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班主任工作沙龙 不工作的时候,我们去沙龙



     五道口一直以来都是北京的青年文化重地,一年前,一种新颖的文化形式在那里的一处普通居民住房中出现──青年公共空间。在一套百余平米的住宅里,终日人来人往。这天,马立震从一家初创的互联网公司下班回来,而王鹏则刚刚准备好转天面试时要用到的PPT,晚饭一过,他们在“706空间”见面了,相邻而坐,聊起来的话题与各自的职业都毫不相关,而是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的一本书:《身份的焦虑》。

  民间社会的自我释放

  在北京这样高压的城市中,人们如同被一道道铁门隔断了彼此的联系。互联网上人们交谈甚欢,讨论激烈,但线下的生活里,大家的社交却通常是目的性和功能性极强的,这些交流多半只停留在表面,无法作为内心的慰藉,必须要有一种打破限制、注重公共交流的空间来完成这样的工作。

  “青年公共空间”的概念最早出现在欧洲,大约为20年以前,在美国出现在10年以前,在中国则刚刚起步。它的兴起往往伴随着公民意识的觉醒,在一些大城市首先盛行起来,然后再向着其他地区辐射开去。“706空间”的创办者邬方荣认为这是城市中的青年人们相交往的新趋势,他要在这件事上做个探路的潮人。

  产生这样的想法也并非一蹴而就,邬方荣此前曾经做过一个项目叫“开放大学”,就是将高校中很多名师的课程用YY直播,使网友能够在线观看,类似于中国的网络公开课。但是做了一年多,他发现虽然每堂课都不缺少观众,但他无法感觉到自己为这些人所带来的改变,他与这些网上的人们始终有着突破不了的隔膜。所以他意识到,如果不能面对面地见到对方,就很难感受到彼此影响的力量。

  邬方荣想到让“沙龙”这种古老的形式复辟,来满足青年人们相互交流的渴望。于是他打算租一套房子,举办不同类型的沙龙,让大家都可以到里面,挑选自己想要谈论的话题。如此,每个人都可以在谛听的同时进行表达,没有那个站在高处的老师,没有嘉宾,人们通过互动自发地获得价值。

  民间的响应快得令人吃惊,邬方荣把这个想法放到追梦网上,一个半月的时间,他筹来了将近13万元,这些捐款基本全都用于房租。很多青年文化交流团体也纷纷投来合作的意向,读书、观影、派对,“706空间”起步之初就成为了一个综合性的承办方,需求量之大超出了他的设想。只要交上大约10块钱,就能参与到这套房间所有的活动中来,除了活动的费用,加入沙龙的规则极其简单,邬方荣说,过来就可以了。

  类似于这样的青年空间,如今在上海、成都、福州等地也都相继建立和开放。邬方荣将之形容为一种来自民间的社会公益,目前虽未实现盈利,但社会效益已经十分可观。青年人选择到这样的场合相聚在一起,是一种内心需求的自我释放,是快餐生活下的精神自恰。

  职业之外的成长

  马立震是一名程序员,但他同时还有另一个身份,即“706空间”的管理人员。担任这个职务是纯粹义务的,但他每天晚上坚持来这里“坐班”,因为这里总能遇到有意思的人,听到有趣的见解和故事。

  在农村的时候,马立震觉得大学是个思想交流的地方,结果考上了大学他却没找到能交流思想的人,室友们躺在床上总是没说两句就睡着了。上了班之后,除了业务,其他的事情也很难再和同事们进行深入的探讨。心里的这个需求始终没能得到解决,马立震起初把它诉诸互联网,但他发现所有的兴趣讨论,到最后都难免沦为意气之争,大家经常误解对方的意思,交流很难持久。

  后来,马立震知道了“706空间”,他了解了这个理念之后,立刻发觉这就是自己心中最想做的事儿,他联系到邬方荣,跟着一起操持起来。

  毕业之后的一段时间,马立震曾十分迷茫,他和一帮哥们儿创办网站,一心梦想着赚钱,结果内心嘶吼着,成功却离自己越来越远。他纳闷,技术上自己没问题,也能吃苦,但就是每一次尝试的效果都令人失望。后来他听到了一位互联网大佬的演讲,登时醍醐灌顶。他意识到技术的局限性,它不能决定未来,理想更不能靠蛮力来实现,是人的学识和思想决定了这一切,决定了一个人选择什么样的生活。

  身为一个IT男,马立震在“706空间”里谈论的尽是些人文、社科的内容。从书架上取下一本书,靠在墙上翻看起来,成了他的习惯动作,他说读书占据了自己玩游戏和喝酒的时间,因为唯有这样才能和别人有话说,才感觉自己还在进步。马立震认为恰是这些造就了自己当下的人格,这是所从事的职业无法给予的。

  其实“706空间”里时常可以找到各种职业的人们,大家怀揣着疑问、困扰、心得和创见钟萃于此。到了休息日,两个卧室和一个客厅有时还会分成3个不同的话题区域,同时举办3场不同主题的沙龙。这些职场人们在不同的主题间来回穿梭,和不同的人聊上几句,请教几个问题,在职业之外,他们找到了共同的交集。

  这是最好的休息

 高校班主任工作沙龙 不工作的时候,我们去沙龙
  “国外的人们可以用很多不同途径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不同的圈子,去稀释自己的焦虑感。我们往往只和同行打交道,而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兴趣建立不同的圈子,让人的精神有所依靠。”说这话的人叫王鹏,他当过多年的图书编辑,现在正转行去当英语教师,可他最引以为豪的职务是一个读书会的会长。

  如果一个读书会仅仅是人和书的相遇,在王鹏的标准中是不合格的,它必须有人和人的交流。书只是一个平台,认识不同的人,才能够进入不同的世界。王鹏说,来这里和大家一起读书、交谈,是最好的休息。因为读书沙龙这种基于文化平台的交流则是多维的认同,它直接影响了一个人考虑问题和行动的方式,在精神和情感方面所带来的满足可以让一个人真正地消除孤独感。

  从前的观点倾向于认为,一个人过得不开心,是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中失去了平衡,但社会学家夏学銮提醒我们,人还需要另一个支点,这就是公共生活。

  王鹏说,之所以办读书会不挣钱却还是感觉非常幸福,是因为不同的人在一个公共的平台上形成了理性探讨和辩论的空间,这使人内在的身份多元化了,由于自身职业带来的对其他行业的偏见和敌视会得到消解。大家交流之后,会发现我们可以融为一体,扮演不同的角色,人的内心广博了,自然就快乐了。另外,更为重要的一点,公益的沙龙更容易成为一个寄托,让人知道除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之外,心里还有一个共同的东西,它不属于任何人,但是它属于大家。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0489.html

更多阅读

QQ视频聊天的时候,对方听不到声音 qq通话对方听不到声音

QQ视频聊天的时候,对方听不到我的声音,该如何解决呢?1、检查聊天的时候网络信号有几个,如果小于2个,基本上声音就有问题的;2、重新装一下主板的声卡驱动,这样软件比较稳定。3、到“控制面板”检查一下你的“声音,语音音频设备”4、你一

高不成低不就的时候你需要明白些什么? 人什么时候最明白

高不成低不就的时候你需要明白些什么?——简介 世界上莫大的悲催就是高不成低不就,在这个物价飞涨的时代里,高不成低不就就连喘上一口气也很艰难,不经感叹生活不容易,生活里面少不了会有一些抱怨和消极,为了摆脱现状,我们必须有所觉悟,没有

亲爱的,离别的时候,我们不哭 兄弟我们不哭

离别的时候,亲爱的,我们不哭泣只是因为还年轻,所以,所有的悲伤和快乐都显得那么深刻,轻轻一碰就惊天动地。也正因为我们太纯真,所有相聚的时光便显得特别美好,珍贵而恬静,偶尔回忆,微笑盈满唇角。

当一扇门关上的时候,学会给自己画扇窗。 那扇窗

当一扇门关上的时候,学会给自己画扇窗。文:网络 编辑:我心飞扬心若亲近,言行必如流水般自然;心若疏远,言行只如三秋之树般萧瑟。不怕身隔天涯,只怕心在南北。不要把时间和精力花在没有希望的人身上,也不要把生命浪费在鸡飞狗跳的事情中;短暂

声明:《高校班主任工作沙龙 不工作的时候,我们去沙龙》为网友與亽潮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