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片盲目求大求强的呼声中,大批的企业一拨儿一拨儿地倒下,企业的发展规模果真是永无止境的吗?残酷的事实正在拷问企业家们那一厢情愿的狂想。
------------------------------------------------------------
企业的规模有限度吗?
如果企业的规模有一定的限度,那么,对于某一特定的企业,如何确定这个限度?或者,如何确认它已经超出了正常的限度?
------------------------------------------------------------
任何成长的物体,其表面积的增加与直径的平方成正比,其体积的增加与其直径的立方成正比。
企业也遵循这一几何定理,规模越大,“直径”越大,各部分离中心和边界的距离就越大,灵活性就受到影响。英国生物学家汤普森证明,动物的大小有一定的限度。如果大象如果重得超过一定限度,要使象腿粗得足以支撑体重,象腿就会重得抬不起来。
人的身体同大脑的比例关系,已达到了临界点。如果大脑的体积更大或更复杂,为维持其功能供氧就要求很高的血压,致使人无法生存下去。
同样地,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复杂程度也相应增加,一方面复杂程度与决策者有限理性的矛盾在随之加深,将不得不增加管理层次来缓解。另一方面反应速度与外部环境变化速度的矛盾也日益突显,不得不压缩管理层次来缓解,这两对矛盾的关系决定了企业规模的限度。面积和体积的规律表明了规模和复杂性之间的必然关系,复杂性有一定的限度。如果超出了限度,无论怎么设计结构,都将无法支持。
管理层次也有一个限度,不可能无限制地增加,IBM最多时达18级,杰克.韦尔奇任GE首席执行官时把管理层次从25级压缩为不超过5级,已成为美谈 。
所以,不管是任何类型的企业,其规模都有适当与不适当之别。事业部制、分公司制、子公司制、内包等形式都是变相地缩小规模的有效途径。
但如果试图搞清楚决定某个企业规模的因素,通过数学模型来计算企业的最佳规模,这似乎是徒劳,管理学家做了长期的探索,至今没有定论,因为影响因素实在太多,也难以确定,相互的作用力太复杂,并且不同企业具有不同的力场结构关系,同一企业的不同阶段其力场结构关系也不同。
不过,时常问一些问题,也许能避免企业规模的过大或过小:“多大的规模就太大了?”
“什么是‘合适的’规模和‘不合适的’规模?”
“企业超过了多大规模就会走下坡路?”
“到了什么程度就算是复杂了?”
“到了什么程度就太复杂了?”
“复杂性提出了一些什么要求?”
“变革和成长达到怎样的程度,管理层就必须改变其性质、结构和行为?”
“管理层应该如何准备,以应付未来的变动和成长,又不至于使公司负担目前不需要而且达不到的职能和复杂性?”
虽然我们目前还没找到确定或衡量企业适度规模的方法,但任何企业都有适度的规模限度是不容置疑的。企业是一系列人与人关系的集合,规模越大,一一对应关系就越多:2人只有1组关系、3人有3组关系、4人有6组关系、5人有10组关系……不难理解,为什么一个企业随其规模扩大而变得愈来愈不便管理了,若企业人数为N,为了使交际渠道畅通无阻,人际接触联系的次数则大致为N2。如果N大到人们相互无法联系的时候,或许应该思考规模是否适度了。有社会学专家提出全世界应该成为1000个州的联盟(世界总人口约100亿,每个州的人口约为1000万),就是关于组织规模的思考。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专业化分工和虚拟联合,是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组织变革的必然趋势,一方面,同一领域的相关技术和资源越来越分散,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又需要相关资源有机结合起来,降低交易成本,获取系统优势,商业组织形态朝着两个极端发展――越来越窄(专业)和越来越宽(虚拟联合),并要求实现最宽和最窄的有机统一(“小”的专业机构存在于“大”的虚拟组织之中;“大”的虚拟组织由“小”的专业机构动态联合而成)。在这样的趋势下,最大和最小都将成为人们的追求,自由职业者将成为时尚,虚拟联合会把企业的规模推向一个新高度,但仍然会存在一个合理的限度。
(本文部分观点来自<IT经理世界>那国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