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办公室里的超级斗争:超级老板七十二计》
第四计 以逸待劳 “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即先不跟敌方打仗,而是令其陷入困境,先挫其锐气,待其泄了士气,再与之战。齐鲁长勺之战,鲁庄公亲自挂帅,曹刿为参谋,“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即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这便是典型的以逸待劳之计。 招聘过程,做为招聘的一方(代表老板),应该准备充分。正规的企业,都有一整套的面试问卷、记录,现在许多找工作的人都看过面试宝典之类的文章,老板这边也应该有所了解,从而知道应聘者都做过哪些准备。(经常做ISO审核的人都知道,如果受审核方平时没有按照9000标准来执行,而只是临到现场审核的前一个星期来仓促准备相关记录的话,那是很容易发现的。同样道理,如果某个应聘者以前没有做过与你所招聘的职位有关的工作,不管他怎么准备,都是徒劳,有相关经验的人,一眼就可以看出真假。比如有人应聘质量工程师,你只要问问质量工程师日常都有哪些工作,再让他举一两个实际的例子,十有八九都会露出马脚。)这样,你就可以在面试的过程中,突然问一个他并没有准备的问题,他就会立刻慌张起来,脑子里开始忙活,表情开始慌乱,手脚开始不停地做小动作……而你仍然心平气和,不动声色,必然可以从中发现一些蛛丝马迹,防止不合要求的应聘者蒙混过关。

有的主考官比较缺德,为了实施以逸待劳之计,本来已经约好面试时间,突然编个借口将时间大大提前。应聘者只好急急忙忙地赶过来,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头发来不及梳理,领带来不及系好,皮鞋来不及擦亮——什么都来不及准备了——狼狈地坐在面试官的对面。在这种情况下,只好老老实实地坦白,做过就是做过,没做过就是没做过;涉及到工资时,更是心虚,不敢狮子大开口…… 总而言之,无论是敌我双方,还是老板与员工之间,当存在搏弈局面时,必须提前做好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准备了,就可以“逸”,没有准备,仓皇应战,则疲于奔命,不得不“劳”。只有“有准备”“准备更加充分”的一方,才有条件以逸待劳。 以逸待劳,可以延伸为以柔克刚、以退为进、以守为攻、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都可以达到差不多的效果,可谓异曲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