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节:最好以不变应万变(3)



系列专题:《曾仕强中国式管理巅峰之作:中道管理》

  一位老客户来了,他最喜欢的就是喝一杯热烫的姜茶,你把姜茶端给他喝,就可以了,干吗非要给他换一杯咖啡呢?一换他就不高兴了。

  一心一意要变,是非常危险的念头。不变并不表示,从此以后永远不改变,而是表示“此时此地暂时不改变比较好,当然不宜改变”。这一点非常重要。

  西方人讲不变,他真的会永远不变,不敢讲变;西方人讲变,他就一直变,不讲不变。中国人不会这样。你看我们把一件东西送给外国人时,外国人说不要,他就真的不要了;他说要,他就真的要。中国人你给他东西时,他说不要不要,最后他就要了。我们中国人讲“不变”就是要“变”,我们讲“变”就是要“不变”。我们的厉害就在这里。

  我们讲“不变”,但时机一到就要变。我们讲“变”,应该不变时,就赶快“不变”。这才是一个很灵活的人。

  五、不变不行才来想变

  如果不变很好,为什么非要勉强去变?若是不变不行,当然要“求新求变”。

  变是不得已的事情,而不是一心一意求变。如果不变不行,这时当然要变。我们依据“不变不行”的思考,就很容易抓住“非变不可”的重点,根据这些重点来应变,才不致乱变。

  变的时候,我们就要想怎样变才合理。中国人是要变得合理,而不是变和不变的问题。因此我们不要去想能不能变或者不变,而是要想怎么样变才合理。

 第57节:最好以不变应万变(3)
  总之,站在不变的立场来变,我们才会变得合理。可惜一般人一旦掉入不变的陷阱之中,就跳不出来,这是必须特别警惕的地方。

  所以叫做“以不变应万变”。这就是我们讲的中国功夫。

  中国人的一切事情,其实就是既合理又不合理。我们M理论的M,就是“中庸”,什么叫中庸?中庸就是合理。所以我建议大家,要把“中庸之道”理解为现代的“合理化主义”。中华民族之所以可大可久,就是因为一切讲究合理与不合理,就是四个字:“合理就好。”不管变或不变,合理就好。不变也要不变到合理的地步,变也要变到合理的地步,这样就清楚了。

  我们不变,只要很合理,就可以不变;我们开始感觉到不合理了,不变不行,就一定要变,怎么变?变到合理的地步。

  西方人是合法就好,中国人是合理才好。中国人如果只讲“合法”,只想按照法律规范不去变化,就会经常挨骂。如果按照法律规定,处理问题很合理,当然要做到“合法”办事,但如果“合法”办事显得不合理,不变不行时,就要想到变,要想怎样变才合理。

  对于一家航空公司来说,我们可以合法拒绝一位身患重病的乘客搭乘航班,因为他可能会影响到其他乘客的安全,同时公司又有这方面的规定。但如果我们真的这样做了,而没有想到“不变不行”,最后结果你会受不了,大家骂你黑心,没有感情。因为它“合法”但不“合理”,不讲“人道”。我们许多中国人现在只会讲“人权”,几乎忘记了什么叫“人道”,这是非常危险的地方。

  六、以微调整防止突变

  中国人只有调整,一般不会突变。会开汽车的人都知道,即使在笔直的高速公路上行驶,汽车的方向盘也要不停地转来转去,也就是不断调整;如果停止调整,汽车就会冲出马路。所以,当我们不调整的时候,就要突变了。

  我们讲得很明白,如果你被逼得非变不可,那就是因为你长时间没有调整了。自己被迫发生突变,那时候就非常危险了。当你一段时间不转动汽车方向盘时,汽车要么会大转弯,要么就出车祸了;当你经常微调整汽车方向的时候,就不需要大转弯了。这个道理是非常容易理解的。

  中国人没有一个是不变的,但是没有一个人在变。我们会变到好像没有变一样,就是因为很会进行微调整。我们经常会看到某甲骂某乙,说“你这个家伙讲话不算数”,某乙却理直气壮,他的回答就是“我为什么不算数?我说这样就是这样,从来没有改变过”。

  中国人很奇怪,看别人都是变来变去,看自己都说“我从来没变,我哪里有变?我只是调整而已”。中国人七调整八调整,调整到最后,事情都全变了,还用说变吗?

  我们也经常看到这样的案例。一个会当主管的人上任时,他会讲要调整人事吗?大概不会,那是自己找倒霉。新官上任后的第一条说明,就是人事照旧,一切人员安定。然后的三个月之内,他就把原来的人员一个一个地调换了,这是了不起的做法。凡是那些“新官上任三把火”,一上来就说要调整人事、大力改革的人,往往过不了多久,别人一个没走,他却被调走了。

  中国企业的总经理都不太敢讲要革新,只有董事长才可以。总经理一讲要革新,董事长就问了:是不是表示我以前做得不好?你要革掉谁啊?因此,变革成功的中国人,一定是“萧规曹随”,一切按照前任的做法去做,但是实际上他会把整个都慢慢地改变掉。中国人是明地里一切照旧,暗地里却全部改变,否则的话,你还没有改变,自己就被搞掉了。

  “变”是宇宙间一种根本的事实,变易是根本的,一切的一切都在变,只有“变”是不变的。但是变化是有条理的,不是紊乱的,有其不易的常规。《易经》是掌握变化的道理,它认为变化一定是有其道理的。为什么有些中国人会料事如神?就是因为一切的变化,都有它的规则。只要你掌握了变化的规则,就可以预知变化,预见未来。

  例如,现在市场上最流行的鞋子是平头的,我们看看前几年流行的鞋子是尖头的,马上就能知道,未来几年一定会流行圆头的鞋子。如果我们明年生产的鞋子仍是平头的,可能就卖不出去了。为什么?就因为人们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

  “变”,是和“常”相对的,有“常”才有“变”。“变”本身实际上就是一种“常”,因为变动不可以乱,所以有“变中之常”。这种“变中之常”,叫做“经”。所以,我们经常把“经”和“常”连在一起,叫“经常”。我们一定有经常性的事务,也有例外性的东西。一个人先把经常性的业务办好,而不是专去办另外的事情。一个饭馆,它靠的是常客,而不是突然来的那些意外的客人。一家公司,70%的营业收入靠经常性的业务来维持,然后30%靠那些意外来的收入。如果公司连经常性的收入都没有,完全靠那些偶然所得,那太危险了。

  “经”并不是不变,而是较长时间才会有较多轻微的变。较长时间,较多轻微的变,叫做“微调整”,可以防止突变。不注意微调整,就会引起突变;要防止突变,最好时常微调整。

  我们的产品设计,随时随地都在变,根本就是乱变,变到最后卖不出去,过一阵子就被淘汰掉了。我们一定要记住,改善比改革要快,产品需要改善,不停地改善。我希望大家了解,产品进步太快,就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每次改变一点,顾客就满意了,你急什么呢?下次再变一点,给自己留下一些变化的余地!

  我现在要举一个例子,让大家知道什么叫做变,什么叫做不变。一家公司,如果你的产品生产出来以后,把原来的品牌标识、包装风格全变了,对你来讲,基本上是不好的。因为,客户会以为这是一家新的公司,或者是完全不同的新产品,对你的产品没有一个延续性的认识。因此,当我们要改变品牌标识的时候,先改变一部分,保留一部分,然后再慢慢地把整个改过来,这才是一种比较稳妥的做法。

  一家公司不能不变。但是当你要变的时候,千万记住三个字:延续性。你的产品要有延续性,不要变得让客户完全不认识,变得好像是天外飞来的东西,那对你是很不利的。因为对任何东西来说,时间、历史是很重要的因素,经验也是很宝贵的东西。所以,“持经”才能够“达变”,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要变,几个根本的原则不变,然后从旁边再去做适当的调整。记住“合理”两个字就好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04355.html

更多阅读

第57节:第五章反定位--将对手拉下神坛(6)

系列专题:《营销组合新战略:定位定天下》  第二,清扬在各类重点零售终端的产品出陈比例一定要以不低于竞争对手海飞丝为作业目标和工作原则。  第三,清扬在竞争对手海飞丝的促销点上一定要设有完善的促销编制。  第四,清扬在重点

第24节:职场不欢迎‘守株待兔‘的人(3)

系列专题:《高效执行力的精神源泉:自动自发》  "主动性"是企业评价一个员工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其核心就是看他是否主动地去工作,是否主动地去思考。  有一家公司,为了鼓励员工积极参与企业经营,设立了一个总经理特别奖,专门用于奖励

第57节:做个会卖瓜的“王婆”:厂商与经济学(6)

系列专题:《换个角度学经济:趣味经济学100问》  第二种情况是,无论产量如何变动,平均成本基本不变。这种行业一般在经济中都是一些无足轻重的行业,它的市场需求量不大,产量也不大,所用的生产要素并非经济中较为紧缺的要素,因此不与其他行

第40节:期末考试不能小觑

系列专题:《完美大学攻略:进入大学要读的第一本书》  第十三节 期末考试不能小觑  每到期末,大学校园的景象就变得繁忙起来。从教室到图书馆,从操场到食堂,到处都是复习的同学们。平常忙着做家教、兼职的同学都在放假前做最后的准

第57节:任何人都没有理由自卑(1)

系列专题:《成功宝典:励志大师不告诉你的秘密》第六章  任何人都没有理由自卑  有句古话叫做“哀莫大于心死”,一个人失去自信好比失去了一颗跳动的心,人最悲哀的事情就是自卑。人在自卑的情境下,任何原本能做到的事情也会变得异常

声明:《第57节:最好以不变应万变(3)》为网友谁的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