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看一看任何一天的股市盘面,就会发现这样的情况:每当有股价的急跌还是急升,都伴随着大单的出现,或者说总是大单在拉升或者在砸盘;即使是波澜不惊走势稳定,股价既可以在高位盘旋,也可以在地位游弋。一句话:价位和成交量没有确定的关系。
股市上的这种追涨杀跌并不是特例,在实物商品市场也是常态,同样存在越涨越买越跌越不买的情况。当前的楼市就是量价齐跌的局面。有价无市、有市无价等等,这种商业剧目已经演绎了几千年。
尽管如此,但是,经济学家们则更愿意相信量价负相关的所谓需求定律,并且声称这是基于“常识和细致的科学观察”,不知道经济学家为何没有观察到如上所列的情况,也不知道为何不用现实数据来支持他们坚信的这条定律。
言归正传。
十位经济学教授联名呼吁政府拯救中国A股市场,立刻招致民众议论,其中竟然以质疑之声占据上风。为此教授们用救市是为“拉动内需”做辩解之辞,似乎把救股市和当前政府的拉动内需策略捆绑就名正言顺了。
但是,拉动内需无法成为拯救股市的理由,呼吁救就呼吁救,不必要拉大旗做虎皮。拿一个不能成立的借口,更是欲盖弥彰,让人怀疑背后另有企图。
“西方经济学”教材现在都习惯把“生产可能性理论”放在首章。虽然说这个被图示为向外凸起的曲线的理论非常滑稽,但是,如果把外凸改为直线,和“预算线方程”联系起来考虑,则是一个非常通俗的道理表述,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打酱油的钱不能买醋”,你就那么几个钱,用来买酱油就必然要少买醋。
这个“酱油醋”被经济学家弄成了“文绉绉”的生产可能性理论。市场粗略的分就是资本品和消费品两块,投资资本品则势必要减少消费,扩大消费则必然要少投资于资本品。
但是,二三十年来笃信西方经济学理论的经济学教授们此时似乎忘记了这个教材的第一章内容。救市就要向股市投入资本,没有资本的注入股市能够自己起来?或者问股市转向升势的时候它不会吸引资本进入吗?如果股市吸纳或者被注入更多的资本而获救,消费资本不会因此而减少?
教授们的解释是,股市套住了太多的股民,他们都赔得没钱消费了,如果救市让这些股民都赚钱了,他们也就有钱消费了。
教授们果真弱智到如此程度?
股民就是赌徒。凡是赌徒都知道,如果得手(股市上涨),往往是觉得自己赌运好,拼命追加筹码,意图赚的更多,很少有见好就收的。东北最牛彩民押中两次500万,最后落得个债台高筑无力偿还而坐牢的结果。每一轮股市上涨都毫无例外地吸引一些人借债炒股或者卖楼炒股,也就是说抽取更多的消费资金用于资本品市场。
被套住的股民手中的确没有钱。钱哪里去了?到了把股票卖给被套一族自己脱身的人手里了,一块钱都没有减少。这些被套牢一族,不就是在上次股市上涨的过程中把消费资金都一股脑投入到股市上的人嘛。
股市涨起来被套的人确实可以套现去消费,但是,套现不过是打压股价的做空行为。也就是说,救市要达到拉动内需的目的,还需要另一轮打压股市的套现风潮才能实现。而这个风潮前一轮不是刮过了吗?市场上就甲乙两位,不是套住甲就是套住乙,钱不在甲手里就在乙手里,怎么见得换一个人被套牢就能断定另一个解套的人会去消费?这些套现脱身的人手里有钱,他们怎么不去消费?
当然,也不能把十教授全盘否定。众所周知,赌徒也要吃喝拉撒睡。赌场兴旺也的确是可以拉动一些消费,因此博彩业往往都是连同其它服务消费一起经营的。 小有名气的“茶叶蛋理论”就是说股市红火的时候证券公司门口卖茶叶蛋的老太太的生意就会好起来。几个朋友“小赌怡情”的时候通常也是赢家出场地费和茶饭钱。
如果教授们要拉动这种博彩业周边市场的内需和消费,救市也是一个说得通的理由。毕竟同情在证券公司门口卖茶叶蛋的老太太这种弱势群体,也算是一种善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