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28日《人民日报》:改革开放30年,中国发生了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举世瞩目,举世公认的。这种“变”,不仅仅是令世人瞠目的经济腾飞奇迹,更意味深长的是思想观念洗心革面之变,体制机制的脱胎换骨之变。 这种“变”,对中国而言,是无远弗届的,是事无巨细的。每一个地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细细思想这30年,都会浩叹这“弹指一挥间”,竟能容纳如此众多的“变”。而体验“变化”的一种方法是追问一句:如果没有改革开放?

鲁迅先生曾言:“在中国,简直是要搬动一张桌子,也要流血。”对一个曾把祖宗之法看得重于泰山的民族来说,这30年的改革,确实是奇迹中的奇迹。被禁锢于黄土地达数千年之久的中国农民,曾被认为是最保守的人群,但正是他们,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领军人物”。那么,接下来的30年呢?温家宝总理在2008年夏季达沃斯论坛称,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的永恒动力。下一轮的思想解放,目标何在?最需要思想解放的,是哪些人? 要进一步改革开放,最需要思想解放的目标人群,不是农民,不是草根阶层,而恰恰是“曾经阔气的”和“正在阔气的”。“曾经阔气的”,时常不由自主地向“左”看;“正在阔气的”,可能貌似忍不住忽左忽右地摇摆。表面看似矛盾很深,其实,内里都极为相似:抱残守缺、有意无意地拒绝改革往纵深行走。事实上,改革中的中国,呈现出的多种矛盾与冲突,往往也是“曾经阔气的”、“正在阔气的”为了守住和扩大既得利益,钻体制的空子,而大量制造出来的。如果继续改革,势必会触及他们的“阔”,对他们而言,痛何如之! 如温家宝总理所言,唯有继续“打破了束缚人们的思想和体制桎梏,极大地调动亿万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们才会有继续进步和完善的“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