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照亚历山大的写作范本,模式的基本结构可以设计为“编号”“标题”“成熟度”“前提”“问题”“解决方案”“案例”“注意事项” “模式系统位置”“作者”“时间”。
1、编号。跟质量管理文件体系一样,编号能让杂乱的模式有序,不同的组织可以根据各自的结构、流程、管理分类特点编号。
2、标题:标题的正文要让人看明白该模式的主要内容。
3、“成熟度”表示该模式的成熟程度,用数字表示,数值越高,表示该模式经过的检验越充分,越可以放心的使用(亚历山大的范本中用“*”表示成熟度,但考虑到模式发展的无限性,改用数字,并且可以借鉴软件开发中的“版本控制”方式,不断更新模式版本)。因为模式语言是富有生气的,不断发展的。事实上,每一种模式都可以被视为一种假设,如同科学研究中假设一样。在这个意义上说,每一模式都代表一种企业中公认的一种最佳猜测:怎样操作才有助于解决悬而未决的问题。每一个人都可能会问:按照模式所建议的解决方案行事,难解的问题真会迎刃而解吗?“成熟度”表示我们对这些假设的可靠性的信赖程度。所有的模式都带有“试验”的性质,在新的经验和观察研究推动下,都会不断的、或快或慢的向前发展。而且,现有的模式永远是“示范”性的,每一次“作业”都可以并且应该创造出更多的属于自己的新模式。“成熟度”的标示应该有明确的规定,比如:对已有经验的总结,成熟度为“3”;对新方案的试行,成熟度为“1”;每改进一次,成熟度增加1级。
4、 “前提”,是对该模式适用环境的描述,避免滥用。或是对“假设”的澄清,便于共享者通过对假设的审视,形成新的应用模式,使模式不断进化,避免教条主义。
5、“问题”,即用简练的语言点明问题的实质,或者是“目的”。
6、“解决问题的方案”,提出问题之后,用比较大的篇幅叙述该模式的经验性背景材料,最好还能够简要的讲解一下该模式依据的理由、原理。这是实际上是为其可行性提供例证,并说明这一模式在经营管理中被显示出来各种途径,等等(包括提出该模式的意义目的)。在原理表述,经验描述的过程中,实际上不可避免的已经说清楚了问题的解决方法。
每一个答案都应如此叙述:它指明为解决某一问题所不可解缺少的各种关系的基本方面(基本结构),但极其概括抽象,因此应用者能够以自己的方式,根据自己的爱好,并根据当时、当地以及自身条件,解决他正在设法解决的问题。
撰写的每一个解决方案都要力求避免强加于人的令人不悦之感。它只包括那些及其基本的要点,如果真想解决问题,这些要点是不可避免的。就这个意义上来讲,就是要在每一个解决方案中竭力抓住在各种情况下都行得通的共同的不变特性。
7、“案例”,在答案之后可以附录更多的成功应用实例,必要时加以图解。案例中隐含一些标准,用于共享者借鉴,案例的作用是用另一种容易理解的方式讲述模式,并且能体现模式的弹性。MBA运用案例教学,也是这个道理。
8、注意事项。描述需要提醒共享者的事项。
9、模式的系统位置。
·序模式。序模式标明每一个模式的系统归属,能让模式库的模式相对清晰(上位模式不等同于序模式,某模式的序模式大于或等于其上位模式)。
·上位模式。指本模式与其它等位模式一起生成的模式,一般情况下,上位模式具有唯一性。
·等位模式。一同生成上位模式的相关模式。
·下位模式。生成本模式的更“小”的模式。
10、作者。指模式编写者和案例当事人。
11、时间。写作模式的时间或修改模式的时间。
采用这种统一格式有两大目的。第一,可以使每一模式和其他模式联系起来,所以可以把所有模式汇总作为一个整体,作为一种“语言”来掌握,就能创造出无穷无尽的千变万化的组合。第二,它把每种模式的问题和解决方案统统摆在读者面前,每一个人都可以对它做出判断,并对它加以修正,但要抓住它的主要实质。“模式”有时候还是一个引发讨论、征求意见、进行修改的“模型”(对“模式”提出意见要比对某一个人的具体工作提出意见更少心理障碍,更没有“追究责任”的意思,更容易接受改进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