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中西合璧的管理百科全书:海尔管理模式全集》
美国新墨西哥州有个名叫杨格的果园主,一次突降冰雹,将苹果个个打得伤痕累累,就在大家都唉声叹气时,杨格突然来了灵感,他马上按合同原价将苹果输往全国各地,与往日不同的是每个苹果箱里都多放了一张小纸片,上面写了一段既幽默又亲切的文字:亲爱的买主们,这些苹果不幸受伤,但请看好,它们是冰雹留下的杰作,这正是高原地区苹果特有的标志,品尝后你们就会知道其特别的味道。买主将信将疑地品尝后,真切地感受到了高原地区苹果特有的风味。结果,杨格这年的苹果比以往任何一年都卖得好。 如果按照正常思维,被冰雹打伤的苹果,只好降价处理,以减少损失。但若在危机管理中运用了创新思维,却可化腐朽为神奇,让有问题的产品不仅卖得掉,而且能卖个好价钱。正如孙子所言:“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可见,驾驭危机管理的确需要“脑筋急转弯”。 现代企业面临着日益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不确定性风险日益增多。尽管我们可以事先采取一些措施规避风险,但谁都不可能处于绝对安全的“世外桃源”,谁都不可能避免一些让人措手不及的突发事件。兵法讲究的是“以正合,以奇胜”,管理也是一样。企业一方面要透过外部环境发展变化的趋势,事先觉察各种可能的风险苗头,提前做出应对策略;另一方面,更要“居危思进”,当外部环境发生预料之外的变化时,要处变不惊,临危不乱,尽可能借助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和手段减少相关损失,甚至来个“乾坤大挪移”,转“危”为“机”,将坏事变成好事、失利变为有利、被动转化为主动。

这就需要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对突发事件进行实时响应,从而可以突破旧有模式把握新的商机。中国的一句古语:“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辩证地阐明了危机本质的双重性。管理哲学永恒的亮点在于:把面前的每一事件均视为一种机会。我国古代《兵经一百》里说:“目前为机,转瞬为机;乘之为机,失之无机。”美国前总统肯尼迪认为“危机”有两层含义:“危”虽然意味着“危险”,但是“机”却意味着“机遇”。能够转“危”为“机”,力挽狂澜,扭转局面,方显沧海本色,才是真英雄的气度;在动态中、在不平衡中取得平衡,在逆境中变劣势为优势,才是真本事。 同样是跨国公司受贿事件,朗讯选择自曝家丑,而沃尔玛则是回避掩盖。同样是面临非典事件,罗氏制药公司想发国难财,蓄意制造谣言以促进其药品的销售,使自身商业诚信和社会良知受到公众质疑,其形象一落千丈;而香雪制药则是和相关政府部门合作,通过免费赠药、制作防非典宣传资料等及时措施,树立自己的正面形象。因此,当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发生严重冲突的时候,在极短的时间里,企业应对危机的态度和行为,将最直接体现一家企业长期的价值观以及发展前景。也只有在危急关头仍然坚持社会责任感和行业道德感的行为的企业,才能够受到社会消费者的普遍欢迎,树立品牌美誉度,长盛不衰。 在一定意义上讲,经营企业就是在经营风险,就像航行不可能不遇风浪,在风险中突破,在不平衡中取得动态平衡才是管理的要义。中国企业面临的多为成长性问题,成长就必有动力和阻力,卓越的企业往往能够在正确把握战略思维的基础上从容面对危机,把阻力变成成长的动力。 美国的管理大师迈克尔?波特则表示:“转换要趁‘变化’正发生之时,第一,技术的变化,第二,原料的变化,第三,买方的需求,第四,销售管理;而这种‘变化’的解释也就是企业在面临危机的时候所需要解决的途径;在某种情况下,可以这样认为,企业的发展、壮大以及灭亡,50%的机遇是在危机发生时或处理危机的情况下产生的。”危机就是机遇,而这个机遇就是变革的动力所在。所以,如何减少危机产生的损害,甚至利用危机,在危机中抓住新的机遇,在危机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是每一个企业都必须面临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