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根据有关资料统计,美国大约62%的企业寿命不超过5年,只有2%的企业存活达到50年,其中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不到7年,大企业平均寿命不足40年;一般的跨国公司平均寿命为10-12年;其中世界500强企业平均寿命为40-42年,1000强企业平均寿命为30年。有数据表明,中国集团公司的平均寿命约为7-8年,中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就更短了,大体上也就在3-4年之间。
曾经是美国骄傲的安然轰然倒塌,曾经是商界传奇的日本八佰伴悄然离去,曾经中国耀眼明星的德隆分崩离析,王安电脑不再神奇,三株止住农村包围城市的脚步,巨人大厦、秦池集团……这些曾经在中国企业发展史上荣耀过的企业,而今只留下一个失败企业的“经典案例”,虽然他们都曾经用他们的辉煌吸引着世人的眼球。综观这些企业,他们不是在“商道”上栽了跟头,就是在“商术”上出了问题。
对于一个企业经营者来说,如果从有利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角度来看,您认为是商道更重要,还是商术更重要?
【正文】
“道可道,非常道”,中国人凡事都要讲“道”字,天道、地道、人道,盗亦有盗,也就是连小偷都可以有“道”。古代有个盗跖虽然性格凶残,但对部下极其信义,于是司马迁的《史记》里都为其立传,并“万古长青”了。在商业上更不必说,很多成功的企业家都体验出了一套经营方面的商道哲学,而“商道”也一直是目前社会上的热门话题。“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商道即人道”等等商业理念,都是对商道的经典解度。
当然中国人不仅仅愿意研究“道”的问题,而且愿意研究“术”的问题,宋代文学家苏洵在其《嘉祐集卷二·权书上》中就讲了一个“心术”问题,他认为“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所谓的“术”高层次的就是计谋、谋略,低层次的则是技巧或者行动的具体方式,斗智斗狠。而“道”则是一个人的基本价值观,是对一个事物的基本认识,并指导着自己采取恰当的行动。譬如《孙子兵法》不仅仅讲了运兵的方法,军事上的谋略,同时也体现出作者对于军事战争的观点,认为“不战而胜”才是军事的最高境界。而现在很多中外企业经营者也喜欢研究《孙子兵法》,就是希望从这部经典中寻找经营之道。
因此,商术就是做生意的艺术与手段;商道即人道,经商就是做人,在做生意的过程中,要注意伦理道德。人有言曰:“儒者不言兵,仁义之兵,无术而自胜。”商道和商术这两点,分别牵扯到一个人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商术乍听起来好象是一个不怎么好的词。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生存与发展一直是企业的第一要素,商业社会是现实的、竞争性的,它不仅仅脉脉温情,它还充满着种种陷阱与危机,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情况下,如果没有一定的经商技巧,譬如营销谋略、谈判技巧等等,企业是很难立住脚跟的。犹如一个修炼者,他想修仙成道,首先他要学会点入门的法术……他希望凭借着修来的那点法术,达到点石成金的地步。因此,商术是经营企业的必须手段,商场如战场,商场本身充满着斗智斗勇,如果无须智慧和能力,商场也就不是商场了。特别是对于那些势单力薄的小企业经营者,其前提是生存下来,完成最基本的原始积累,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发展。理想总是存在于真空中,如果一切以纯粹的商道为准则,恐怕活不了多久。因此缺失了适当的商业气候而大赞商道,即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但是现实环境中,我们经常看到很多企业经营者往往为赚钱而赚钱,甚至一些以次充好、坑蒙拐骗的事情也照干不误。而他们的理由很简单,“我是小本生意,要生存下去,就顾不得那么多了。” 看看很多企业所作所为甚至一些成功企业的“原罪”,我们对这个问题就会有一番认识。
商道是一个企业,一个行业的灵魂。决定了你的企业可以走到多远的程度,我相信,无论多大多小的公司,遵循一定的商业道德很商业原则是必须的,在任何时期都不会改变原则的才叫真正的原则。如果为了生存而违背自己的原则或者信念,我相信这样的企业也许可以一时成功,最后的结果也是被其他的更高明的商术所打败.。商术是一种手段,商道则是一种境界。一个人不可能刚下商海就能悟道,积累是个不可知的过程,需要在执行和思考中成长,“术”和“道”也随着业务发展得到相应提高。若企业侧重生存,就可偏向于“术”;若企业向往发展,则“术”和“道”兼用。
这里的商道并不是指最高境界,它更可看作是在部分商术里加入独特的神韵,道可道,非常道,有着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情怀。因此“术”和“道”并非对立,有联系亦非必然联系,有包容却非完全包容。对于一棵树苗的两种养料,存在如此关系,岂能断言那个更重要。当然,问题不完全等同于种树。经商就是做人,做人的学问远不比经商的学问少,懂得还可以,通晓几乎不可能;在我看来,生意上,懂得从‘道’这方面思考事情,已经是道者。‘道’凭着它的神韵,它可以产生商术,可以指导商术,也可以决定商术。
李嘉诚曾经说过:“要赚点小钱,主要有点商术就行了,可是,只有遵循商道才可以获得大财富。”所谓“小生意旨在得利,大生意旨在得人。”其实很多中国的企业家一直在不断地从实践中思考,就是经商和做人到底是矛盾的、还是统一的?一般人认为要么做商业,要么做人性,但是很多企业家已经体会到商业在某种程度上是能够成就人性、完善人性的,商业和人性不是矛盾的,人性与商业是可以完美结合的。
获得更多财富的前提是拥有一定财富去搏击,商场上有心理战术,事实上在没有定局之前谁也不知道谁是真正的赢家,但往往会因为资金周转,害怕风险等种种因素而导致不得不放。企业的规模似乎对商道商术的选择上有着直接制约的作用,毕竟主要矛盾的不同所需采取的解决方案也定有所别,企业在自身定位上无须过多的去参照别人的成功模式,商道的确能够获得更多财富,但我不认为航空母舰在浅海里比小船更能发挥其作用,还是那句话,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商道是大手笔,其风险和其财富的终结一样的大,只有胆识和财富兼而有之的人才能把商道运作的惟妙惟肖,或许信誉也属于商道的一种范畴,但往往在信誉的积累过程中资金也充当了重要角色,李嘉诚从80年代至今捐赠款额12亿港元之多,我相信其他企业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谁不愿意借助这样的名义去提高自身企业的知名度和完善自身形象?而这样的商道需要的后备资金一定很充裕,试问小企业哪来的这么多营运资本去支撑呢?小本经营有他们的不足,但商术或许比商道更适合他们。所以,在商道范围内,一定的商术是必须的。
商道是主要的,但商术也不可少,但企业所采用的商术应在商道的规范之下,有些商术虽然短期会获得些利润,但却建立在损害他人利益的基础上,这样的商术不用也罢。虽然不少大企业在初期也用了不少手段,但这样成功的也只是一部分吧,我想有很多会毁在这上,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不能因此不顾商道,相信有些只是偶然而已。
因此,无论企业大小,要从事商业活动,就必须了解、掌握、遵循商规律,商业道德是涵盖于商业规律之中的,所以我们要遵守商业道德。虽然就一时一事来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并不是必然的。有人遵守商业道德,吃亏了,有人耍点鬼点子,占便宜了。从长远看,遵守道德,“好人有好报”的可能性比较大,如果你常常违反商业道德,“多行不义必自毙”的风险性就很大。任何东西都不是绝对的,但多了就有个概率在里面。
要做百年老店,不遵循商业规律、不遵守商业道德是不行的,哪有一家靠坑蒙拐骗、损人利己的公司长久不衰的?而且商业道德这个东西,有个积累、积聚的效应,越长久越能渐显其的无形的巨大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