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节:求职面试几点建议(2)
系列专题:《让你薪水倍增的13步:从1000到10000》
6.不拘一格地思维,“歪打”而“正着” 面试中,如果考官提出近似于游戏或笑话式的过于简单化的问题,你就应该多转一转脑子,想一想考官是否另有所指,是否在考察你的IQ、EQ;如果是,那就得跳出常规思维的束缚,采用一种非常规思维或发散式思维的方式去应答问题,切不可机械地作就事论事的回答,以求收到“歪打正着”的奇效。 有一位学历并不高的女青年到一家大公司应聘管理人员的时候,一位考官突然提问:“请问,一加一是多少?”女青年先是一愣,略一思索后,便出其不意地反问考官:“请问,你是说的哪种场合下的一加一?如果是团队精神,那么一加一大于二;如果是单枪匹马,那么一加一小于二。所以,‘一加一是多少?’这就要看你想要多少了。”由于女青年采取了非常规性应对方式,在众多应试者中,她便脱颖而出了。 7.摆平自己的心气,委婉而机敏 应试场上,考官往往会针对求职者的薄弱点提出一些带有挑战性的问题。比如,对年轻的求职者会设问:“从你的年龄看,我们认为你担任经理这个职务太年轻了,你怎么看?”对年龄稍大的求职者又会设问:“我们觉得你的年龄稍大了点,恐怕在精力方面不如年轻人,你怎么看?”等等,面对这样的考题,如果回答“不对”、“不会”、“不见得吧”、“我看未必”、“完全不是这么回事”,等等,虽然也能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但由于语气过于生硬,否定过于直接往往会引起考官的不悦。比较好的回答应该是“这样的说法未必全对”,“这样的看法值得探讨”,“对这样的观点可以商榷”,“这样的说法是有一定的道理,但我恐怕不能完全接受”,等等。总之,面对这样一些带有挑战性的考题,你一定要心平气和,较为委婉地加以反驳和申诉,绝不可情绪激动,更不能气急败坏,以免引起考官的反感而招致应试失败。
8.放飞想象的翅膀,言之而有物 面试中,偶尔也会出现一些近乎怪异的假想题,这类题目一般都具有不确定性和随意性,这也使应试者在回答时有了发挥想像的空间和进行创造性思维的领域,你只要充分利用自己积累的知识,大胆地以“假设”对“假设”,就能够争得主动,稳操胜券了。 一位华裔小姐到一家美国公司应试,在“微软”众多稀奇古怪的问题中,她遇到了这样一道怪题:“在没有天平的情况下,你该如何称出一架飞机的重量?”这是一个假设性的问题,刁钻怪异得近乎天方夜谭。你瞧,这位华裔小姐来了个“以牙还牙”,也用假设法作了应答“这要看你用中国式还是美国式的方法了。假如是中国人,他会从古老的‘曹冲称象’中得到启迪;假若是美国人,他或者现实一些——拆下零件来分别过磅就是,也可以浪漫一些,发明一种特大型吊秤也并非不可能。”这种颇有想像力且极富创意的应答,令考官不得不为之惊叹,于是她顺理成章通过了面试关。 9.守好自己的人格,含蓄而大度 一些女性应试者在应聘诸如公关小姐、秘书、演员等特殊岗位时,经常会遇到考官提出的比较敏感的问题,一般来说,应试者可以采取较为模糊、含混而又大度的方式予以回答。因为这种情形下,考官的用意主要在于测试你的应变能力或智商,所以,模糊含混地回答非但无伤大雅,有时反而还能起到证实应试者智力和应变力的作用。 一位少女到某影视传播公司应试,考官提出这样一个匪夷所思的问题:“如果你被录用了,遇到这样一个剧本,其中有裸体的镜头,你该如何对待——是接,还是不接?”面对这令人难于启齿的问题,少女脸一红,旋即答道:“这要看哪种情形了。如果跟剧情关系不大,仅仅是为了招揽观众,取悦观众,我是不会主动接它的。当然,如果确实是因剧情需要,我想,我也会要求导演用其他方式来处理——比如,画面的朦胧感、镜头的调整,等等。”这种既不肯定又不否定的应答,看似模棱两可,却在护卫自己人格的同时,又巧妙地避开了问题的实质。难怪,考官们被她的聪明所打动,使之顺利走向了银屏。 10.面对“刁难”巧“较量”,针锋而相对 应试场上,若遇考官“刁难”,善于“较量”也是一个“杀手锏”。 一位华裔女生前往牛津大学面试,为了一个实验课题,她与主持人发生了争执。主持人有些愠怒道:“你以为这就能说服我吗?不,不!”应试的华裔女生平静地说:“当然不一定,因为我还没出生时,你就是心理大夫了。不过,如果没有人来做这个实验,那就永远不会有人知道我和你谁对谁错。”主持人仍然不依不饶:“就凭你那个实验方案?它有十处以上的错误!”华裔女生道:“那只能表明它还不成熟;正因为这样,我才向您拜师来了啊。”主持人愣了一下,又说:“你以为我会指导一个反对我的人吗?”华裔女生笑了:“我选择这个课题,是因为你在自己的专著里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行为治疗的目的,是为了给饱受痛苦折磨的人一个正常人生活的权利’——老实说,您书中的其他话我不一定赞同,可这句话却成为我前来求学的动力。”在一番“针锋相对”的“较量”之后,主持人不得不对这位东方女性刮目相看,他欣然录取了这位颇有胆识与个性的华裔女生。显然,这里的“杀手锏”无疑是应试者在“较量”中巧妙地引用了主持人的专著。
更多阅读
第18节:谁是世界第一名校(2)
系列专题:《中国教育对比美国的缺陷:培养精英》 况且,排名即使对那些很懂教育、不会盲目跟着排名的指挥棒转的家长,也有非常实用的价值。比如,一个在耶鲁上了本科,在哈佛读了研究生的家长,对几个名校当然有相当了解。但是,孩子一旦考不
第18节:没人赢得了争辩(2)
系列专题:《谈人际关系:卡内基给青少年的礼物》 公平较劲 如果你们争辩的事, 没法分出个是非对错, 那事情就复杂多了。 我自己就经过很痛苦的经验,才学到的—还冒着差点丢失好朋友的危险—我们争辩的是, 非常愚蠢的话题 - 音乐剧。
第18节:发现自我,坚持自我(2)
系列专题:《职场宝典:把优秀当成一种习惯》 兔子最终能死里逃生,就在于它们最终发现原来自己不是最胆小的动物。一念之差往往就决定了自己的生与死,这就要求人们善于发现自我,坚持自我。 人的本性中存在一种倾向,即我们把自己想象
第18节:培养女性的社交能力(2)
系列专题:《丽人职场变身记:女人的职场华尔兹》 禁忌三:得到答复后继续喋喋不休 如果你的要求已经得到了赞同或批准,就不要再继续纠缠了。既然已经得到了想要的答案,为什么还要多嘴呢?即便想解释自己的想法,一味地喋喋不休不但可能
第18节:张局长开博客(2)
系列专题:《幽默诙谐道尽职场智慧:职场那些事儿》 争吵平息下来之后,张局长的博客点击率又开始停步不前了。张局长心里竟隐隐约约盼望着有人来找自己吵架。贵为领导的他平时周围都是一片阿谀之声,偶尔和人在网上斗斗嘴,居然也有意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