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足球大亨与他的超级商业王国:神秘寡头》
20岁出头,阿布进入了原油供应公司Runicom,阿布当初最有名的一笔交易是向莫斯科提供一批柴油。1992年,阿布第一次成为“人物”,是因为一起离奇的石油大案。满载3500吨柴油的火车在莫斯科到加里宁格勒的路上不翼而飞,这批柴油被运往独立的拉脱维亚首都里加,而这批柴油的生产厂家——科米共和国乌赫塔炼油厂却没能得到3800万卢布的油钱。最后警方锁定了他出任总经理的ABK公司,在法院即将以:“偷盗国家财产,数目特别巨大”的罪名判决前不久,他神奇地搞定了一切,躲过了牢狱之灾。 阿布买了一家公司。这家公司在当时并没有很大的背景。20世纪90年代前总统鲍里斯·叶利钦为了报答在1996年选举中支持他的一些亿万富翁而实施了快速私有化,重要的是(人们应该)记住在那时行动的人们愿意去冒险,并且有着各种危险存在。阿布并不是受照顾人群中的一员。 1992年8月20日,随着私有化的进程逐步展开,叶利钦宣布,俄罗斯即将成为一个股权社会。每个公民将分到价值1万卢布的代金券——在当时折合约30英镑,相当于俄罗斯公民的平均月工资,代金券可以换成公民所在企业或者公司的股份,也可投资于储蓄计划。为了保证财富的公平分配,私有化后企业的资产被划分为3个部分,一部分属于企业员工,一部分留给外来投资者,余下的仍然属于国家。叶利钦保证,私有化的结果将产生“数百万的有产者,而不是一小撮百万富翁。在新企业中,每个人都拥有公平的机会,剩下的人将依靠自己……私有化代金券是我们每个人通向自由经济的车票。” 普通的俄罗斯百姓并不理解拥有股份的意义,在此之前,俄语中甚至没有“私有化”这个词。而阿布却把这看成是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当多数俄罗斯人拿着代金券左右为难,不知道如何处置的时候,罗曼·阿布张开双臂拥抱莫斯科的这项新政策。 俄罗斯政府实施的“证券私有化”改革为阿布拉莫维奇迎来了迅速暴富的机会。俄罗斯的早期私有化,采取的是给所有公民发放证券的方式。在证券私有化阶段,一些了解政策和有经济实力的寡头们派人到街边或地铁口收购证券。普通老百姓对私有化证券普遍有一种不太信任的心理,他们觉得拿在手里的证券还不如换回实际生活的消费品来得实在。因此,当国家开始公开拍卖一些企业时,有人已经收购了足够数量的私有化证券,甚至拉着满满一卡车的证券去参加竞买。 后来,俄罗斯又推行了现金私有化方式,发行短期债券。1996年总统大选前夕,叶利钦竞选连任活动更需要大量的现金,但当时政府的财政已十分困难,于是提出了“债转股”方案,即政府为支付公务员工资,把国有企业的股份抵押给私人商业银行换取现金。这个方案的关键在于,抵押的股份是按市场价格30%作价,而“事后”政府则按市场价格回购,其中70%的差额被当作酬劳送给了出资者。

在整个“证券私有化”改革实施过程中,时任总统的叶利钦将精力几乎全都放在了与议会的政治斗争上面,政府实际上并没下多少功夫去搞这样一场本来需要全力部署、精心策划的国有资产分配过程。 最终“私有化”变成了“没有化”,大量优质国有资产都没有进入私有化交易程序,却通过一些不明不白的抵押贷款制、银行划拨制流进了有权势的寡头私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