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战略是指企业从现在走向未来的总体思路和一整套谋划、策略体系。为了适应未来环境的变化,企业总是要从现实中发现、把握代表未来的某些因子、要素,并以它为根据,制定长期生存和稳定发展的全局性和长远性的策划与设计,使这些因子、元素长大,并由此形成企业以现实为根据的长远目标,把战略的思想和理论应用到企业管理当中,它同时包括不同层次和不同环节的内容。法国管理学家塔威尔曾指出:“对于一个公司来说,确定战略已经成为生存的先决条件”。著名战略管理专家迈克尔.波特则认为战略对企业的发展具有持久的意义。当前,在onmousemove=kwM(4); onmouseover=kwE(event,4); style="CURSOR: hand; COLOR: #0000ff;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onclick=window.open(http://114.vnet.cn/search_web.html?id=148&kw=经济,_blank); onmouseout=kwL(event); target=_blank>经济全球化与onmousemove=kwM(2); onmouseover=kwE(event,2); style="CURSOR: hand; COLOR: #0000ff;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onclick=window.open(http://114.vnet.cn/search_web.html?id=148&kw=信息化,_blank); onmouseout=kwL(event); target=_blank>信息化时代,随着企业规模的越来越大,跨地域、跨国界经营越来越普遍,也由于市场结构的日益细分化和多样化,企业已进入战略竞争的年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尤其是企业同客户之间的竞争在相当程度上表现为企业战略思维、战略定位的竞争,由此使得企业战略管理愈加显得重要。
一、竞争战略的模式之一:红海战略
目前,各种各样的战略纷纷出台,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一般认为,现代管理学意义上的战略管理理论始于20世纪50年代,以安德鲁斯和安索夫为代表的经典战略管理理论,在对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企业组织的优势、劣势以及环境给企业所提供的机会、威胁(即SWOT分析法),并在此基础上企业如何制定战略。为企业的战略制定提供了一整套基本思路和程序。
现在被称之为红海战略的实践由来已久,但其正式产生却源自于战略管理专家迈克尔.波特20世纪80年代的代表著作《竞争战略》和《竞争优势》。上述著作形成了以定位为基础的战略管理理论。波特运用产业组织理论的产业分析方法提出竞争的五力模型与三个基本竞争战略。波特认为特定产业的竞争性质由五种力量决定:现有竞争者、潜在竞争者、替代产品的威胁、供应商的议价力量和购买者的议价力量。这五种力量综合作用随着产业之不同而不同,随着产业变化而变化,结果就使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的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同的利润水平。在此基础上,波特提出了企业在特定的产业中的竞争通用战略,即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目标集聚战略,并指出这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三个基点。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波特著作所奠定的竞争理论主导了该领域的大部分时间。以此理论出发,企业普遍通过低成本、差异化或专注于某一独特市场来提高经营效率及竞争力,这便是被称为是以竞争为中心的传统的“红海战略”。由于该战略倡导企业之间的直接竞争,后又被称为“血腥竞争”模式,所谓“红海战略”中的“红”即是鲜血的含义。在许多情况下,虽然该战略有助于企业提升竞争力,但从盈利的角度看,该战略对绝大部分竞争者而言是一种零和游戏。
红海战略的局限性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在产业分析中,忽略了企业内部条件的差异,认为竞争战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高利润产业的正确选择,容易误导企业为追求高利润而进入自己不熟悉的领域而盲目采取多元化战略。事实上,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利润差异并不比产业间的利润差异小。其次,波特的价值链分析虽然提供了寻找竞争优势的有效方法,但并没有指出如何根据重要性来确定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