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古典管理”现代演义系列之:帝商》
典型的“以守为攻”经营策略 鲁肃借出荆州,虽然有点像周瑜所说的“养虎为患”,但却为东吴构建了一道最强大的战略屏障——孙、刘成了唇齿之依,并且刘蜀集团直接面对曹魏集团的前锋市场,这使得诸葛亮不得不为刘蜀集团制订了典型的“以攻为守”经营方针——六出祁山——与其让曹魏集团压将下来,不如自己主动冲过去,在曹魏的市场上打仗。于是,聪明一世的诸葛亮成了整个三国市场上最穷兵黩武的好战份子和加班最多的经理人。最后刘蜀集团也就变得最穷,最快被收购兼并。相对于刘蜀集团来说,孙吴集团是典型的“以守为攻”。这并非孙权没有什么开拓意识,而是他觉得,一方面不能和刘蜀股份翻脸,否则曹魏集团就会坐收渔利,另一方面自己又难以跟市场老大竞争曹魏集团第一,干脆不如实行区域差异化经营战略。 赤壁之战、彝陵之战,都是守中之攻。夜袭荆州,也是为了拿回自己的地盘,是为了更好的守。孙吴集团成为了经历市场竞争最少的国家,相对的休养生息也就令到国富民强。他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自己如果不能做市场领导者,就不要和市场领导者发生正面冲突。即使自己是市场上的老二,也要装成是第三第四名“市场追随者”的模样。这才是最佳的生存战略。四任执行总裁,基本都是能执行这一战略的人才。 典型的家族化管理模式 孙权喜欢把公司布置得好像家一样,高层人员去世了,也为他们穿素服,就好像自己的亲戚去世一样。整个孙吴集团中,上下三代人基本都有“关系”,而如果有两家人或上代人的矛盾延续到下一代,董事会就有责任去化解它,不愿意接受化解的,基本也难以在公司做高层。由于孙吴集团实行高层终生雇佣制,大家都尽心尽职。 不过,由于“家族观念”太深了,孙吴集团销售人员的家属一般都跟随“销售部”,由销售经理控制,裙带关系复杂。销售人员因此也不敢跳槽。而且孙吴集团是由江南本地和南迁的大族募资注册成立的,所以不得不给他们好处,包括世袭制等家族化制度。就如国有股不能流通,各部门似乎成为私产。这是典型的家族企业病。 当下一代人没有经历过市场竞争,而坐享其成时,往往就变得不思进取,坐吃山空。司马炎做了全球首富的第一天起,就想兼并东吴市场,不过陆逊的儿子陆抗还是个优秀的常务销售副总裁,司马炎足足等了10年,陆抗一死,他就不费吹灰之力统一了整个市场,结束了三国时代。 ——没有实现家族化向职业化的过渡,没有实现权力定位、人物定位向角色定位的进化,孙吴集团的摘牌退市是几乎所有家族式企业共同的宿命——整个中国的封建王朝更替的历史就是这样走过来的。 东吴简史 汉未黄巾起义时,孙坚随会稽朱儁到中原镇压黄巾。董卓之乱时,孙坚参加讨伐董卓的关东联军,隶属于袁术,在淮南活动。孙坚死,子孙策统领部众,约于兴平元年(194年)开始向江东发展。他得到周瑜等人的助力,建立江东势力。建安元年献帝迁许昌以后,孙策拒袁术而联曹操,受封为吴侯。建安四年,孙策取得豫章郡地。建安五年(200年)孙策死,策弟孙权统众。建安十三年孙权由吴徒治京城(今江苏镇江),后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势力达于荆州。建安十五年招附保据岭南的士夑兄弟,取得东南半壁。建安十六年孙权徒治秣陵,次年,改秣陵为建业。建安二十四年孙权破关羽,占有荆州全境。三年以后(222年)又取得彝陵之战的胜利,限制了蜀汉出峡发展的可能。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吴大帝),后迁都建业(见建康),建立吴国。随后,平定山越。后由于屡次进攻曹魏失败,又惧怕蜀汉趁机攻打吴国,孙权采取以固守江东,发展经济,以守待时的战略。孙权死(252)后吴国日趋衰弱。咸宁五年(279年)冬,晋军出兵自长江以北、江陵至建业之间五道攻吴,而以益州水师为奇兵出峡顺流,于太康元年(280)三月攻下建业,吴帝孙皓降,吴国亡。吴国历四帝,共五十二年。东汉初平元年(190)后出现的全国分裂局面,经过魏、蜀、吴三个区域的局部统一和相持后,至此又归于全国的统一。 注释: CEO:首席执行官,总经理

MM:网络语言,“妹妹”。 ST:“特别处理”,股票严重亏损时,被特别处理,限制涨跌幅度,多年亏损的则冠以PT,现在也改为ST前加“*”。均表示亏损和有问题的股票。 MSN:微软公司开发的一种“即时网络通讯工具”。 MBA:工商管理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