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林喜儿第二部分 《大乱局——金融危机五大悬案》第二部分 从通货膨胀到经济萧条



系列专题:直面金融危机

美国正在重新装备起来

——外包产业正向美国回流

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的一个重要影响是国际贸易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这个进程从金融危机爆发前,出现全球通货膨胀时就开始变得很明显了。金融危机之后,要重新振兴美国经济,发展制造业应该说是一个必然的出路,外包产业回流是个值得格外注意的动向。

在国际分工方面,中国企业不怕和发展中国家竞争,但是如果竞争对手是美国企业,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如今,很多中国的外向型企业开始走下坡路,它们可能还没有充分意识到,美国人正在重新直接进入制造业,参与国际竞争。如果美国重新装备起来,对中国企业将产生新的威胁。

aihuau.com

◆ 外包就是让全世界给美国人打工

外包曾几何时成为美国公司风靡一时的策略,似乎不考虑外包,就有掉队的可能。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在全球化产业分工中,美国人就是这句话的实践者。因为日子过得富裕,苦活、脏活、累活美国人都不愿意干,所有这类工厂便统统迁到了海外。美国人曾说:三流的企业搞生产,二流的企业搞技术,一流的企业定标准。定个标准就让全世界的人民去忙活吧。

通信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加速了美国公司的外包速度。面对美国劳务市场高昂的成本,为了保住市场中的竞争地位,美国公司将触角伸向海外,亚洲成为其首选,那里充满着异国情趣和廉价的劳动力,当地政府在政策方面的慷慨相助,以及当地市场的潜在吸引力,使各行各业的美国公司再也不能等待奇迹的发生。通往亚洲的飞机上,坐满了满脸充满期待成功的喜悦、手中不停地勾画战略计划与谈判方案的美国商人,进军新大陆成为美国公司提高增长率的新魔棒。

然而,世界变平坦的速度出乎任何人的想象,其中也包括美国的商人。新兴经济体的迅速崛起,从某种意义上说,对于美国公司却意味着失望,海外市场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正变得不明显,加上税收政策的变化,当地企业的成长正日益挑战着美国公司的竞争优势。

美国公司的外包影响着美国的行业产出、就业和行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2006年的数据显示,美国国内公司的外包服务占GDP的份额由1982年的7%增加到12%,对外包服务和产品的进口目前占全美进口的50%。

30年来,美国生产商不断前往成本更低的国家建厂生产,对美国经济而言,这是个苦乐参半的选择。虽然消费者能买到更便宜的产品,但美国制造业工人却丢掉了薪水不错的工作。不过,在经历了过去10年的爆发期后,美国企业海外建厂的步伐已在放缓。

通胀对外包企业更是雪上加霜,高油价抬高运费,成本优势被侵蚀,外包正失去其耀眼的光环。

外包曾一度将制造成本压了下来,使美国消费者享受着低廉的物价,也降低了工资上涨的压力,起到保持物价稳定的作用。这种日子已一去不复返。中国的制造成本不再低廉,人民币升值加上增值税上涨11%,取消了大部分出口退税,新《劳动法》实施和技术工人的紧俏使劳动成本在过去几年增长50%。外包模式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 石油涨价撑大了地球

外包盛行时过分强调了通信成本带来的便利,却忽视了与石油相关的运输成本,运输成本将成为外包商业模式难以回避的瓶颈。

许多商品的运输和分销成本已经超出制造成本,海外生产的优势已不能继续抵消运输成本上涨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对于一些低价格产品更是如此,考虑调整发展战略才是明智之举。

高运费正迫使美国制造业回流,从工业泵零部件、割草机电池到客厅沙发,所有商品的运输成本都在不断增长。这迫使一些制造商将生产线搬回北美,并冻结进一步扩大海外生产的计划。

从中国运送一个集装箱到美国的运费,从2008年1月份以来已经上涨了15%~20%。从亚洲运输一个40英尺标箱到美国东海岸,成本已是2000年的三倍,如果油价升至每桶200美元,运费还将再翻一番。现在的运输成本相当于美国进口关税的9%;2000年油价20美元一桶时,运费只相当于关税的3%。运费对分量重的产品打击最大,进口水果受到冲击,水果蔬菜种植本地化成为新的潮流。

距离就是金钱,根据业内专家估算,货物长途运输的距离每延长10%,燃料成本就上升45%。全球化正遭遇寒流的袭击。除了燃料,钢铁和树脂等基本原材料的价格上涨对制造业来说更是雪上加霜。2008年7月,美国制造业订单降到7年来的最低水平,原材料上涨幅度大,需求减少。

从政治方面看,过去30年来,各国在全球自由化方面的共同努力已被高昂的油价抵消,反全球化在美国和拉美一些国家开始抬头。

在海外的美国企业经营成本不断攀升,工人要求更高的工资,政府在逐步取消对外资的特殊待遇,并在环保政策和其他监管方面更趋严格。

 我叫林喜儿第二部分 《大乱局——金融危机五大悬案》第二部分 从通货膨胀到经济萧条
一些公司,如位于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市的电气设备制造商艾默生公司(Emerson),考虑将生产线从亚洲移到离家近的墨西哥或美国本土。2008 年5月,一家两年前将产值一百多万美元的金属铸造业务从布列门(Bremen)迁往中国的工业泵制造商宣布,要在美国本土全面恢复生产。将工厂设在离零部件供应商和客户较近的地方,以减少运输成本。这种决策,经济学家称之为邻居效应(Neighborhood Effect),这种模式将成为新的时尚。

DESA LLC是一家非上市公司,以制造供橄榄球运动员在场边休息时取暖的设备而著称。最近该公司将大部分生产线从中国移回美国肯塔基州的鲍灵格林市 (Bowling Green)。DESA LLC公司的总裁海斯称,能把生产线迁回美国,公司觉得很幸运。几年前,海外制造似乎是个很好的主意,今天看来,在美国生产才是正确选择。

另外,外包的弊端也日益显露,一些服务业的外包质量大打折扣,拨通美国的服务热线,接电话的客服不是操着浓重的印度口音就是新加坡或韩国人。当告知住址时,由于这些人从未踏上过美国的土地,连最基本的城市位置都不懂,服务质量怎能令客户满意,这样的省钱战略不知道能为美国公司带来什么。

美国公司的最大优势就是对市场信号的敏感,尽管一些过早和过激的行动影响了公司的长远发展,但在昨天是历史,明天是未知的年代,有谁还去过多考虑10年、20年后的事情呢。一旦感觉不对,迅速掉转船头。

紧迫的是找到取代中国的国家,除印度外,没有国家能同中国的产业工人大军相比, 但印度基础设施还一时赶不上中国,越南和墨西哥成为热门选择。向南美的转移对美国公司来说可以说是讽刺,但也是无奈之举,这方面倒是瑞典的宜家公司有先见之明,2008年5月它在美国开了第一家工厂。

全球供应链,寻求低成本的模式正经受前所未有的挑战,巴西的铁矿石到中国加工,制造成洗衣机运回加州的长滩(Long Beach),再用车运到芝加哥的模式已不合时宜。想降低成本,必须将生产线搬到离客户近的地方。打回老家去成为不得不接受的现实。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04914.html

更多阅读

声明:《我叫林喜儿第二部分 《大乱局——金融危机五大悬案》第二部分 从通货膨胀到经济萧条》为网友花凌若别离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