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节:M理论实际运作(2)



系列专题:《曾仕强中国式管理巅峰之作:中道管理》

  三、制度要自生自长

  要想让制度能够顺利推行,是要花一番功夫的,不是说订定了以后公布,它就有执行力了。我们的建议是:

  (一)制度要自生自长,不可以移植。典章制度,不可以盲目地从其他组织引进,以免水土不服。我常常看到很多新公司去同行那里抄一大堆制度回来使用。凡是抄来的制度都没有用,因为它水土不服。制度必须自生自长,按照组织员工的实际需求,来制定合理的制度。制度一定要由员工自己来定,管理者完全不用怕,因为你最后有决定权。

  (二)有多少需求,你就建立多少制度。不可抄袭一大堆,徒有形式而起不了实际作用。也不要一次就想把它制定得很完备,那绝对是行不通的。假如公司一共只有三个人的时候,你定一大堆制度,给谁看?如有需要,我们才来定,没有需要,宁可让它空白都无所谓。一家公司刚成立,是没有必要把出差办法、休假制度等统统定好的。公司慢慢地人多了以后,我们才要定这些制度。

  (三)将心比心,依据员工的需求来制定制度,员工自然心悦诚服,乐于遵从。制度应当由员工自己来定,而且让那些有需求的人自己去定。有的人一定会怀疑,他们会不会只定对自己有利的制度?其实不必害怕员工自私,只顾及自己而不考虑大局。因为如果真正让他自己去定,他反而不好意思不讲道理,不好意思将制度定得过分。因为制度最后一定要拿给别人看,大家如果都笑他,说:“你们这几个人搞什么鬼?”他就怕这招。

  我在做领导时,凡是员工自己定出来的制度,我一般都会说看不懂,然后让他们自己拿给大家看看,大家比较客观吗,他们就紧张得要命,说不要给大家看了。他们自己就赶快回去调整制度了。管理者如果能妥善运用员工之间的这种平衡力量,工作是比较轻松有效的。我会把生产部门订立出来的制度,交给财务部等其他部门去看,从而看它合不合理,他们彼此之间会有一个制衡与协调,最后制度慢慢地就会合理了。

  我们在审查制度的时候,最要紧的,是站在接受制度的人的立场来看这些条文。我举个案例,有一家工厂与意大利人合资,所以意大利方就派了一个总经理来。但意方的总经理来了以后,就和所有的员工、部属都闹别扭,关系搞得很不愉快。意方总经理提出,员工11点半吃午餐,每天少工作半个小时,公司损失太大了,于是宣布改为12点进餐厅吃午餐。结果中国员工真是12点才进餐厅,但是11点半就在外面排队了。意方的总经理气得要死,却又无可奈何。他就问我,他该怎么办?其实很简单,按照中国公司的习惯去做,不要把午餐时间算在成本里面,就可以了。因为我很少看到中国公司准12点才允许员工进餐厅的。

  (四)大家好商量,是安人的第一步,也是制度化的起点。中国人你越看得起他,他越讲道理。我们说“你看着办”,他就会很认真地去想、去做;如果我们说“你照着我说的去做”,他就会糊里糊涂地去做。所以中国人“你看着办”是最厉害的。“你看着办”,就是你要花尽心思,用心把事情做好。

  所以中国的管理者越轻松,员工就越紧张。大家好好商量,什么事情都是通过商量去解决,不要轻易去否定他,也不要轻易去赞成他,我们要把这种氛围慢慢地创造出来。这既是安人的第一步,也是制度化的起点。

  四、制度要适时修订

  所有制定的法度,要加上一个“日落条款”,说明终止实施的日期,好比一天中的太阳下山,代表着一天的终了。哪有制度可以永久使用的?所有规定,大可明订有效期为一年,届时再行修订。

  所以我建议大家,任何一个法定规章,最后一条都应明确最后期限:“本规定到公元××年×月×日自动失效。”这样做看起来很麻烦,实际上很简单。期限将至时,我们把规章制度拿出来仔细检讨,往往不需要太大的修改,便可以再延用一年。

  法定规章常常调整,永远合适,法定规章只要两三年没有调整,就寸步难行了。任何规定适用期一年,不要超过一年,因为一年里面的变化比较小,我们一年后将规定调出来,让大家看怎么修改,规定修改完后又是新的,这样年年修改,年年新。制度如果长时间不修订,它与现实之间就会有很大的误差,这个时候我们反而不知道怎么去修改,而且重修起来会更费时费力。

  适时修订典章制度,以求切合时宜,是管理制度化的有力保障,使制度可以顺利施行。全世界这方面做得最好的是新加坡。新加坡的法定规章每年更新,所以永远适合,大家也没有话讲了。一年一修,稍修即可,既方便又能合乎时宜,大家遵行起来,也比较乐意。因为环境是一直在变的,这是不可否认的事情。

  五、依制度权宜应变

  管理制度化,并不表示所有管理措施,都一定按照规定办理。我们在执行制度的时候,也要做到权宜应变。这是西方人对我们最不理解的地方。西方人认为,我们一切都没有按照规定去做,都是在变来变去。其实我们中国人是按规定变来变去,而不是不按规定变来变去。

  事实上制度永远不够周延,办法永远不够齐全。因为每一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每一件事情的性质都不大一样,它所产生的后果也不相同。“百密必有一疏,百虑必有一失”,无论我们认为制度多么周全,真正遇到问题时,才知道根本无法可据。但无法可依据,还是要解决。这时候只好“依理而行”。

  任何一个法令,都是小系统,都应有足够的弹性。没有弹性的法令,是根本执行不下去的。管理者明定制度,一定要明白所有制度都是死的,而人却是活的,必须“在法令许可范围内,衡情论理”,然后才加适当的调整,合理地解决问题,这也是管理制度化的应变行为。所以我们很少依法办理,就是这个道理。

  依制度权宜应变,是一种经权运作,同样需要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因为人与动物相比,是相当情绪化的。人在情绪良好时,什么都不在乎;在情绪很坏时,什么都抓得很紧,自然也就严格得多。我们权宜应变时不可能有固定的模式,要考虑对方的情绪和感觉。

 第37节:M理论实际运作(2)
  六、务求人人都能安

  制度化管理只是管理的开始,但是要合理地制定一些制度,使组织成员都很乐意地去遵循,能顺利互动,这是高度困难的。

  制度化管理,重点即在大家共同守“法”。但是制度由人创立,亦由人修订,看起来好像固定,却仍随着人事而变动。制度初订立的时候,必有其外在的需要与内在的用意,此二者又皆是变动的。可见制度如果不能因时因地而制宜,那就会僵化,形成“官僚管理”,难以应付两可及例外事宜。制度为求合宜,必须“应时而造道”,不可不“持经达变”,为求“经权”得宜,就应该依“理”变“法”,把“制度化”提升为“合理化”。

  管理者一切求合“理”,必然合“法”,如果发现合理而不合法,便证明此“法”已不合理,有修订的必要,可见制度的适时调整,确有其实际上的需要。

  所以我们要很谨慎地订立制度,同时吸纳大家的意见,仔细地修订,然后试行三个月。如果三个月以后,大家都觉得可以,才可以公布。过一阵子之后,由于种种变数,制度不一定合理了,又需要规定一年的有效期,届时再行修订。制度本身要列入有效的管理。如果制度本身没有进行有效化的管理,就只能流于形式了。

  制度化管理同样需要合理化,因而追求管理合理化。在制度内追求合理化,便是持经达权。但合理不合理,应依人来解释,并不依制度而受到限制。因为人的感受,安与不安,才是合理不合理的判断标准。

  管理合理化,要从管理人性化而来,人人都能安,才是真正的合理。事实上,管理是离不开人情的。空喊“制度”而未能“合理”,即是“恶法”。标榜“合理”却不能为同仁认定,便是未得人心,大概有违人情。典章制度日久疲弊,变成形式而缺乏真实的生命,仅仅只有束缚作用,就会和人性发生冲突,造成矛盾。如果管理者动机不纯正,再合理的规定,大家也会将它看成是不合理的。所以如何“安人”,才是管理的最终目标。“安”就是“大家好”,管理者以“大家好”的“公心”来感应员工,员工有了“大家好”,个人才能有好的心情,对于一切“理”“法”,自然接纳。管理人性化,其实就是合乎人“情”的管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04394.html

更多阅读

第37节:积极应对“销售低潮”(2)

系列专题:《销售中的心理策略:销售攻心术》  签完合同后,他跑到外面的马路上大声高叫:“太好了!我并没有放弃!”也就是从这一刻开始,一向一帆风顺的他,终于品尝到推销真正的辛酸,同时也在这一瞬间,他感到自己对于推销这份行业的热爱程度有多

第37节:欲罢不能的赌徒心理(2)

系列专题:《洞悉博弈论:日常生活中的博弈战术》  进退两难的博弈产生了,此时收手刘某将会总共损失1.05万,如果继续尝试还得要交1.45万才能购得豆腐机,但回家经营想要盈利更是个大难题。是让1.05万白白打了水漂,还是再交1.45万放手一搏

第37节:抓准目标有的放矢

系列专题:《500强高薪求职密码:四项修炼》  第五节抓准目标有的放矢--学会目标管理  有的人认为在职业生涯的开始需要设立一个特别长远的目标、计划,其实,在完善目标的过程里,周围的环境或自己的心境都会不同程度地出现变化。作为找

6td 2型发动机 第37节:Chapter 6 分裂型(2)

系列专题:《职场和恋爱中的性格秘密:性格说明书》  然而,他们内心世界相当丰富,在不需要与人相处的职业中,他们能够出色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因为他们不需要在人际关系上花费不必要的精力,所以能够集中精力做自己的事情。他们在与电脑相

第37节:利润和现金流(2)

系列专题:《回归中的商业反思:孙子兵法说什么》  说完盈利,再说第二要点:现金流。   相信大家现在已经达成共识,要打仗就要胜,做生意就要赚钱,办企业就要盈利。不过,盈利固然好,但有个前提--现金流。现金流就像血液,转得快、效率高,营养丰

声明:《第37节:M理论实际运作(2)》为网友我最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