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万亿救市 以实业救市为纲



――中国在共同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时的角色定位

 

白 明

 

 

众所周知,面对着经济全球化下金融危机的全球化,迫切需要救市的全球化。这三个全球化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个关系到金融危机的产生背景,一个关系到金融危机的发展过程,还一个关系到金融危机的应对思路。总之,这三个全球化,一个都不能少。现在看来,面对着全球金融危机,共同采取的救市行动有助于确保国际经济秩序的相对稳定,而稳定的国际经济秩序则有利于各国共同受益。

在共同参与救市的过程中,中国在宏观经济政策上十分注重与国际社会的相互配合。从最近几轮美联储宣布降息来看,中国央行的降息在很多时候也基本做到同步。然而,与国际社会的相互配合也并不意味着在所有方面都要与国际社会强求一致,中国应当有适于自己的角色定位。当然,要对定位加以判断酒离不开参照物,判断地理位置离不开参照物,中国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时的角色定位也同样离不开参照物。作为当今世界上的金融大国,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发源于美国,用美国作为中国的参照物最适宜不过了。

在共同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中国所要做出的贡献离不开自身经济的稳定发展。这里面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先将中国自己的经济搞好,在不拖累世界经济的发展的前提下,提高自身参与国际救市的能力;另外一层意思是在搞好中国经济的过程中,也要为其他国家的经济复苏带来更多的机会。

 4万亿救市 以实业救市为纲

先说一说第一层意思。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11月9日,中国国务院宣布了一项经济刺激方案,将在两年内采取10项措施,投资4万亿元人民币,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联想到美国国会在10月4日通过的7000亿美元救市方案,可以发现中美两国的方案有诸多共同点,如救市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应对眼下的金融危机,都是为确保经济增长而“输血”,政府为此而投入的资金规模也都很大。另外,中美两国经济刺激方案的实施周期也差不多,中国的经济刺激方案实施周期是从现在起到2010年,而美国经济刺激方案实施截止期则是2009年12月31日。不过,美国财长有权向国会提出把投资期延长至2010年12月31日。

然而,切莫认为中国的4万亿元人民币经济刺激方案就是美国的7000亿美元经济刺激方案的简单翻版。在资金的投向方面,中美两国的经济刺激方案的确存在明显差异。按照美国政府最初推出的经济刺激方案,美国财政部将可以通过发债募集最多7000亿美元的资金用于购买银行体系内的不良资产,以恢复市场信心。相比之下,在中国国务院推出的4万亿元人民币经济刺激方案的背后,却是投入4万亿元人民币用于大量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建设新的铁路、地铁、机场和四川地震灾区的重建工作。不难看出,这4万亿元之所以主要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其实也是很有讲究的。一方面,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带动一系列上游产业的发展,效应增加就业机会,也就是让大家有钱赚。另一方面,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客观上有利于消除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困扰,消除一些后顾之忧,让大家该花钱的时候敢花钱。客观上,只有有钱赚和敢花钱这两个条件同时具备的情况下,4万亿元投资对经济的拉动才能够有效率。

不难看出,在应对金融危机问题上,中美两国侧重点迥然不同,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中美两国在经济发展模式上存在本质差异。

作为当今世界最为庞大的经济体,虚拟经济在美国经济中占的份量很重。随着各种金融泡沫的逐渐破灭,次贷危机终于导致美国经济整体受到金融风暴的困扰。从这个角度来看,美国经济刺激方案要将7000亿美元注入金融市场,完全是对症下药之举。至于要不要留一些用于拯救美国的汽车工业,在美国国内也有争论,但可以肯定,这7000亿美元的救市计划主要还是着眼于拯救美国的金融业。

与此同时,作为当今世界制造业大国,实体经济在中国经济中所占份量则要更重一些,中国的资本市场发育时间并不是很长,开放程度也相对滞后,因此,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最主要还是要表现在实体经济方面。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中国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环境也在恶化。从目前来看,中国的出口贸易虽然还在增长,但增长速度已明显下降,而最近一届广交会的成交金额也出现前所未有的滑坡现象。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拉动内需意义重大。由此可见,中国经济刺激方案的4万亿元人民币资金之所以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也应当是立足于中国国情的对症下药之举。

应当指出的是,美国的虚拟经济出现问题,但实体经济迟早也会被殃及,现在已经看出了迹象。目前,美国的有些大型零售企业已经处于破产边远,美国的三大汽车巨头也相继出现亏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从源头上及时拯救美国的虚拟经济,实体经济肯定会受到更大的波及。与美国以拯救虚拟经济为纲的做法不同,中国经济刺激方案更加倾向于以拯救实体经济为纲的做法。当然,不仅仅实体经济的发展需要确保,现阶段中国在发展虚拟经济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很多,特别是股市,缩水非常严重,不妥善加以解决也不行。可以预计,随着4万亿元人民币投资陆续到位,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保障。果真如此,作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中国的资本市场的发展基础将会被进一步夯实。

既然“救市”的基本思路不同,中美两国实施各自经济刺激方案的实施重心也有所不同。

美国的资本市场问题很多,短时间内很难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仅从操作层面来看,要搞清楚到底那些资产真正属于“不良”都不容易。为此,美国财政部11月12日宣布,对7000亿美元政府救市资金的使用方向做出重大调整,政府资金不会按照原计划被用来购买不良资产,而是直接投放到金融市场中。也就是说,只要金融资产价格缩水过于严重,美国政府就要干预。从这个意义上讲,美国在实施经济刺激方案上的做法侧重于追求效率。

与此相反,中国在实施经济刺激方案上的做法却侧重于追求效果。既然是要立足于拉动“内需”,就有必要上马一些能够拉动“内需”的项目。可是,长期以来,许多地方政府比较爱好“跑部前进”。比起难上加难的自筹资金来说,4万亿元白花花的银子,不要白不要。由此可见,现阶段最需要防止上马一些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和一些容易对生态环境造成损害的项目。否则,很可能会为将来留下烂摊子。据报道,现在已出台了许多“地方版”刺激经济方案,实施起来大约需要10万亿元人民币投资。比较现实的做法是,尽可能找一些原来就已经通过了科学论证却又因资金不到位而难以上马的项目,特别是那些能够缓解国民经济发展“瓶颈”的项目和对老百姓“欠帐”的项目,如交通、能源、住房、公共卫生设施等方面的项目。

由此可见,中国最近出台的四万亿经济刺激方案并不是前不久美国七千亿救市方案的简单翻版。

现在再说一说第二层意思,这就是中国救市措施的对外传导过程,也就是说其他国家怎样才能够从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获益。

从稳定全球金融市场的大局来看,金融资产价格的大幅度缩水对世界经济的打击有目共睹,但金融资产的确存在需要挤压泡沫,看来,要确保金融资产价格相对稳定,仅仅靠虚拟经济自身很难奏效。事实上,如果离开了实体经济的支撑,资产价格相对稳定也很难长久下去。既然有些金融资产泡沫的挤压过程会带来副作用,在某种情况下,不妨考虑加大现有金融资产“含金量”的办法。在稳定国际金融市场过程中,中美两国的角色定位泾渭分明。

从美国来看,作为全球金融危机的策源地,美国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金融市场。某种程度上讲,只要美国的金融市场能够稳定下来,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也就有了基础。显然,美国在确保全球金融市场稳定过程中的角色地位还是侧重于虚拟经济。

可是,中国的情况就不同了。中国是当今世界上的经济大国,但这种经济大国的地位更多体现在实体经济方面而非虚拟经济方面,特别是在制造业方面,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更为至关重要。不难看出,从虚拟经济途径直接参与国际救市,终究不是中国的“长项”。相反,从实体经济途径参与国际救市,效果反而会好得多。例如,如果中国从美国的进口规模能够进一步扩大,美国的就业机会也会相应增多,对美国经济的复苏会起到实实在在的帮助作用。

我注意到,前段时间国外有媒体这样认为,中国政府要让救市资金留在中国。对此,外交部发言人予以否认。前不久,中国的国家领导人也表示,希望有关国家分享中国救市所带来的发展机遇。事实上,中国经济的发展已经为全世界带来了许多贸易机会,而这种机会也正是中国为稳定国际金融市场做出贡献的重要环节。

当然,中国要实施4万亿元人民币救市方案,所能够创造出的商业机会并不均匀。从国务院确定的扩大内需10项措施看,有些措施有利于增加本地企业的商业机会,国外企业在安居工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难度大一些;有些措施有利于增加中外企业的合作机会,如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合作的机会就比较多;有些措施有利于国外企业在中国获得更多的商业机会,如支持高技术产业化建设和产业技术进步、鼓励企业技术改造以及支持服务业发展等方面所能够“溢出”的商业机会或许要多一些。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随着中国市场开放程度的日益扩大,资源的全球优化配置程度进一步提升。对国外厂商来说,只要对中国经济抱有信心,在华商业机会的增多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竞争势力。可以肯定,随着在中国分享到更多的商业机会,有些国外厂商的经营业绩会有所提升。事实上,只要经营业绩利好,与这些业绩对应的相关厂商的资产价格也会得到很大程度支撑。

今年以来,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增长幅度下降比较快,特别是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发展更不乐观。据海关初步统计,2008年1-10月全国进出口总值为21886.7亿美元,同比增长24.4%,其中:出口12023.3亿美元,增长21.9%;进口9863.4亿美元,增长27.6%。在进出口贸易增长幅度均有所下降的情况下,进口贸易的增长幅度4年来首次超过出口贸易的增长幅度。从2008年前3个季度来看,中国对美国出口增长11.2%,而从美国的进口却增长22.1%。虽然美国对华贸易依然存在巨大的逆差,但这样下去,逆差会有逐渐缩减的势头,而对于陷入金融危机困扰的美国来说,对华贸易逆差能够有所缩减,也应当是美国资本市场的利好消息。实际上,随着中国在实体经济上的救市措施逐步落实,美国的企业可以从中国获得更多商业机会,有利于提高相关企业股票的“含金量”。

遗憾的是,目前,扩大从美国进口的阻力主要不是来自中国,恰恰来自最需要扩大对华出口的美国。按理说,在参与国际贸易过程中,美国的比较优势更多体现在高技术产品上。可是,由于一直抱有冷战思维,现阶段美国对中国出口高技术产品依然限制很多。从这个意义上讲,不愿意放宽对华出口高技术产品,就意味着美国对华出口贸易规模无法有效扩大,更意味着美国无法借助中国的力量拉动本国经济。最终吃亏的应当是美国自己。

除了进口贸易之外,中国发展出口贸易也有利于为共同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创造适宜的环境。应当看到,为了救市,许多国家都在加大金融市场的流动性。时间一长,容易为爆发新一轮通货膨胀埋下隐患。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够从中国多进口一些物美价廉的商品,一些国家通货膨胀的潜在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化解。

当然,随着4万亿元人民币的救市方案逐渐落实,相关企业的外部商业环境也会有所改善,这其中也包括许多在中国直接投资的外资企业。大家不难发现,前些日子有些国外著名企业或者关闭,或者裁员,而这些企业在中国的有些分支机构日子却比较好过一些,有些企业甚至还在招聘人员。如果这4万亿元人民币的救市方案的实施进入实质性阶段,许多外资企业也会因此而受益。

目前,中国最需要让国际社会明白的一点是,现阶段中国参与国际救市,不仅要立足于为稳定国际金融市场做出贡献,更要立足于为实现整个世界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出贡献。从这个意义上讲,在与其他国家共同应对全球金融危机过程中,中国更要以实业救市为纲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04800.html

更多阅读

理性思考“4万亿”救市政策 4万亿救市时间

4万亿使得过去两年中国经济饱受通胀之苦,直到最近官方CPI才跌至5%之下。通货膨胀,本质就是政府掠夺私人财产一种合法手段,隐秘而恶劣。在当前负利率以及投资渠道匮乏的格局之下,更是一种财富的逆向再分配:不少家庭财产以及民间财富因此缩

中国4万亿救市后果 中国旅游业如何“救市”

“作为具体承受与应对危机的各地方和旅游 企业 ,停留在泛泛探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上是没有意义的,关键是要摸清各自所面对的具体挑战,努力从危机影响的夹缝中寻找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遇。”      这场源于美国的全球性金

中国4万亿救市 4万亿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措施。此次会议明确提出了10条具体措施,计划到2010年总共投入4万亿进行投资,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会议确定了当前

4万亿救市 舆论救市不如行动救市

   监管者舆论救市的手段,已经用到极致。喊话喊到市场到这个程度,适足以说明市场的疲软。     察其言而观其言,祖训不可忘。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需要明确的舆论预期,但更需要切实的行动。我国资本市场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也面临

08年4万亿救市政策 对救市政策演变前景的三个基本判断

    基本面全面向坏,政策面全面向好——中国股市的运行正面临基本面与政策面空前剧烈的重大博弈。在国内与国际基本面全面恶化、全球资本市场剧烈动荡的形势下,单靠中国自身的救市政策想稳住股市实在是难上加难。最近一个时期,由于

声明:《4万亿救市 以实业救市为纲》为网友若爱的牵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