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团队激励方案 《自我管理与团队激励》之2 心智模式(2)



系列专题:自我管理专题

 把心智模式系统比拟成电脑操作软件,是个绝妙的比喻。

电脑操作软件可以很容易地安装、升级和删除,心智模式系统的那些“组件”又如何安装、升级和删除呢?

得先搞清心智模式系统的结构、形成过程、强化过程和弱化过程。

1、心智模式系统的结构。

毫无疑问,我们研究模式系统,就是研究事物的结构、研究现象背后的规律,模式本身也是一个关于“前提─问题─方法”的结构。每个人的心智模式系统都有一个结构,结构是一个关于“要素”和“关联”的概念,如果再加上“关系”的概念,就指系统。虽然系统随时处于变化之中,但在具体的时刻,其结构是客观的,在一段时间内,由于变化的部分比不变部分的比例小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所以我们通过某一刻或某一期间相对稳定的结构来研究系统的变化。

有机系统(或者称能量系统)的运动遵循这样的规律:一次一个模式。某个模式的增加、强化、削弱或者删除,都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本质属性,这一规律保持了系统的相对稳定。每一个模式都相对完整,它不像一台机器的部件那样缺一不可。每一个模式的变动,只是既有模式系统的一次成长或衰退。

心智模式系统也遵循这样的变化规律。

心智模式系统从无到有的过程跟砌乱石墙的过程差不多,新加进来的石块形状受已砌成部分的制约。从放第一块石头开始,石墙的概念就存在,以后不断完善。

心智模式系统的模式积累到一定时候,会自动涌现出“领头羊”,我们称之为序模式,它是心智模式这一网状结构的核心,对其它模式的变化影响强度最高,特定时刻每一个模式都被赋予不同的强度,强度决定了其在模式体系中的位置。

2、心智模式的形成

按巴甫洛夫“刺激─反射”理论,心智模式体系可以理解为经验体系。经验体系由纵横交错的经验构成,相当于某个区域的交通图,强度高的经验相当于航线、火车线、高速公路线,强度低的甚至包括乡间小道或林中小路。

经验的强度依赖于经验重复的次数和强度。这好比在墙上划痕,用力越大,痕越深;划的次数越多,痕越深。人脑中就这样不停地被划上经验之“痕”,深深浅浅的“痕”形成了人脑中的心智模式

3、心智模式的强化过程

知道了经验的形成过程,就找到了强化某一正面积极心智模式的途径。形成经验的方式依赖于我们的感官:看见、听见、闻到、尝到、摸到、感觉到、感悟到、亲历过、想像过,不管以什么方式形成经验,都通通地在脑中划“痕”。

我们很难把握每一次经验形成的力度,却可以把握它的次数。只要我们不断以尽可能多的方式接触相关的信息,并不断重复,终可形成我们想要的经验强度。

张三想要买一辆轿车,先买来汽车杂志,再看介绍汽车的电视节目,接着上网就忍不住搜汽车的图片和相关信息,一断时间以后,对于自己想要的汽车,就有了清晰的概念:品牌、型号、颜色、价位、排量、性能……不一而足。最后干脆找一张图片贴在床头,看着它入睡,幻想着拥有它的那一刻,醒来第一眼就看到它,为了它精力倍增,神高气爽,暗自坚定了一定要为了它努力工作的信念。

李四确定了一年的奋斗目标,把内容写下来,放在钱包里,时时拿出来看看,还在起床后大喊几声“我是最棒的”,感觉自己成了世界的主人。

台湾的一个退伍老兵,离开大陆时带了家乡的一把土,思念家乡亲人的时候,就盯着那把土出神,嗅它的气味,这一把土,最终让80高龄的他回到了大陆的老家。

Shown是一个让朋友们羡慕的家伙,他几乎每次生意都出乎意料地成功,也许这与他对每一次的迷恋分不开,想着要做什么生意的时候,他会不由自主地设想各种场景,并设想各种场景中他的表现:跟谁了解最真切的情况;谁是这方面的专家;跟谁合作;合作条款都有哪些;那些是最重要的;在什么地方洽谈;如果对方是一个豪爽的人,如何交流;如果对方是一个拘谨的人,如何交流;业务怎么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赢利模式是什么;应该如何滚动……反复地在脑中预演这些情节,跟朋友一起喝茶时常常听不见大家的声音,想到激动时会用颤抖的手摸自己的下巴,忘乎所以时会用力拍一下桌子,让大伙都用吃惊的眼光看着他。

……

实践证明,大脑预演是强化心智模式最优的路途,但也有专家持反对意见,认为所有这一切,只有行动才真正有效。这是一个有价值的观点,特别是对那些对成功学方法有些盲从的人们,是一个提醒。但是,谁又能说大脑预演不是行动的一种形式呢?

我们认为,如果常常在大脑中预演要做什么,却没有行动,只能说明愿望不够强烈,如果通过预演而使愿望足够强烈,行动是自然发生的事。

大脑预演需要掌握一个关键的技巧,就是让自己进入结合状态。

结合状态、抽离状态以及这两个状态之间的转换,是NLP(神经语言程式学)的基本技巧。

结合状态就是身临其境,进入回忆或预想的场景中,用心体会其中的感受。请闭上眼睛,回忆自己最激动人心的某个时刻:开放的画面、明亮的色彩、各种声音清晰可辨、情节一步步发展,心跳加快、体温升高、血液冲击头顶,完全回到了当初的情境之中,重温着当初的感受。

您一定见过不少对待工作进入结合状态的人吧?那是值得赞赏的。

进入结合状态,是由大脑预演强化心智模式的具体途径。

4、心智模式的削弱过程

从结合状态中抽离出来,以旁观者的角度看自己刚才的感受,您就处于抽离状态了。以坐过山车为例,坐在过山车里呼啸而过,是结合状态,坐在旁边看坐过山车,是抽离状态。

从结合状态转换为抽离状态,是削弱心智模式的根本技巧。

 管理团队激励方案 《自我管理与团队激励》之2 心智模式(2)

首先进入结合状态,回想形成这一模式的所有场景,深切地感受其中的痛苦。

接着转换到抽离状态,坐在旁边看你刚才回想的那些场景,寻找形成新的经验的可能。经历是唯一而客观的,而经验是多样而主观的。某一经历让你非常痛苦,很可能是因为你就此形成了让人痛苦的经验,很多经历既可以形成痛苦的经验,也可以形成愉快的经验,至少可以形成中性的经验。

通俗地说,重新解释曾经发生过的事情,形成正面积极的观点,这需要从结合状态转换到抽离状态后,才能实现。

削弱心智模式的另一个技巧是覆盖。在某一心智模式慢慢削弱的同时,如果能不断强化另外的相应的心智模式,将会事半功倍。很简单的道理,写错了字可以用橡皮擦,也可以用修正液。

如果您想戒烟,最好同时找到新的乐趣来替代。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04093.html

更多阅读

资料积累:梁启超《最苦与最乐》赏析

论证严密,语言凝练——梁启超《最苦与最乐》赏析黄明敏人生百味,痛苦与快乐如影随行。何谓苦?何谓乐?近代著名的“维新变法”的领军人梁启超用精辟严密的论证、凝练流畅的语言,写下《最苦与最乐》,堪称对人生苦乐观最好的诠释。技法探

对比《金婚》《王贵与安娜》 王贵与安娜电视剧

去年热映了一部电视剧《王贵与安娜》,在看到这个电视剧的第一眼我就想到了《金婚》,原因之一是其中有几位重复的演员,包括主角王贵和安娜的妈妈,随后被搞笑的台词吸引看了下去,看着看着越来越感觉这两部戏就诸多相同之处,呵呵。对比这两部

爱,约等于犯贱----简评电影《春娇与志明》 春娇与志明

《春娇与志明》是彭浩翔导演继《志明与春娇》后的又一力作,它们既可以认为是姊妹篇,也可以认为是互相独立的两部。前者讲的是两人走到一起的故事,后者讲的是两人走散了再走到一起的故事。其实《春娇与志明》是一部很通俗的爱情电影:他是

《大律师与小结巴》BY:秋之红叶

-《大律师与小结巴》BY:秋之红叶1 林誉航在短短的四十分钟的大学生法律知识讲座里竟然就瞥到了一颗毛茸茸的头颅在大门后面战战兢兢地出现了六次,可是每次都是那双厚厚镜片后的眼睛吧扎了几下后又偷偷离开。林誉航对此略有恼火却十分

声明:《管理团队激励方案 《自我管理与团队激励》之2 心智模式(2)》为网友小心眼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