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主妇创业项目 家庭主妇,国家崩溃时的顽强脉搏



     《我不允许自己难过太久》记录一个美国女人眼中的黎巴嫩内战

  作为一本从女性角度记录中东战争的书,《我不允许自己难过太久》的作者凯茜·苏丹,必须在难以形容的残酷内战中挣扎着维持一个家庭的秩序和常态,这也让整本书的基调在战争阴影的笼罩下,带有难以言喻的“冷静”。“这不是苟且偷生,而是一种全家人要不惜一切地守在一起、平平安安地承诺”。该书荣获2006年美国年度自传最佳图书奖、最畅销图书奖。

  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独家专访时,凯茜的叙述依然保留家庭主妇的底色,不涉及过多政治,重视细节。

  紫色长围裙上的弹孔

  叙利亚军队轰炸社区已经三天。

  轰炸停息后,凯茜·苏丹一家人返回公寓,发现窗玻璃像以往一样变得粉碎。“我准备清扫碎玻璃,因此走进厨房去拿围裙和扫帚。我的紫红色长围裙衬有一层塑料布,挂在厨房门背后的挂钩上。我伸手去取时,注意到围裙的正中间有个洞眼。” 凯茜回忆。

  这是一个弹孔。她将手指穿过洞眼,捅进橡木门上打烂的木屑里。一旁的地板上,有颗三英寸长的机关枪子弹,已经变形,很难看出原来的形状。在房间的另一头,她发现窗户的左侧一角有个圆形弹孔。子弹先是打在厨房水槽前的白瓷砖上,再反弹回来穿过她的围裙和木门,然后落在女儿的芭比娃娃厨房系列玩具边上。

  “我做饭时,奈拉常常在那儿玩耍,身旁摆着她的锅碗瓢盆,一举一动学着我的模样。我走到窗户旁,把食指伸进弹孔。在想象中,我能看到自己站在水槽边忙碌时,子弹射进我的后背,我能感觉到自己躺在厨房的地上动弹不得,呼吸艰难,我能听到亲人们的哭喊声在我身边渐渐模糊起来。”

  这是凯茜·苏丹在黎巴嫩内战期间的一次侥幸逃生,也是她的日常生活,在自传《我不允许自己难过太久》里,这样的故事比比皆是。

  生于美国华盛顿富有家庭的凯茜·苏丹,在与一位年轻英俊的黎巴嫩医生相爱后,于1969年移民至黎巴嫩贝鲁特生活。大概有六年的时间,她像其他一些贝鲁特家庭主妇一样过着平静的生活,住在漂亮的房子里,有各种罗马手工文物当摆设,客厅铺波斯地毯,用腓尼基双耳陶罐,烹饪法国菜、喝土耳其咖啡,与一起生活的婆婆难免磕绊。

  1975年4月,凯茜的生活急转直下。某个宁静的星期天下午,基督教长枪党民兵在贝鲁特东部袭击了一辆满载巴勒斯坦人的巴士,引发内战。

  “战争之初,出于实际考虑,我选择留下来战斗。我所谓的‘战斗’是以家庭主妇的方式来战斗。作为家庭温暖的守护者,你是一家人的核心。当孩子们的卧室墙壁被炸弹炸塌一部分时,你是给他们宽慰的母亲;在你的丈夫一上午都忙着医治受伤的平民、并将残缺不全的遗体送往殡仪馆后,你是给他安抚的妻子。总而言之,你是一个濒临崩溃的国家的脉搏。你的职责数不胜数,没有止境。”原本可以一走了之的美国女人,让穿梭的子弹、轰隆的炮声以及断垣残壁在随后八年里成了她的日常生活。

  她必须对付缺水问题。三更半夜,当水终于流出来时,凯茜开始清洗全家人的衣服。把大桶小桶都盛满水,用来洗碗、浇灌花草、冲洗厕所;她想方设法应对每天的断电。当她准备晚餐时,孩子们就借着厨房餐桌上的烛光完成作业;尽管所在的街道通宵打仗,每天早晨,凯茜还是早早地让孩子们穿好衣服,填饱肚子,及时赶上六点四十五分的校车。当学校由于战争而关闭(有时一次要关好几个月)时,凯茜就请一位家教,坚持让孩子们把心思花在有益的事情上。

  最重要的还是食物和安全。凯茜说,得储存白糖、面粉、大米和罐头食品,把用来做饭的备用煤气罐存放在阳台上,并祈祷炸弹不要落在上面。走在街上时,不再漫无目的地逛蔬菜水果店和面包店,要藏在掀翻的海运集装箱后,避开潜伏于屋顶的狙击手的视线—他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不可避免地打中路人。

  美国人赞美,黎巴嫩人遗忘

  贝鲁特内战进入第八个年头,凯茜一家回到了美国。

  2005年,她自己的经历写成《我不允许自己难过太久》,在美国出版。尽管针对中东题材的小说、自传层出不穷,但该书因其独特的视角,引发一片赞美之声。

  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前高级顾问蒂默尔格克塞尔将该书中的描绘评价为“客观、准确”,“作为一名在黎巴嫩南部度过了24年的联合国官员,我得说,她代表那个可能永远没有机会发声的群体发出了响亮的声音”。

  Scarletta出版社总编辑伊恩格雷厄姆利斯克认为,凯茜·苏丹以心酸的笔调,描写了她自己在一个与我们很少人有关联的国家的生活,但她的故事却让我们所有人得以理解世界上的女人每天所做出的牺牲。她成功而震撼人心地揭示了战争给家庭带来的影响。

  美国中情局前官员杰克·赖斯的评价甚至稍显激动。“终于,终于,终于有了一本书探讨黎巴嫩的复杂问题,揭示其复杂的真相!我们已经受够了那些抓人眼球的标语口号和媒体引用的所谓精言妙语。太棒了!”

  更多的赞美来自普通的读者。“凯茜·苏丹怀着身为恋人的痛苦、身为妻子的惦念、身为母亲的一刻不停的忧虑,为我们讲述了黎巴嫩这个多元社会的崩裂。她的故事使我们对中东地区的零星“了解”变得连贯而鲜活起来”;“这部回忆录所呈现的是一个扣人心弦的关于生存的故事—不是苟且偷生,而是一种全家人要不惜一切地守在一起、平平安安地承诺。”

  凯茜本人在面对这些评价时感到诧异。“最初,当我们全家在1984年回到美国、定居威斯康辛州的奥克莱尔时,根本没有人愿意听我讲我在黎巴嫩的经历。说实话,我真的被这种反应伤到了。”凯茜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但我确实需要诉说,需要分享,从而释放我自己。直到后来我才意识到,当人们对于特殊的国际事件一无所知时,往往会选择远离。当我的书发表后,人们才开始为我在战区的生活感到吃惊。人们看到了身处战争中的人的日常生活”。

  同样出乎凯茜意料的是来自贝鲁特亲友的反应。“当美国人称赞我揭露了赤裸裸的战争残酷时,黎巴嫩人选择了遗忘。他们甚至拒绝承认这场因双方导致的悲剧的发生。”

  家庭主妇:未被世界听到的声音

  数年的战争经历,不仅让凯茜·苏丹出版了自传《我不允许自己难过太久》一书,也让这位家庭主妇从此走上社会。她随后开始担任美国国家和平基金会的执行董事、美国构建和平信心非盈利机构执行董事,并坚持写作。

  “我对中东地区及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充满了感情。十五年里,我像一个黎巴嫩人那样生活,学习他们的语言,实践他们的文化传统。对于这个区域里发生的事件,我有最直接的感受。而我这样一类人、这样的家庭主妇的声音,恰是这个区域未被世界听到的声音。我说出来的故事,让这些残酷冲突的现实里多了人性的一面。而我特殊的身份,更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解、热爱另一种文化的意义。也因此,这成了我的责任。我有责任书写中东地区人们的故事,为身在贝鲁特的母亲们,为身在西岸和加沙的母亲们,为身在以色列的母亲,发出声音。” 凯茜在答复时代周报记者问其“为何持续写作”时的理由真挚感人。

  数以万计的以色列人抗议其政府1982年地毯式轰炸贝鲁特一事,触发凯茜进一步了解以色列-巴勒斯坦冲突。2002年3月,凯茜分别走访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随后写出《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一次双方的对话》,该书在2006年获得美国年度历史/政治最佳图书奖。

  “这本书是一定意义上带有些冒险、充满了历史,又像一部旅行指南的书。总结起来,是我在一些有时候不太安全的地方做的采访记录。我试图站在双方的立场,让读者看到以色利人、巴勒斯坦人真实的故事,从而打破媒体营造的‘恐怖分子’、‘受害者’的刻板印象。”凯茜说。

 家庭主妇创业项目 家庭主妇,国家崩溃时的顽强脉搏
  她最近完成的书叫做《黎巴嫩南部悲剧:2006以色列-真主党战争》,内容是2006年发生在黎巴嫩南部的为期34天的以色列-真主党战争。她在书里加入了黎巴嫩的历史年表、战时地图描绘以及双方士兵的访谈。

  如今,除了写作,凯茜坚持每年回趟贝鲁特。“我的丈夫是黎巴嫩人,我的孩子在贝鲁特长大,所以我将永远是一个骄傲的黎巴嫩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0496.html

更多阅读

80后创业项目 80后,我们拿什么创业?

系列专题:研究80后在创业热情全球居首的中国,尽管80后的创业意愿最为强烈,但其创业成功的概率不足10%。对于80后创业者而言,现在,是最好的时代,也可能是最坏的时代;是希望之春,也可能是失望之冬。替别人打工,不如自己当老板。如今,越来越多

网络创业项目推荐 网络上有什么好的创业项目

  项目多了,看你能做什么 taobao开店啊网上商城啊短信业务啊铃声图片下载  如果缺乏资金的话,建议你去淘宝开个服装店,首饰品店之类的,这个投资不是很大,如果投资服装先期为了减少风险,你可以选用哪种带发货的代理商  考虑如何能

声明:《家庭主妇创业项目 家庭主妇,国家崩溃时的顽强脉搏》为网友壊壊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