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产品与顾客之间,隐藏着一个第三者,即“生活方式”。只有当产品代表的生活方式与顾客持有的生活方式之间,发生了某种对应关系时,企业产品才会顺利的畅销起来。
孙景华/文
海尔公司的张瑞敏先生到欧洲一户家庭进行市场调查,当问及欧洲某品牌的一款电水壶与海尔产品的比较时,女主人却指着这款名牌电水壶说:张先生,这是一件工艺品。显然,这是一个令人大跌眼镜的回答,因为电水壶和工艺品,原本是毫不搭界的两个行业,但是,这位女主人却将它们合二为一了。
显然,当顾客与企业面对同一件产品时,定义却是如此的截然相反:在企业的眼里,电水壶被定义为小家电产品,而这位女主人却把它定义为了工艺品。调侃一点说,张瑞敏先生应该这样来问:请比较一下这款电水壶和墙上装饰品的区别,因为这款电水壶已经成为了工艺品,不具备与海尔的家电产品的可比较性。
那么,究竟是怎样一种决定性的因素,使得这位女主人把电水壶定义为了工艺品?只有一种恰当的、合理的解释:顾客的生活方式。当一个产品还被摆放在仓库里时,产品是由企业来定义的,但是,当一个产品进入到社会之后,社会生活方式会赋予它新的意义。
在过去,企业一直误以为在产品与顾客之间,存在着某种一对一的对应关系,但事实上,在产品与顾客之间,隐藏着一个第三者,即“生活方式”。也就是说,产品对应的并不是顾客、而顾客也不是对应着产品,只有当产品代表的生活方式与顾客的生活方式之间,发生了某种生活方式意义上的对应关系时,企业产品才会顺利的畅销起来。
你再也不能创造顾客
现在经常出现的一个场景是:一个企业的产品,几乎全部符合工业时代对于“好产品”要素的要求,譬如功能齐全、价格公道、品质也无瑕疵等等,但是,顾客却并不买账,丝毫没有购买或消费的欲望。显然,企业被搞糊涂了,不明白为什么好产品却不受欢迎?至少,它意味着传统的产品三要素(功能、质量、价格)开始失效,或者说,传统工业时代的判断一个好产品的标准,开始失去了意义。
这种现象的发生,通常被解释为“产品时代”的终结、“顾客时代”的来临,它代表着一种新的管理逻辑的出现:是顾客决定产品、而不是产品决定顾客,于是,曾经喊得震天响的“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或“管理就是效率”等等口号,被废止了,另一个新的口号“创造顾客”或“创造顾客价值”,开始流行起来。
但实际上,它却正在成为新的骗人的鬼话。事实上,企业所谓的创造顾客,其实并没有真正的面向顾客、而是面向了同行竞争对手,它们并不是在创造顾客、而是在无休无止的争夺顾客。假如不是这样的话,那么,社会上就不可能上演一轮又一轮的兼并大战、规模大战或价格大战了。在真实的商业世界里,“创造顾客”已经沦落为了空洞无物的口号。
当然,这并不是在否定德鲁克、而是我们误解了德鲁克,因为德鲁克所说的“企业唯一目的就是创造顾客”,他的真实本意,是说企业的目的,存在于企业外部、而不是企业内部。在此之前,整个管理界一直信奉泰勒的科学管理主义,认为只要将企业内部管理得井井有条,那么,企业效益就会滚滚而来,而管理大师德鲁克彻底的颠覆了“企业内部管理成就,决定企业外部成果”的传统管理逻辑,同时,在德鲁克看来,企业的外部世界,当然是一个顾客的世界,所以,创造顾客就成为了企业的目的。
但事实上,企业的外部世界,究竟是不是一个“顾客的世界”?至少,这是一个值得重新思考的问题。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外部社会当然是一个顾客的世界,否则,缺少了企业与顾客之间的对应关系,企业本身也就不成立了——且慢,所谓的企业不成立的理由,仅仅是企业单方面的看法,但是,从社会的角度来看,顾客并不是顾客,顾客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是生活在社会环境中,他们是被生活方式影响着、而不是被企业产品左右着。假如一个企业自以为能够创造顾客,那么,它一定是过于高估自己的能力了,最多,我们也只能说,企业产品代表的生活方式同顾客所期待的生活方式,不谋而合罢了。
寻找生活方式的根源
在企业管理的世界里,突然在产品与顾客中间,插入了一个第三者“生活方式”,不仅令企业手足无措,而且令人摸不着头脑:生活方式是从哪里冒出来的?为什么以前感受不到生活方式的存在?
我们忽视了一个事实:二、三百年以来的工业社会,是一个被“生产方式”长期统治着的社会,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被合二为一,生产着就是在生活着,生活着就是在生产着。由此,人类自身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反而被压抑或掩盖起来了。工业时代的流水线制生产方式,彻底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的历史。“流水线制”作为工业时代最伟大的生产发明,扮演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双重身份:它既为社会创造出了大量的实用、廉价和标准化的产品,同时,也造就了人们单调乏味的、标准化的生活方式。
因此,在过去,我们之所以长期感受不到“生活方式”的存在,就是因为整个社会的生活方式,被一种或几种所谓的“主流生活方式”所主导。在这种状况下,企业所谓的创造顾客或满足顾客,变得相当容易和轻松,甚至连细分顾客都用不着,通俗的说,你即使闭着眼睛,都能猜出上班时间顾客在干什么、下班之后顾客又会在哪里。
但是,社会新时代的来临,使得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开始逐渐分离,生活方式开始逐渐独立凸现出来,由此,人们开始摆脱“为生产而生产”的生活怪圈,人类生活本身也开始回归它的本质:生活比生产更重要,或者说,生产的目的是为了生活,而不是相反。
这种情况的出现,常常被解释为是整个社会普遍富裕的结果,这是一种颇有诱惑力的说法,但真实情况却并非如此,因为它不仅忽视了生产方式的重要性、而且误解了生活方式本身的意义。事实上,生活方式的凸现,是传统生产方式瓦解的结果;生活方式的意义,在于人们具有了自由选择个性化生活的权力和意识。当社会上大部分的企业都是非生产制造类的工业企业时,当企业里的大部分员工都是白领知识份子时,传统生产方式就自然而然的瓦解崩溃了。事实上,传统生产方式的崩溃瓦解,不仅使得人们获得了更多的闲暇时间,而且直接释放了长期被压抑的个性化的生活方式,曾经统治整个社会的三点一线式的所谓主流生活方式,被各种个性化或流行性的生活方式所颠覆。
在今天,生活方式不仅独立于生产方式之外,甚至开始统治生产方式或工作方式,我们只要看看一些新型的公司----譬如Google公司----工作场景或工作方式,就会知道生活方式是怎样统治工作方式的:在Google公司的办公室里,代表着纪律严明的统一装饰色不见了,知识工作者正在按照个人喜好,把个人工作空间变得五颜六色,人们不仅可以懒洋洋的躺在沙发上工作,也可以带着自己的爱狗一同来工作,知识工作者们不再按照命令行事,而是需要看似荒诞的奇思妙想。显然,这样的工作场景和工作方式,同居家生活是如此的相似,只会让我们想到一个词: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的时代
我们今天所处的崭新的时代,不是一个顾客时代、不是一个消费时代、不是一个知识时代,当然,也不是所谓的休闲时代或体验时代,因为无论是休闲生活、还是体验经济,仅仅是生活方式其中的一个类别,远远不能够涵盖人类生活方式本身的丰富性。
我们是处在一个生活方式的时代,每一个顾客或消费者,都是处在大大小小的、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的河流中,并且深受其中一种或某几种生活方式的影响和左右。假如不是这样的话,那么,我们就无法解释为什么好产品却不受欢迎?为什么尽量满足顾客却反遭顾客的强烈反感?为什么最先进的技术产品却反而被市场淘汰?为什么企业具有了强大的组织复制功能,却依旧无法走向世界的各个角落?这其中的原因,只有一个:顾客或消费者受制于某种生活方式、而不是受制于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凡是不代表生活方式意义的产品或服务,都会因无法识别而被顾客或消费者无情的淘汰。
我们知道,中国是一个产茶大国,但是,茶叶产品却很难走向世界,一个似乎令人信服的、自我辩护式的理由是,西方人不习惯喝茶。这种说法当然没有错,但他们却忽视了另外一种现象:中国人同样不习惯喝咖啡,但是,却一点都不妨碍星巴克公司在中国落地,并且赚得盆满钵满。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双方如此截然相反的命运?中国的茶叶公司,是在贩卖一种产品,而美国的星巴克公司,却是在贩卖一种生活方式。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星巴克的成功常常被归咎于是在卖服务或卖环境,这是相当模糊的、是似而非的说法,事实上,星巴克是创造出了人们生活两大场所(一是家里,二是公司)之外的“第三生活空间”。也就是说,中国人并不是因为喜欢喝咖啡,而走进了星巴克咖啡店,恰好相反,中国人是因为喜欢星巴克的“第三生活空间”,而慢慢习惯了喝咖啡。
这时,我们就会发现,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是什么”,并不重要,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代表着什么”,才是企业成败的关键。在崭新的生活方式的时代里,企业产品与生活方式之间正确的逻辑关系,是生活方式决定企业产品、而不是企业产品决定生活方式。这是一个不能颠倒的逻辑次序,就如美国西北航空的一则广告所说:“先定义你的生活方式,再选择适合你自己的产品与服务”。
因此,缺乏对于现代生活方式本身的洞察力、还原力和创造力,才是企业所遇到的最糟糕事情,也是企业未来的真正的敌人。在中国的浙江,一些头脑灵活的民营小企业,开发出了一种自动削水果的削皮机,这听起来象是一个很不错的主意吧?既减少了个人家务劳动强度,又符合休闲生活方式的要求,但是,它却如昙花一现般的迅速的消失了,为什么哪?原因恰恰是它的自动削皮的产品功能太强大了,反而把居家生活中的情感交流方式给消灭了。
[管理智库]
未来将如何管理企业,取决于我们如何定义新时代。
一种定义是,新时代是一个“消费时代”。至少,消费时代的定义要比顾客时代的定义,更接近新时代的真相,因为在顾客时代,“顾客是上帝”,满足顾客成为了企业致胜的法宝,但事实结果却恰好相反,企业越是试图满足顾客----譬如产品功能越来越齐全、服务质量越来越周到----反而越是引起顾客的不满,按照顾客的说法是,我喜欢功能简单的产品,我讨厌近乎神经质的服务。消费时代的定义,意味着几乎所有的企业产品,都成为了可买可不买的、顾客需求之外的一种多余品或奢侈品,不具备消费意义的产品,将沦落为库存的好产品。
另一种定义是,新时代是一个“知识时代”。无疑,这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定义,因为它揭示了未来新时代的财富生产过程,即:是知识、而不是资本,成为了创造财富的源泉。
虽然这两种新的时代定义,正确的描述社会新时代的某些真相,但是,它们却并没有解决未来企业管理的问题,因为我们依旧不知道如何创造顾客,我们无法把未来的管理,称之为“管理就是创造消费”或“管理就是创造知识”。
因此,真正的问题既不是如何定义新时代、也不是企业如何创造顾客,正确的提问应该是:究竟是哪一种决定性的因素,影响或决定了顾客的消费行为?
至少,我们已经知道的答案是:不是产品决定顾客消费、不是服务决定顾客消费,当然,更不可能是消费本身决定顾客消费。
这时,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好产品却不受欢迎”了,当一个企业大肆宣称,我的产品价格低、功能全、质量好时,顾客却反问到:这些跟我有什么关系?不符合我的生活方式的产品或服务,即使再好也是无用的垃圾。显然,过去企业曾经试图主导顾客、甚至是企图主导社会的做法,是多么的蛮横、霸道和荒唐可笑,事实上,社会生活方式的演变,不仅会颠覆企业或企业产品、甚至会将整个行业掀翻在地。
周末画报财富版/2006/5/6 (作者新书稿《企业的贡献:创造生活方式》节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