
这是我第N次参加中国企业与外国企业共同举行的签约仪式了,当摆在中国企业家面前的摄影机和照相机发出一片咔嚓声之际,外国企业家背后的律师居然还在耐心地给其老板讲解某个条款的责、权、利分担比例。 我记得第一次参加这样的会议时,第一次见到外国企业家居然带着律师来签约时,有位同行大哥还鄙夷地告诉我:“外国人就是麻烦,其实这个合同的中文、外文版本早就拟定好了,今天签约仅仅是走个形式。”可是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参加这样的仪式时......我又看到了同样的情景。为什么外国人的形式能走得如此不约而同?!在少数几次想不到却真的发生过的现场争论中,我终于体察到了外国人的认真。因为他们关注的是合同上每一个字的准确含义及其所带来的责任和利益。在合同没有正式签订之前,保证自己利益的最大化,有什么不好呢? 当然了,我们中国企业在与外国企业签约时也有特点,那就是几乎没有不带媒体记者去的。在这点上,与外国企业家喜欢带律师签约一样,我们的企业家也是不约而同。不仅仅在国内签约如此,去国外签约亦然。 这种差异引起了我的注意,跟我们的记者每次去了都很卖力地拍片或回去写一篇像样的稿件一样,人家外国律师每次也都不是“吃干饭”的,我发现律师们要不是在签约前与老板拿着合同细细比照一番,要不就是在现场对老板进行一些必要的、恰到好处的指点或细腻提醒,有时甚至包括外交礼仪。 当今时代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作为全球经济基本细胞的企业,注定会产生许多不同的企业文化。不少经济学家都赞同这样一个观点:企业潜移默化所表现出来的一些特征,有时常常预兆着这家企业在未来市场中的地位和身份。不知道这篇小文发表后,国内企业家在带记者捧场的同时,能不能借鉴一下外国企业家带律师的风格?姑且观之。 中国企业如今能学会并注重自我宣传,这点无论如何是值得赞扬的。但是我们必须同时承认,我们许多企业的文化建设还是“亮在皮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