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曾仕强中国式管理巅峰之作:中道管理》
第4讲经权配合层层串联 授权不是分权,必须层层串联,才不致一旦授权,便失去掌控,令人很不放心。 一、经权必须密切配合 二、上司的命令就是经 三、自己的斟酌即为权 四、上级的权下级的经 五
![第61节:经权配合层层串联(1)](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9524524899062.jpeg)
政策下有对策 六、目标一致经权配合中国老板并不是不知道授权,而是中国人太聪明,又太喜欢取巧,使得老板不敢授权。因为授权不是分权,必须层层串联,才不致一旦授权,就失去了掌握,谁能放心?我们常说“离谱”、“离经”,便是把事情变得脱离了原则,逐渐失去原来的面目,那是“反”,根本不是“变”。中国人太会“变鬼变怪”,所以历来的老板,都不敢授权,宁愿自己劳累一些,事必躬亲,至少不会糊里糊涂地被部属的“乱变”、“出怪点子”所牵累。辛苦换来放心,是一种不得已的求安之道。 一、经权必须密切配合 管理一方面是科学,一方面是哲学。如果我们认为管理只是科学,只能一辈子呆在基层,连当主管的资格都没有。如果一个基层的员工讲“我一切按照规定做”,这就是好的员工。但如果一个人当了主管,还说“我一切按照规定做”,那这个人就没有当主管的资格。 但是很多人一辈子都想不通,他到了40、50岁时还在讲:规定就是规定,就是不能改动,我看这样的人什么事都不要干了,而且可以证明他是毫无管理经验的。 因为凡是一切照规定办得通的事情,基层都已经做完了,不会去请示主管。凡是去请示主管的事情,是基层按规定已经证明办不通的事情,才会来找你,道理就这么简单。如果当主管的人说,“按照规定去做,不要找我!”部属听了一定会觉得很好笑,他会想:“连这都不懂,你当什么主管?” 一个人只要当上主管,就应知道很多事情照规定做是行不通的。凡有规定,必有例外,规定就叫“经”,例外就叫“权”,这是随时可以发现的问题。 “经权”并不是把管理分成“不可变”和“可变”两大部分,分别来加以处理。因为“可变”和“不可变”是同时存在的,不能分开来看。 很多人现在就是很喜欢把管理分开来看,一分就得不到整全的东西。我们不可以说某些事情是可变的,某些事情是不可变的,应该说在可变的部分里面,有一部分是不可变的,而在不可变的里面,也有一部分是可变的。我们把“可变”和“不可变”合在一起,就叫做“无可无不可”。不要分开来说,“可,不可”。 西方人的观念是分开来,“可,不可”;中国人是同时来看,“也可也不可,也不可也可”。这是高难度的。所以,当我们嘴巴讲“可”的时候,心里头会想“不可”;当我们嘴巴讲“不可”的时候,心里会想“可”。中国人就是这么矛盾,这么复杂的。 这样大家才能了解,别人给你香烟的时候,你一定说“不要、不要”,然后他再说“不要客气”的时候,你就顺手拿来抽了。也就是说,当你说“不要、不要”的时候,真正的意思其实是说:“你如果有多的,我一定要;如果只有一根,我当然不要。”我们的话讲得非常清楚,但是听起来似乎含含糊糊的。这是一个中国人在社会上生存的最起码的素养。否则的话,你一辈子是会很痛苦的。 经权是把“不可变”的部分当做“经”,作为判断的依据;把“可变”的部分当做“权”,“权”就是变通,叫做“权宜变通”,从而达成最合理的决策。 管理本身是一个整体,具有连续性和循环性,是不能分割的。所以,管理一定要有规定,但是规定本身就应该具有弹性。 我来举个例子。大学老师往往都是很有学问的人,但是他们的行为表现是非常奇怪的。有一位老师在监考的时候,抓到了考试作弊的学生,就把学生送给学校处理。学校明确规定:凡是考试作弊者一律退学,就让那位学生退学。被要求退学的学生没有什么话要讲,监考的老师反而讲话了:“为什么要学生退学?如果早知道要让他退学,我就不抓了。”为什么?“因为别的老师都没有抓,只有我抓了,那我不是害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