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曾仕强中国式管理巅峰之作:中道管理》
我们中国人最要紧的,就是要慎始,也就是一开始要谨慎。一开始就做错,那是很麻烦的事情。一个人练功夫应练到一出手就命中要害,否则你是没有什么功夫可讲的。 我们讲一开始就做对,就要好好地确立做事的根本原则,决定采取什么型态,这样才可以开始沟通。要点如下: (1)务求组织成员对经权配合的目的、型态和串联,获得基本的认识,并且建立若干共识。 (2)基于这些共识,我们进一步分析各种型态的差异和得失,以及串联的要点及限制。 (3)审慎地确立组织成员有关经权配合的一些中心理念,并将这些理念具体化,建立经权配合的一些基本原则。 (4)最后充分沟通,使组织成员知经而且乐于持经达权。 慎重立经之后,大家共同知经,便是确定中心理念,所有人才能按照这个大原则来权宜应变。 三、其次应决定型态 经权的型态,可能有四种情况:一种是权在经内,叫做“内圆外方”;一种是权在经外,叫做“内方外圆”;一种是经权有交集;一种是经权没有交集。 我们不太会选经权没有交集,也不会选经权只有交集。我们只会选“内方外圆”或者“内圆外方”的型态。究竟要权在经内的“外方内圆”,还是权在经外的“外圆内方”?这就需要大家详加分析,审慎抉择。 一般来说,经权配合的型态,应由底下人决定,而不由上面人规定。 有些单位适合于“内方外圆”,有些单位比较适合于“内圆外方”。我们建议大家好好去商量,然后取得上级领导的同意,你就可以把你的型态确定下来。 我们可以把两者分开来,某些事情采取“内方外圆”型态,某些事情采取“内圆外方”型态,而且还可以变动。 当然,我们也可以先要求“内圆外方”,待充分协调,彼此有深厚的信心之后,再发展为“内方外圆”,给它更大的弹性。这是寓训练于授权的做法。 图4?3从“内圆外方”到“内方外圆” 经权配合的型态,需要大家好好研讨,分析得失,然后再决定如何抉择。 四、然后要沟通原则 关于经权配合,我们需要掌握三个原则,即“权不舍本”、“权不损人”和“权不多用”。组织成员必须逐一加以认识、分析和研究,务求大家都充分了解,并且乐于共同遵守这些原则。 “权不舍本”就是权不离经的意思,才是同质的配合,乃是合乎中道标准的权变。“权不损人”才能普遍获得同仁的支持与协助,所以凡有权宜应变,最好先让有关人员参与研讨,共商利弊,并先行协调,以求顺利通达。“权不多用”可以防止营私舞弊,形成派系,而要“权不多用”,则有赖于经的适时修正,以期制宜。 变是必须的,非变不可;但是变是很可怕的,变有80%是不好的,只有20%是好的。任何公司的创新,成功率都不太高。可以说,创新能够有20%的成功率就不错了。变来变去,有80%是落空的,是越变越坏的。所以我们不可不变,但是一定要控制在20%的范围之内。 我们既然订立了原则,就要放手让大家去做,从实践当中去印证,到底每一个人有没有持经达变的能力。 但持经达变毕竟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是相当困难的。我们开始放手让大家去尝试的时候,难免有无心犯错或者拿捏不准的时候,必须互相提醒,彼此警惕。 一个人犯一两次错误,其实是没有关系的。公司的经营里面,有一个叫做“错误成本”。如果我们不容许部属犯错,那就是大错特错了。一个怕犯错的人,他是不会去尝试的。所以,我们要放手让大家去做,在我们可控制的范围之内,要容许他犯错,只要他不是存心的,不是违法的。所以,我们有一句话,叫做“无心之过,概不处罚”。我们一定要容许他犯下“无心之过”,只要他及时改过,那种过失的经验,其实是非常宝贵的。 我们逐渐养成习惯之后,又容易产生大意而偏离原则,同样需要时时检讨,互相劝勉。组织成员不但要紧记这三个原则,而且要遇事就拿出来检验自己,务求确实遵行。 五、大家都持经达权 我们在经过慎重立经,决定型态,又充分沟通经权配合的原则之后,即可放手让各人去持经达权,以求制宜。
![第67节:经权之道五大要领(2)](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9524484553172.jpeg)
持经达权的要领是凡事先想,一切遵照规定,然后才随机应变。不可以凡事都要求新求变,以免流于为变而变,因而愈变愈糟。 持经达权,还要请求同仁之间的配合。我们一定要记住,一定要变,但是不能多变;变的时候一定要考虑有没有伤害到别人,一定要考虑到有没有违反原则。如果没有的话,你就放心去变;如果有的话,你就要自己去修正,自己去节制,如果都按照这样去做,我们的配合度就会比较高。 我们在持经达变的时候,上下层级的串联,横向部门的联系协调,都必须用心。大家目标一致,各自站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力求分工合作,才是有效的持经达权。 六、随时要追踪考核 无论立经、知经、决定型态、沟通原则,还是各自持经达权,都要讲求效果。要讲求效果,就必须追踪考核。 各级主管必须辅导所属人员切实持经达权,慢慢去检讨每一次的成果,并认真思索: (1)“经”立得对不对,合适不合适?大家明白到什么样的程度? (2)型态确定得正确不正确,大家对认可的型态是不是真的乐于施行? (3)经权配合三原则,大家知道得清楚不清楚?有没有贯彻实施的决心和毅力? 这些随时要列入考核,务求各自持经达权,收到整体配合的效果。 考核是为了补救,是为了改善,而不是为了给谁难堪,这点很重要。我们务必要追根究底,把所有的弊端统统抓出来,但是千万记住:不要让现场的任何人承受不了,否则他会捣乱,甚至于当场就爆发情绪,这种场面是很难收拾的。 结语 “经”的意思,是“常”。先守住常规,才能够求应变。孔子删定的六经(《诗》、《书》、《易》、《礼》、《乐》、《春秋》),成为儒家学说的原始经典。其用意在唤醒大家,以经为根本大道,然后适时应变以求制宜,才不致离经叛道,走上偏道而害人害己。这种“持经达变”的应变精神,成为中华道统持续不断的支撑力量。因此我们不像西方文化,但求权变却不重视常则,造成不连续的断代现象,还不知道真正的原因在哪里。一直到现代,许多人仍然片面强调求新求变,以致经常造成乱变的恶果,浪费了多少资源,误导了多少子弟!盲目地发展科技,引起地球的反扑,更直接地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幸好21世纪开始之际,西方科学家已经稍有觉醒,开始彼此约束,不再盲目地求新求变。人类若能共同走上持经达变的中道,应该可以避免灭绝的噩运,开创出光明的未来。西方科技,亟需中华文化的引导,在这里便获得了很好的证明。地球村的正常发展,已经露出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