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专讯】今天在长沙举行的“长沙芙蓉CBD高峰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指出,近期,中央财政4万亿投资和货币政策的108个基点的大幅度降息和下调,但如何把握中央政策的下一步走势?冷静地看还面临著宏观政策决策上的两个非常现实挑战。
首先,是经济回落的趋势还在持续。尤其是7月份以来,GDP回落速度在加快。目前,这种回落的趋势可能会要持续到明年上半年。因而,4万亿投资,可能只能减缓回落的速度和深度,要使中国经济走出调整的格局,必须要找到新的增长点。 如果说在98年应对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时,中央先后采取了国有银行剥离股份制改革和城市住房制度改革,为中国培育了新的增长点,那么这次新的增长点在什么地方?就是如何回到扩大内需,扩大社会保障的主在线去。 财政投资虽然具有比较强的应急作用,但是它在带动经济增长的力度上,和98年比效果会打一个折扣。原因是98年那个时期,值得投资的基础设施项目俯拾即是,但以今非昔比。尤其,在政府和国有企业所能直接支配的资源,在98年超过了50%,现在下降到了30%以下。因而,如何找到新的增长点,将是一个严峻挑战。 经济增长进入转型阶段 其次,短期刺激增长的政策、应急的政策怎样和中长期经济转型、升级、结构调整一致?目前,中国的经济增长已经进入一个转型的阶段,从原来过分依赖投资和出口,转向依赖靠内需的带动,从原来比较多的强调低的资源价格的价格优势转向技术的升级。 但是,在短期内要扩大消费还有难度。因为,目前对基础设施的投资,主要是放在资本密集型、资源消耗比较多的大型基础设施上。特别是在高达9%以上的 GDP增长时,还担心就业,这反映了产业的重大缺陷是服务业发展不足。怎样把这个增长点放到扩大内需,放到就业的带动方面来?这是转型的一个主题。 所以,从98年应对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情况来看,在这个时期充分地放松管制,推动体制改革和转型,扩大内需,应该成为今天应对危机的主线。巴曙松最后指出,真正要使中国经济从外需转向内需,要使中国在已经形成强大的加工制造产业链上,从原来主要为欧美消费者生产,开始逐步转向为中国本土消费者生产的重大转型,最终还是需要通过完善社会保障,提高居民收入,特别是中低阶层的收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启动民众需求这些方面有实质性地推进,以重点保障民生。 在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策的落实。谁抓住放松管制,促进消费业和内需发展政策的落实,谁就抓住了获得新的增长点的动力。 大公报记者刘巧雄长沙二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