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曾仕强中国式管理巅峰之作:中道管理》
第2讲最好以不变应万变

以不变应万变是变,并不是不变,而是以不变的经来达成万变的权。 一、以不变应万变是变 二、有所变也有所不变 三、时间朝坏方向流动 四、凡事最好先想 五、不变不行才来想变 六、以微调整防止突变我们中国人最高的管理智慧,叫做“以不变应万变”。这句话,现在被很多人误解和扭曲,然后把它拿来痛骂,这是很糟糕的事情。“以不变应万变”,它本身就是变,并不是不变。中国人脑海里面,从来没有“不变”这两个字。以不变的“经”来应用万变的“权”,才是“以不变应万变”。 一、以不变应万变是变 “权”,是临时应变的方法;而“经”,则是千古不变的原则。有一些人,将“以不变应万变”看做“不变”,这是一种错误的看法。因此,我们必须把这种错误的观念整个矫正过来。 “以不变应万变”是“变”,不是“不变”,丝毫没有不变的味道。它是告诉我们一定要变,非变不可,但是要小心地应变,这样理解就对了。我们把它归纳成八个字,“不可不变,不可乱变”,这样大家脑海里面就很清楚了。 所以为什么中国人老讲“不可乱变”,就是因为前面有一句话叫“不可不变”。那为什么同样两句话,我们不讲前面一句,只讲后面这句话呢?因为我们中国人是很少讲“不可不变”的。 本立而道生。任何事情都有本末,都有轻重,都有大小。千万记住,人只有一张嘴巴,有时候只能讲一句话时,你要讲根本的那一句话,不要去讲枝枝节节的话。所以同样的“变”和“不变”,“不变”是根本,“变”是作用。以不变的管理原则,来回应万变的管理现象,便是“持经达变”的另外一种说法。 原则不可变,方法应该变,称为“以不变应万变”。如果一个人的原则变来变去,那别人就会觉得没有办法配合你了。无论怎样变,却还是依照管理原则而行,才是“万变不离其宗”,当然也是“以不变应万变”。 “以不变应万变”是管理的最高智慧,可惜有些人看错了,反而加以嘲笑,最好赶快改变过来,获得正确的认识。 二、有所变也有所不变 所谓“以不变应万变”,它包括两个部分,不变的部分称为“有所不变”,万变的部分叫做“有所变”。“有所变”,就是《易经》里面所讲的“变易”;“有所不变”,就是《易经》里面所讲的“不易”。 一个人变的时候,不是完全变,也不是完全不变。我们人体内的绝大多数细胞,每间隔一定时间就要更换一次,而且绝大部分细胞在几年内就会被全新的细胞所取代,也就是我们的身体天天在变。可是,你会变到人家认不出来的地步吗?一般是不会的,除非你做了整容手术。再怎么变,本来的那个你是没有变的。 世界上有所变,就一定有所不变,这才叫相对论。因此,不变也是一种变,变也是一种不变。如果没有不变,就不叫变。清楚了这些问题,你就不会陷入死胡同里面了。 我们常说:“应该变的才变,不应该变的,当然不可以变。”这应该变的部分,叫做“有所变”,那些不应该变的部分,就称为“有所不变”。 我举一个实例。有时候我们做完一件事情以后,老板对你很不满意,就问“你为什么这样做”,你说我是根据你的话来做的,老板就很不高兴。他会说:“我现在叫你去死,你就知道不去死。我叫你这样做,你就真的这样做吗?你存心要把我气死吗?”下次如果你没有按照他的话去做了,他也会很不满意,就问你为什么这么做?你说我自己应变,他会说:“你就照我说的去做,就可以了。你会变,不拿我的话当话吗?”你就会很生气,我变你也骂,我不变你还是骂,那你要我怎么办?老板很轻松地回答:“应该变就要变,不应该变当然不要变,这还用问吗?”这是标准的中国人。我们不要以为他是神经病,他脑海里面装的就是《易经》的道理。 中国人不问要不要变,只问变得合理不合理。西方人是问要不要变,与中国人是不一样的。 比如在父母教育孩子问题上,请问:“爸爸妈妈能不能打小孩?”如果说不能,那你是洋人;你说可以,那你就是罪人。今天我们很难教育孩子,就是因为这样。但是如果有人问我:“曾教授,父母能不能打小孩?”我的答案非常简单,我会说:“能不能不是问题,怎么打才是问题。”中国人五千年来,专门研究怎么教育孩子的问题。如果我们现在不读这种书,却去读西方人那种研究能不能打的书,完全是浪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