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节:虚以控实的道理(3)



系列专题:《曾仕强中国式管理巅峰之作:中道管理》

  然而,中国式管理总该有其理论依据,否则经常到处漫谈,岂非重蹈当年清谈误国的覆辙?好在孔子已经摸透了中国人谁也不服谁的性格,创立“述而不作”的谦和风度,并且以身作则,一再自认无知,宣称:“我并不是生下来就什么都知道的,我只是喜好古代圣哲留下来的知识,而勉力学得来的。”由于他的启示,历代先贤才不敢标榜自己的创见,他们委婉地将自己的智慧,点点滴滴地堆积在孔子、老子、庄子这几位大众心目中较具权威性的先师身上,使他们成为中华民族罕见的圣贤。正因为这种庄严而伟大的自我牺牲精神,中华文化才能够“持续中有变化,变化中有持续”,得以“万变不离其宗”,成为世界上最牢不可破的道统。反观近代中国人,企图打破三国时代王弼所描述“统之有宗,会之有元”的传统法则,盲目学习西方“一人一说”的作风,各自标新立异,任意独树一帜的结果,徒然弄得“旧的打破了,新的建立不起来”的悲惨局面,便可证明孔子锐利的透视力,早就洞察“中国人最看不起中国人”,缺乏平心静气、客观交换意见的能耐。

  中国近代法学家吴经熊先生说:“西方文明,可说是希腊精神的产物,在目前已发达到饱和状态,所以西方的好学深思之士,反而感觉不足,也就在这时,认识到东方的伟大。”他预言,东方的文化,特别是中国人的“禅”,已渗入到西方思想的前锋,将来又会反转来影响东方。他这一番话,虽然十分伤感,却是非常中肯。事实上,中国的管理哲学,唯有用英文书写,在国外(最好是美国)发表,获得彼邦人士的认同和肯定,中国人才会刮目相看,说起来令人觉得悲哀,却也无可奈何!要不然,为什么众多才俊,竟充满了“无力感”?

  幸而傅高义(E.Vogel)的“日本第一”挑起了我们寻“根”的兴趣,在一片中国式管理的探索声中,唤醒我们:必须从道统的洪流中,建构出属于自己的理论。

  我们不妨用M理论(Theory M)来代表中国人的管理之道。为什么提出M理论?原因如下:

  (一)M是“管理”(management)的字首,表示管理的思想体系。有人认为不可能有统一的“管理之道”,就西方情况而言,确属事实。因为西方向来一人一说,A专家说是的时候,必定有B专家说非,这也是他们鼓励争辩的原因,彼此都是一偏之见,辩论起来,才会产生互补作用。中国人最重视本源,一切新的都要从旧的当中变出来;所有学术,无不源自《易经》,因此一脉相承,而且脉络分明。事实更证明:中国先哲所说的道理,大都历久弥新,有其颠扑不破的特质。中国人的“管理之道”,显然是存在的。

  (二)M是“中庸”(mean)的字首,表示中国式管理,以中庸之道为合理的标准。中庸之道的管理,亦即“中道管理”,就是现代所倡导的“合理化管理”。日本人竹添光鸿把“中庸”解释为“恰到好处”,朱子则认为:“凡其所行,无一事之不得其中,即无一事之不合理。”管理措施,假若能够无一瑕疵,那就“毫无缺点”,依现代眼光来看,中庸就是“合情、合理、合法”,非但可以适应环境,而且足以开创新的时代。中国式管理即为“中道管理”。

  (三)M是“人力”(manpower)的字首,表示管理应该以人为本。我们中国人是以人为本,西方是以事为中心。西方人是谈事情,不太管人;我们是以人为主,人才去做事。我们常讲,有人才有事,有人好办事,事在人为,所有的事情都是人做出来的,我们的重点始终在人上。

  (四)M是“心”(mind)的字首,表示管理必须重视儒家心学的发扬。管理就是心的互动。我们能不能团结一致,就是我的心能不能交给你,你的心能不能交给我。西方的管理一直重视手和脑,我们只重视心。做事情时,西方是注意努力不努力,我们强调有没有用心,是不太一样的。

  什么叫“关心”?就是把他的“心”关起来了,他就跑不掉了。如果不将心比心,你很难抓住员工的心。什么叫“领导”?领导就是抓心的。一句话讲完了,人在那里,心不在那里,他在想自己家的事情,他在想未来去哪里,他根本不在乎他的工作,制度管他的身体管不了他的心。一个人心在那里,人一定在那里;人在这里,心不一定在这里。所以我们抓到重点,一下子就抓到他的心。但是我们今天受西方的影响太严重,常常讲述一些似是而非的话,非常可怕。

  (五)M还是money(财务)、method(方法)、material(材料)、market(市场)、morale(士气)、management information(管理信息)、management philosophy(管理哲学)、management environment(管理环境)等词语的字首,它可以把整个管理都包括进来。

  (六)M是management resources(管理资源)的字首。

  中国式管理重视人,也重视中庸之道,刚好都涵盖在内,尤其从M的字形看来,它更是四平八稳,左右均衡,十分切合“中”的特性。英文二十六个字母当中,前三个、末三个都没有合适的,那么就其中选取合用的一个,也合乎“中庸之道”。

  五、主要依据是大学之道

  我们管理之道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就是大学之道。大学之道是古今中外最有价值的管理哲学。

  我国先哲,从实践中体认“管理之道”,并且正名为“大学”。“大学”的最终目的为治国平天下,所以大学之道,实际上就是管理之道,亦即“管理的最高原理”。孙中山先生说它是“最有系统的政治哲学,在外国的大政治家还没有见到,还没有说得那样清楚”。从管理的取向来看,大学之道正好是“我们管理哲学的智识中独有的宝贝,是应该要保存”,更应该发扬光大的。

  《大学》首章,开宗明义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第一要“明明德”,就是“明其明德”的意思。“明”即明白,“明德”指“能够明白道理的一种天赋本能”。禽兽、草木并没有这种明德,因此对一般动物讲道理,是永远讲不明白的。只有人类才有此明德,你对他讲道理,经过一段时间,他总会认同的。第一个“明”字为动词,可解释为“表明”、“表彰”或“发扬光大”,亦即把人本来具有的明德“刮垢磨光”,便是“修身”或“修己”。

  (一)首先指出管理以修己为起点,以安人为目标。管理的意义,便是修己安人的历程。《大学》所论的格、致、诚、正、修、齐、治、平,是“从内发扬到外”,教人由“内部做起,推到平天下止”的管理哲学。管理者以修身为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即其内在的德智修养,就是“明明德”的功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管理者外发的事业完成,便是“亲民”的发扬。管理者必先修己,才能正己正人。所以管理之道,以“修己”为第一纲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04435.html

更多阅读

第10节:日本人不擅长的PSA(3)

系列专题:《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解决力》  第四,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PSA只是进入了一线制造部门,而没有进入当时的营业、会计、设计、采购等白领的二线部门。可是,前面提过的supply chain management、CRM、SFA、CTI实际上就是二线

第10节:101种说服他人的办法(3)

系列专题:《谈人际关系:卡内基给青少年的礼物》  Rebecca与教练的问题是个典型的例子, 如果她先列下理由(写不写下来都无所谓),再去找教练谈, 肯定会很有帮助。 她希望练习时间能有点弹性,也知道教练会强烈反对。尤其既然他是她的教练,

走进新年的畅想海狼 第10节:第一篇 走进狼的世界(9)

系列专题:《一种不可思议的强者生存法则:狼性法则》  打破世界纪录仅仅是因为一只野狼——因为后面有一个可怕的敌人,为了不让自己丧命,所以开始尽最大的努力向前奔跑,也就是说敌人能将一个人的全部潜能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教练对此

第10节:‘我们唯一应当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7)

系列专题:《大萧条中的罗斯福:谁拯救了美国》   纽约交易所崩溃的高潮终于在10月29日来到了(史称"黑色星期二"):大批的股票涌到市场上来,不计价格地抛售……  这一天疯狂交易以1641万股的最高纪录而收盘--这是纽约交易所成立以来最

第10节:一、揭开外企的底儿(5)

系列专题:《备受追捧的求职必杀技:王大哥的求职经》  3.外企招聘员工的7项要求  ①?公司背景 (最重要的因素)  这是外企设的第一道关卡,也是应聘外企最重要的条件之一。通常能符合这个条件,你便能得到面试的机会,也相当于成功了一小

声明:《第10节:虚以控实的道理(3)》为网友無汙丆够歡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