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 人才 从中国金融人才的发展看改革开放30年



美国历史学家海登·怀特1988年提出了“影视史学”的概念,他对此的定义是:“以视觉影像和电影话语来表现历史和我们对历史的见解。”同理,职业的变迁,尤其是金融职业三十年变迁,时时处处都烙刻着历史的痕迹,折射出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色彩。

1978年——2008年,这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年份——整整30载春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和其它行业一样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行业之一。金融业从单一的存贷款功能发展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化金融体系,并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金融机构和从业人员数量大幅增加。

到2007年底,我国城镇金融业单位数为5万余个,从业人员数为近500万人,从业人员是78年的5倍多。其中,银行业单位数4万余个,员工276万人;证券业单位数千余个,员工16万多人;保险业单位数8千多个,员工接近二百万人;其他金融业单位数1千多个,员工近5万人。

改革开放在就业领域里体现为:改革开放前,生产力水平低,80%的人口从事农业,城镇人口大部分从事工业生产;改革开放后,第三产业,即商业和服务业迅速发展起来。从事农林牧渔等的真正农民数量大幅减少,而从事各种商业、贸易、金融等经济活动和从事旅游等服务的人数急剧上升。

具体到金融领域的保险、银行、证券、基金等行业,其人才在30年里的发展,更体现出改革开放给百姓生活带的巨大变化,并在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华尔街金融风暴后呈现出不同的新特征。

保险业的人才发展

30年间,中国的经济发展可谓日新月异,尤其是金融业更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其中的保险业更是金融业三驾马车之一,从1979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全面展开保险业务开始,到1988年第一家股份制保险公司——平安保险公司的成立,再到1991年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的挂牌营业,紧接着外资保险公司的纷至沓来,以及随后组建成立的多家内资保险公司,使得中国的保险市场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

纵观保险业的每一次发展和进步,都促进了保险人才的发展,因为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人才和企业的发展也是相辅相成的。据统计,截至2007年底,已有15个国家和地区的43家外资保险公司在华设立115个营业性机构,从业人员到百万之多。虽然已拥有了庞大的从业人员,但目前保险的人才现状并不容乐观,30年间积累的保险人才相当有限,加之近年来保险业务范围的迅猛发展,对人才特别是高级人才的需求量加大,人才的匮乏与保险业的快速发展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针对此问题,国家为适应保险业发展的需要,80年代首先在南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武汉大学以及中央财经大学等四所大学设立了保险专业,它们为中国保险业的发展输送了大量的人才,但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这些保险专业的学生就业和保险公司招聘存在着这样一种矛盾的现象:一方面,保险公司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另一方面,许多保险专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随着保险业的进一步发展和金融混业经营趋势的不断深化,保险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从整体情况来说,保险公司要求的人才都是多样化的,保险公司需要的不仅是某一方面的专业人才,而且需要复合型的人才、全方位的人才,这是由保险公司的经营性质决定的。竞争是保险公司必须面对的,没有复合型人才,保险公司将难以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

从保险业的发展现状来看,对精算、核保核赔及再保险等特殊专业技术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需求尤为强烈。要解决人才供需不平衡的问题,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用人机制、激励机制、绩效考核机制、培训机制等,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促进保险行业又快又好地发展。

银行业的人才发展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银行业获得巨大发展,特别是近5年的发展,已经使国有商业银行彻底解决了历史遗留下来的包袱,初步完成了金融企业的转制,并跃居全球银行排行榜前列。统计显示,至2008年6月末,全国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8876家、资产57.7万亿元,有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村镇银行、信托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18类银行业金融机构。

有人说石油是工业的血液,对于银行业来说人才则是它的血液了。银行业是一个知识密集、技能密集、人才密集的行业。根据2008年6月的统计数据,银行业从业人员达276万人,有长期用工、临时用工和国(境)外员工。

21世纪银行的竞争,归根结底是银行人才的竞争。要办最好的银行就要有最好的人才。银行业从1978年重新开放,从单一的储蓄房贷功能发展为现在的多种业务经营。在这30年的过程中催生了许多新的岗位,随着银行业的进一步改革开放,对人才的要求也从单一化到多元化,对复合型、创新型、专业型等人才的需求也更加强烈。

根据查显示,在16家中资商业银行中,有9家银行认为专业人才缺乏是阻碍本行创新业务发展的第一或第二重要的因素。从银行业现有人才队伍来看,全面掌握金融、经济、法律、会计、产业等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了解国际国内金融市场、能够熟练运用各项金融工具尤其是金融衍生工具的专业型人才极为匮乏。调查发现,在实际创新活动中,银行缺乏专门从事产品研发的专业人员,产品的研发采取集中抽调人员的形式进行,而这些人员往往还兼任其他日常事务。业内专家表示,研发人员日常事务繁多、无法对创新产品的市场需求和反应进行持续跟踪和监测。与此同时,“创新人才的管理仍然采取传统的人事管理方式,缺乏有效的人才激励和管理机制,使得银行业创新缺乏主动性、原创性和持续性”。

“在高端人才上,中资银行相比外资银行确实还存在差距,但值得庆幸的是,本土银行已经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并积极着手去招聘优秀的人才,这从目前金融危机中有非常多的银行想招聘优秀华尔街人才,可以看出他们的求贤若渴。”聚贤华尔街金融招聘网CEO石永明表示。加强银行业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和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加大银行业的自主创新力度,是我国银行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证券业的人才发展

20世纪80年代初,城市一些小型国有和集体企业开始进行了多种多样的股份制尝试,最初的股票开始出现。2007年,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融资4595.79亿元,位列全球第一。日均交易量1903亿,成为全球最为活跃的市场之一。改革开放三十年,证券业从业人员从无到有,到现在单位数千余个、员工16万多人。

在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初期,证券公司经营方式大都是粗放式的,证券市场规模的迅速扩张,掩盖了其竞争的激烈程度,人才在证券公司竞争中的作用还不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目前,我国证券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对于券商而言,走规模化、集约化才是有效途径,作为人才和资本高度密集产业的证券业,只有资本和人才达到一定的规模和数量,才能有效地发挥出资本市场的中介作用和资源整合功能。培育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已成为证券公司经营发展的当务之急,而且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券商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人才越来越成为决定性的因素。

我国证券公司目前虽然拥有一支庞大的员工队伍,但有部分员工不适应证券业迅猛发展的需要,他们在多年证券业垄断经营格局下从业,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专业工作能力,缺乏开拓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对这部分人员如果不进行有效的整合、控制、激励和开发,将严重阻碍证券公司的发展。因此,高质量人才的短缺已摆在券商议事日程上来,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因此,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的人才需求具有如下特点: 1、对于复合型证券从业人员需求量大; 2、证券行业高端从业人才备受青睐; 3、行业特点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备高素质及某方面的专业技能;4、证券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开拓创新和积极竞争的意识。

随着国内的经济发展,改革开放的力度也逐步加强。证券市场进一步开放,对中国证券业人才的影响是明显的。它改变了证券从业人员的思维模式、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既有压力也有动力。面对充满机会和竞争压力的证券业,人才结构必然会得到进一步优化调整,也将进一步带动中国证券业的发展。

 

基金业的人才发展

我国基金发展的历史起源于1992年,规范的基金起源泉于1998年3月。尽管我国规范基金历史并不长,但是在这9年中,基金也经历了多次的起伏跌宕,既经历了1999年“5·19”行情,经历了2001年6月上证指数2245的高点,也经历了2005年7月上证指数998的低点,还经历了股权分置改革带来的喜悦,而不是短期投机炒作的发财工具。

 改革开放 人才 从中国金融人才的发展看改革开放30年

  从目前基金公司来看,规模在

50-200人不等。虽然基金人才数量激增,但仍然处于极缺状态。人员基本特点是具有高学历、高智商,学历结构以本科和硕士为主,年龄结构较低,从业时间较短,经验较少,优秀人才尤其是基金经理人数有限。人才结构中投研、交易、市场等专业人员总体比例较高,同时现有的基金人才多来自证券、保险、银行业。

从整个金融人才体系来说,基金公司人才极度不稳定,流动性相对来说更强,“跳槽”、“挖人”现象严重,基金业各公司人员年离职率均已超过10%,人员转岗率高。由于公司对员工证券从业资格考试设限,员工淘汰率也高出其他行业。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力度进一步加强。市场也将需要更多的基金人才,而目前基金人才总量少,人才紧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以基金经理、研究员、直销经理、渠道经理为主的行业高级人才紧缺。一个能独当一面的基金经理最少需要5年以上的基金业内从业经验,直销经理、渠道经理等也需要3-5年的业内从业经验。但是目前基金业人才培养的速度远远跟不上。据统计,目前我国有基金业从业人员大约5000人左右,而人才需求过万人,人才需求数量呈增长态势,全行业人才补给速度至少落后1/3以上。

 

结束语

  整体来说,现在金融行业的人才需求还没有被完全激发出来,比如高端金融人才市场尚未成熟。人才竞争与市场的成熟度、产业的成熟度有很大的关系。这个市场、这个产业在发展,在成熟,那么整个行业人才需求趋势则会继续上升,这是毋庸质疑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04723.html

更多阅读

改革开放30年教育的变化 改革开放30年变化

改革开放30年教育的变化改革开放30年,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党和政府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的30年,是教育事业取得跨越式发展、国民素质显得实质性进展的30年,是促进教育公平制度建设显著加强、更多惠及困难群体的30年。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

改革开放的经验和教训 我国餐饮业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启示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餐饮市场潜力巨大,前景广阔,社会消费需求不断增强,并向质量型、健康型和享受型转变,我国餐饮需求增长与消费档次提高的走势并存,消费需求个性化与市场细分化的特征加强,餐饮

联合利华开放性问题 联合利华曾锡文聊改革开放30年

改革开放三十年有很多跨国公司进入到了中国。中国改革开放30年对跨国公司的发展产生了什么样的深远影响?同时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又对深化改革开放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作为快速消费品行业企业的领军者,联合利华认为快速消费品行业企

第24节:改革开放30年的启示(5)

系列专题:《为民代言解读金融:陈志武说中国经济》  三  问:在改革开放30年的过程中,我们作出了很多很好的决策,但是也不可避免地有很多失误。您认为这30年我们有哪些重大的失误?  陈志武:我觉得要谈重大失误的话,就要回到杨小凯先生

第20节:改革开放30年的启示(1)

系列专题:《为民代言解读金融:陈志武说中国经济》  第Ⅰ篇“中国奇迹”背后  改革开放30年的启示  本篇来源:2008年7月18日和讯网访谈,记者郭哲。  自1978年以来,30年的改革开放让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随着改革的深入,也出

声明:《改革开放 人才 从中国金融人才的发展看改革开放30年》为网友梦幻之岛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