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办公室里的超级斗争:超级老板七十二计》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麻袋kb抛砖引玉 第17节: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9534960034895.jpeg)
“类以诱之,击蒙也。”用类似的东西去诱惑敌人,使其蒙在鼓里。大人骗小孩子的时候,常常使用这种把戏。比如给小孩子一块糖果,引诱孩子说出实话——那可是比玉还要贵重的,与之相比,那糖果连砖头也算不上。 现在有许多骗子用这种抛砖引玉的办法骗取财物,他们欺骗的对象却常常是老年人。当骗子知道某老人家里有金表时,会假装高价收购金表,吸引老人注意,待老人回家取出金表,前来交易时,骗子假装验货,趁机用原先准备好的假表(镀金的)调包,却借口身上带的钱不够,溜之大吉,待老人发觉上当,贼已消失在人海之中。 类似这类抛砖引玉的骗术有许多。后来发现,这种骗术原来是唐太宗的御史萧翼发明的。具有贵族血统。唐太宗酷爱书法,四处搜集晋代书法作品。当他自萧翼那里得知王羲之的《兰亭序》在永欣寺的辨才和尚那里时,便叫萧翼前去索取。萧翼带着唐太宗提供的道具——王羲之的其它几件真品,乔装打扮成一个落魄书生,来到湖南永欣寺。萧翼用计得到辨才和尚的信任,与之相谈甚欢。一次假装无意谈起书法,并拿出王羲之的字贴给辨才看。和尚一见果是右军真迹,但却不屑,说这个比不上他所收藏的得意之作。萧翼假意问是什么得意之作,和尚说兰亭序,萧翼冷笑说真品早已失传,和尚那里定是假货。辨才一赌气,便将兰亭序取出给萧翼过目,萧翼吹毛求疵,指指点点,说得和尚半信半疑,将兰亭序与萧翼带来的那几件真品放在桌上,每日比对。几天之后,萧翼趁和尚外出,便将兰亭序盗走了。这就是太宗御史抛砖引玉计盗兰亭序的故事。想不到旧时王谢堂前燕,如今飞入江湖肖小手中,被用来欺骗小老百姓了。 但现在“抛砖引玉”,却经常被我们用来自谦,表示提出一种不成熟的一般想法建议,供大家借鉴,以提出更好的方法。在许多企业,老板为了鼓励员工提出宝贵的合理化建议,也常常采用这个计策。当有员工提出建议时,不管是有关大事小事,只要被采纳并见了成效,就给予奖励,其它员工受到刺激和启发,群策群力,头脑风暴,就会冒出许多好主意。一方面加强了员工的参与度,提高主人翁精神,“爱厂如家”,另一方面确实创造出许多效益。 当开展新业务时,大家没有经验,缩手缩脚时,老板可以鼓励有一定经验的员工先示范一下;当某事有些棘手,大家都不愿意抻头时,老板可以先做个表率;甚至在表演节目时,为了避免冷场,主持人可以自己先放开破喉咙引脖高歌……等等,带头做某事,都可以叫做抛砖引玉。 大家一起接龙,有人先写个引子,叫抛砖引玉;为了引诱母鸡在鸡窝里下蛋,在里面先放一个“引窝蛋”,也是常见的抛砖引玉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