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管理要“科学”还是要“艺术”?



管理是现代企业的一把“利刃“

什么是管理?面对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也许众多的人不屑一顾。但是如果你仔细想想,管理到底是什么,许多人并不能够完整的把它说出来,哪怕是一些身处管理其中的一些所谓的管理人员。而要说清楚管理到底是一门“科学”还是一门“艺术”,那就更不是显而易见的了。

管理,我们可以把它简单化,也可以把它复杂化,关键是如何去理解和实施管理。由于管理在现代企业中的地位显现的举足轻重,将管理运用好了,则会成为企业管理的一把利刃。管理中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物的管理,如物资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等;另一是对人的管理。人是经济活动中最积极最生动的因素,即使是对物的管理,也离不开对人的管理,因此,把人管理好了,也基本上把整个管理都搞好了,即“以人为本”的管理形式。如果说现代企业的竞争是管理上的竞争,那么管理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

在注重科学性的原则下必须注重艺术性,而人和人性是世间最复杂的事情。完全相同的人根本就没有,每个人更多的是心理、心智、心灵、精神、情感、思维、气质、性格、喜恶及追求的差异,这就需要艺术性的经营和管理带来的因人制宜,随机应变。经营管理的众多元素,随时可能形成变化无穷的排列组合和永远变化的动态系统。

而在现实生活中,事实证明管理是复杂的,有时感觉是生搬硬套的,有时却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而有时又是天马行空的。而对于管理是更多的去讲科学性还是去谈论艺术化不免有点牵强附会,但我们在现实中还是想方设法象同两位对决的“武林高手”誓要比出一个高低,争出个胜负来,那就需要从管理的深层次状态的另一种探讨空间了。

管理的科学与艺术之“争”

“两点之间直线最短”是真理。但是,如果用最直接、最快捷的思维方式来对待关于管理是科学还是艺术的问题,或许会适得其反。站在更多观点立场上的人员和派系则认为关于企业管理的科学与艺术是并不矛盾也不相互排斥的一对概念。管理既需要科学,也需要艺术,科学的管理就会成为艺术家式的管理。

许多经济学家已经对于管理的科学和艺术持有:管理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的观点。但目前在业界仍然在对于管理是讲科学还是要艺术的问题上在进行着没完没了的争论。所以,就会有许多人士在管理的艺术性上常会过分强调管理的艺术性,从而否认管理的科学性;认为管理艺术是少数人天生具有的,大多数人只能天生地处于被管理、被领导的地位。

管理的理论应注重科学性,管理的实践则应注重艺术性;企业基层的日常管理应强调科学性(程序化),而高层的决策管理应注重艺术性(非程序化);程序化的科学管理是对非程序化的艺术管理的一种约束,重在对其约束度的把握;管理的艺术性比科学性更为高超,更为复杂。

科学性是经营管理必不可少的基础。它注重自然规律,客观数据,分析结论,程序化、规范、规则、理性体验,同一性和经验运用。科学性是一种行为的严谨,带来平衡和稳定,如同人的骨架和躯干的作用。艺术性则是经营管理变化创新的灵魂,它注重的是灵活应变、逆向思维、创造创新、情感认知、审美感悟。艺术性是一种思维的升华,带来活跃与发展,如同流动的思想、神韵和血液。

管理的科学性是管理艺术性的前提与基础。要将管理工作做好,尤其是将现代企业的管理工作做好,首先必须承认管理是一门科学,管理主要依靠的是一套制度,尤其是绩效考评制度与激励制度。现实中,人们可以发现,一个企业管理得好,肯定是因为有一套科学的绩效考评制度与激励制度。

“艺术”的魅力在于能抓住时机,做别人想不到的事,做别人拿不准、没胆量做的事;而“科学”的力量在于其系统性和完整性,能指导其战略决策, 以达成长远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科学侧重于研究总结共性,而艺术则强调个性和个人发挥。

因此,有专家结论说“没有管理艺术的管理科学是危险是无用的,而没有管理科学和管理艺术则只是梦想。”

国际与国内企业管理的科学与艺术论战

 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管理要“科学”还是要“艺术”?

如果说科学化的管理为工业化的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的话,艺术化的管理则促进了现代商业社会的发展,一个又一个创造性的管理概念正在把人们带向新的世纪。 “工业时代”“一窝蜂”式的模仿,经验型的管理已经不适合今天变化无常的信息商业社会。传统的市场已经份额饱和,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越来越打破陈规,五光十色的现代经营招式,将商业市场演绎得更象个变幻莫测的战场,闪耀着管理大师们艺术般的创新智慧。

现代管理最主要的任务是应付变化。变化是推进事物进步的动力,只有那些先于变化并创造变化的企业才能赢得成功。现在,企业的生存方式在发生巨变,从自然生存到适应生存到学习生存甚至设计生存,本身就是极其艺术化的演进过程。创新才能求存,有棋高一筹的创新谋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在适应生存和学习生存的初级阶段,科学性很重要;而在设计生存的高级阶段,则艺术性显得更重要。

管理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科学”的比重已经很大,约占80%,而“艺术”的比重很小,约占20%。这是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不断探索、修正、总结而形成的一套体系,当然这里的“科学”和“艺术”都是广义的。因为科学可以量化和复制,而艺术不可以量化和复制,所以管理成为一个规范的、可以推广的理论和实务,有它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在中国,由于市场经济刚刚起步,还没有形成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实务。所以,从总体来说,艺术的比重仍然很大,约占80%,而科学的比重很小,约占20%,当然具体到某个企业,其比重可能千差万别。这种国情造就了一大批“艺术性”很强的企业家和策划大师, 也创造了不少奇迹和令人羡慕的业绩。

在现代环境中,经营和管理的界限有时会变得非常模糊。从管理经营(对经营进行的管理)向经营管理(将管理作为一种经营)的发展,证明了管理理念的升华必将创造一批超级经营“大师”。

当然很多人会认为今天的中国市场还处在不规范运作的状态,所以只能用不规范的方法去应付,去操作,“乱中取胜”。但是作为一个企业家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这只是暂时现象,是过渡时期。少则5年,多则10年,中国市场一定会走向规范。因此,中国迫切需要一大批“职业经理人”的出现,尽快补上科学的管理这一课, 用现代管理科学的理念、方法、工具来装备自己。管理的艺术则是一种创造性的行为,创新是一种变梦想为可能的艺术。

如何用管理艺术演绎科学管理?

  

现代企业管理的艺术性是管理的科学性的补充与提高,在承认管理的科学性的前提下,讲管理的艺术性也是很有必要的。因为,管理制度是经营者与职工之间的一些契约,而这些契约不可能是完备的。

许多的企业过分强调管理的艺术性,由于管理的艺术性更多的掺杂了决策者和管理者个人的随意性和感情色彩,所以造成了管理的不科学:由于科学的比重很小,企业的命运常常是由决策者一人控制,“人治”大于“法治”,“艺术性”和随机性过强,企业的大起大落很难避免。管理的可行性分析流于形式,没有规范的、深入细致的市场调查体系,用户分析理论和方法,凭感觉、拍脑袋做决策的情况比较多,导致风险高、成功率低。管理也没有与国际惯例接轨,过分强调中国国情,管理与运作不规范,即使在市场上摸爬滚打很多年,也无法积累科学的管理经验,总结出科学的道理,更谈不上学习性企业。

因此,必须用管理的艺术性打造出管理的科学:

1、完善管理制度的科学与艺术性;由于对管理“度”的把握是不精确的、概念模糊,造成了任何制度都不是完备的,在制度不完备的地方,就需要管理者的艺术。而管理制度包括的内容很广,如决策制度、组织制度、绩效考评制度、协调制度、激励约束制度等,但最关键的两个方面是绩效考评制度和激励制度(激励约束制度)。可以这样说,管理艺术是对管理制度的补充,在管理制度规定到的地方,是不能以假管理艺术之名违反管理制度的。如果管理制度本身不合理,那么就需要修订管理制度,而不是以管理艺术去代替不合理的管理制度。只有制度没有规定到的地方,才需要管理者的创新与灵感即艺术的补充与确定的。

2、对人的管理,实现有效的激励机制。对员工进行有效激励,根据工作过程或结果对人进行奖惩,在交易过程中对人进行约束和监督,而绩效考评是激励的基础,没有绩效激励将是没有依据没有目标没有效果;激励是绩效的目的,如果仅是停留在考评层次上而没有激励措施,就是资源内耗。绩效是为了激励,激励是为了促进人努力工作、开拓创新,创造利润。可以说,一个企业只要绩效考评制度与激励制度科学,管理也基本上是科学的。但同时管理的科学性有不能完全代表管理的平衡性,管理科学的同时要具备一定的艺术性。

3、因势利导,理清管理的阶段、层面与导向;

(1)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管理模式,以高级知识分子为主的企业、强调创新的企业,要更多采用民主管理。

(2)上级管理人员要善于授权下一级管理人员,不要事必亲躬,不越级管理。管理要在于各级管理者之间有制度化的权利与责任,管理越科学,这种权利与责任划分就越细致,也就会越发体现出管理的艺术性。

(4)要持之以恒地对员工进行培训,让他们知道达到成功的方法。

(5)有明确的升迁制度,让较高层的管理者都有以下各层级工作的具体经验,避免越级提拔,避免以“英明领导”的管理代替制度管理;

(6)描绘出未来美好的愿景,那是一种用物质与文化铺就的未来之路,即需要管理的科学性,也需要用艺术家的气质去维系。

4、使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达到完美统一;由于科学有统一的衡量标准,所以可以达成共识,有推广价值,而艺术则因人而异,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所以很难推广,要达到同涨同消,共存共荣的效果,就需要共同的进行有价值的推广。

只有正确处理好管理中科学与艺术的关系,才能象一个父亲对待两个儿子一样,尽最大的可能将一碗水端平,不至于厚此薄彼,科学与艺术相对于管理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有时甚至是缺一不可的,不能抛开一种谈另一种,或是单方面否定一方对于管理所起的价值,也只有持有这种辩证的观点,也才会使管理上升到新的高度。这样以来,企业家的人格魅力、聪明才智、创新精神才得以有发挥的土壤。如果承认了管理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科学,达到两都的完美衡量和统一,就必然会使企业管理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也就不再会使形而上学的去长久的论战管理究竟是要讲科学还是要艺术了!

 

王运启先生简介:王运启,本名王运齐,被业界冠以“中国营销第一诗人”的美誉。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鸿宇恒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高级管理顾问,豪狼营销机构高级策划师,华世丹企业CKO。多年致力于企业管理和产品市场营销的思考与研究,以敏锐的洞察力,洞悉市场营销风云;以缜密的思考,张扬着自己个性中的真知灼见。中国三十余家知名网站专栏作家,四十余家主流报刊特约撰稿人。作品有诗集《西域行者》、《青春手语》,营销作品集《中国营销深度思考风暴》、《营销褪变哲学》等。陆续经历了营销、企划、杂志编辑、人力资源管理等职业。

关注领域:品牌战略、营销突围、文化发展、管理提升等。

联系方式:E-mail:[email protected]                          

      MSN:[email protected]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05340.html

更多阅读

向管理要效益 向管理要效益下一句

企業生存的目的和意義在於形成良好的企業文化,追求企業利潤,進而給員工、企業、社會創造物質和精神財富。企業追求利潤的生產經營活動稱為企業管理,企業利潤的最大化,是企業管理的最高標準,也是管理幹部和員工追求的目標。如何向管理要效

6个视角:向知识管理要增值

     21世纪被称为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管理也成为一个时髦词汇。那么,究竟什么是知识管理?AMT的定义是:  知识管理是协助企业组织和个人,围绕各种来源的知识内容,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知识的生产、分享、应用以及创新,并在企业个人、组

工程造价管理 管理要做“造钟人”

管理要做“造钟人”作者/雅丽管理者的角色是“造钟者”而不是“报时者”。什么意思呢?我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如果我问你现在几点了,大多数人都会看看表告诉我一个时间,这就叫报时。那什么叫造钟呢?如果有人问你几点了,你可以告诉他,要想

管理效益 专卖店管理要出效益关键在哪?

专卖店的管理要出效益,才能体现整体的管理水平,如何提高专卖店的单店销售,是整个服装行业的焦点话题,本人认为,必需从店长抓起,店长是一个专卖店的灵魂,是领头羊,店长的工作能力及领导能力,直接影响整个专卖店的业绩,为了抓店长管理,无论是生

争创一流企业 向管理要效益,争创卓越企业

  国际金融危机对珠宝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了一定影响,但也给企业提供了做强做大的机遇:把外部的压力转化为内部发展的动力。金融危机加大了行业洗牌、产业升级的力度,这也是企业提升联创品牌、整合供应链、提升管控水平和运作效率的良机

声明:《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管理要“科学”还是要“艺术”?》为网友尐腳茚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