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世界三大励志经典之一:做你想做的人》
第二章思想指导人生 人的思维就好比一座花园,你可以辛勤耕耘、精心照料,让鲜花遍园盛开;你也可以置之不理、放任自流,让它变成一片荒芜。但是,无论你是精心耕耘、还是放任自流,它都会按照自身的规律发展下去,产生相应的结果。如果不播下有用的种子,杂草的种子就会散落土壤中,不断繁衍,不久整个花园就会杂草丛生。 如同园丁总是精心地开垦土地,小心翼翼地清除杂草,种上他所需要的花朵和果蔬一样,人类也应该悉心护理自己的心灵花园,清除所有错误、无用以及不纯的思想,努力地培养正确、有用以及纯洁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收获完美的成果。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之后,人们迟早会发现,他是自己心灵花园的主人,是自己人生的导演。同样,他不断地展示自己内心的思想瑕疵,就能更加清楚地理解思想力量和思维因素在品格、境况与命运塑造过程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思想与品格是一体的,由于品格只能通过环境和境况来证明和展现自身,所以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外在表现,总是与他的内心想法息息相关、和谐统一。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在任何特定的时间段里,一个人所处的境况都能够反映出他完整的人格,而是这些境况无法摆脱对内心意念的影响,已成为他个人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依据做人的法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塑造人格的意念引导他进入目前的境地,达到当前的位置,因此,在人生的安排上并不存在机缘巧合,所有的一切都是永无错误的自然法则作用的结果。这种法则不仅适用于那些感到与自己周围环境“不和谐”的人,也适用于那些对所处环境心满意足的人。 一个不断进化发展的人,如果明确了自己的发展方向,他就会沿着这个方向成长,并很快达到目标。如果他明白了“境况都是思想作用的结果”之后,他就可以把这一想法广泛应用于现实生活中,通过改变想法来改变自己所处的境况。 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是外部环境的产物,会被外界环境所左右,就难免受到命运的操纵。然而,如果他能够认识到自身的独创性,从而控制自己的思想,超越成长的外部环境,掌控自己人生潜藏的土壤,撒播自己人生的种子,那么他就能够公正地主宰自己的命运。
![第4节:思想指导人生(1)](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9552162761556.jpeg)
环境是思想的产物。每个人都明白,在一段时间内,那些能够做到自我控制和自我净化的人,如果能够很好地调整自己的心态,那么他们的处境就会发生变化。同样的道理,如果一个人能够积极主动地纠正品格上的缺陷,提高个人素养,那么他很快就能取得明显的进步,迅速地完成人生的变迁。 心灵会主动接近自己秘密拥有的,喜爱的以及惧怕的所有事物;它能够达到自己渴望的高度,也会沦落到无所期望的水平,因此,一切外界的境遇只不过是心灵收获的一种手段。 每一粒播下思想的种子或者进入思想的种子,都会留存在心里,渐渐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总有一天,它会被运用于实践,为人类带来各种机会和境况。美好的思想自然孕育丰硕的果实,低劣的思想也只能收获劣质的果实。这就是所谓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外界的环境同时也塑造了内在的精神。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有助于个人内在思想的形成,有助于人们达到至善的人生境地。当人们收获自己努力的成果的时候,就能够深刻体会到遭受的苦难和享受的幸福。 内心的渴望、欲望以及思想支配着人们的行动(或者追求不切实际的幻想,或者坚定不移地竭尽全力沿着光明大道前进),并最终在人生的境遇中收获果实。在这个过程中,成长与调整的规律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个人沉陷贫困不能自拔,或者犯下罪恶走进监狱,这往往不是时运不济或者环境使然,而是奴颜婢膝的思想和低俗的渴望把他引向了不归路。一个思想纯洁的人不会只因为外部压力就突然跌入罪恶的深渊。其实犯罪的思想长久以来就隐藏在内心深处,一旦时机来临,蓄积的犯罪欲望就会把能量迸发出来。境况并没有造就人,只是把自己展示给人。一个人如果能够远离邪恶的动机,就会减少罪恶,也就不会自食恶果;同样,一个人如果不去修身养性,就无法收获良好的美德,也无法体会至纯心灵所带来的幸福。因此,人是自己思想的主宰者,是自身的创造者、环境的塑造者。人一出生,心灵便开始产生,并通过前进的每一步,汇总着各种境况。这些境况揭示了心灵本身,也反应了心灵纯洁与否,反省了自己的力量与弱点。 人类得到的并不是他们所追求的东西,而是反映他们自身的东西。他们突如其来的念头、如花似锦的想法、前程远大的抱负,可能时常会遭遇挫折,但是内心深处的思想以及欲望,无论是纯洁的还是污浊的,都在不停地生长着。人只会被自己套上枷锁,思想与行动是命运监狱的看守者——它们监禁着人的一切行为,使人卑贱;它们也是自由的天使——让自我获得解放,让个人变得高尚。一个人并非期望或者祈祷什么,就能够获得什么,而是有了什么样的思想以及行动,才会有什么样的收获。只有当希望、祈祷与思想、行动协调一致的时候,这些目标才能够得以实现。 如果这是一条真理,那么“与环境抗争”又意味着什么呢?它意味着人们时刻在与“结果”抗争的同时,内心却一直孕育并保留着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这种“因”也许会以一种有意识的恶习显现出来,也可能以一种潜意识的弱点呈现出来。但无论是什么,这个“因”始终顽固地阻止着我们的努力,并且大声疾呼,要求我们进行补救。 人们总是渴望改善自己的处境,但却又不愿意完善自身的素养,因此他们的境况依旧。那些勇敢接受命运考验的人,总能实现内心深处既定的目标,这个道理放之四海而皆准。甚至连那些把获取财富作为人生唯一目标的人,在实现目标之前,也都随时准备着付出巨大的个人牺牲。那么我们试想,想要获得成功的人生,一个人需要付出多少艰辛,做出多大的牺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