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战略背后的战略:首善》
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进士,宋神宗年间两任宰相、实行变法图强的王安石(1021-1086),在他的词作《浪淘沙令》中感慨道:“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亡只在笑谈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这首咏史词表达了伯乐遇千里马,彼此成全。 伊尹是夏末有莘氏女的陪嫁奴隶,因其才干卓越,被成汤所识,汤任以国政,得以灭夏桀而建商朝;成汤死后,伊尹还辅佐了两朝国君,巩固了商政权。 吕尚(又称姜太公),早年贫寒,老来垂钓渭津,于渭水边得遇周文王,后辅佐武王伐纣,完成了灭纣兴周的大业。 伊尹和吕尚,是儒家所称颂的著名贤相。 才能的发挥,功业的成就,除了需要杰出的才干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有才干得以发挥的环境和条件。 纵观历史,我们不妨说——时势造英雄。 机遇也是天时,当面临同样的机遇时,为什么有人能成功,有人却不能成功?西方谚语说:“机遇垂青有准备的头脑。”再好的机会,对没有准备的人来说,只会白白错过。所以,我们经常说:准备比资历更重要,当然资历本身即是长期的一种准备。 香港巨富李嘉诚,就是能够把握住有利时机,看准“塑胶花”的潜在市场,大量投产塑胶花,创造了数千万港元的财富,而在企业界崭露头角,成为香港妇孺皆知的“塑胶花大王”。而后,他又抓住良机投资不动产,大量买进廉价的地皮,又赢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其事业发展从此打下坚实的基础。 天时非人力所为,只能顺应,不能创造。掌握天时的人也就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有人说,成功就是在最适当的时候和最适当的地方,做一件最适当的事情。成功者一边努力,一边静待天时的到来,最后都在正确的时间在正确的地点找到了自己。 成功得于偶然,源于必然。这就是首善,你悟到了吗?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中国企业家生存之道和驾驭术之丰富多彩,让人敬服,毕竟这是一个千年未遇之变局的时代,是一个很多规则都待建立的时代,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时代。 从改革开放之初、占尽天时地利而崛起的广东万宝电器的邓绍深,到中国饮料大王李经纬;从胶东农民企业家中的“蓬莱八仙”到一度名震中华的大邱庄主禹作敏;从中国民营经济的领军人物、中关村四通的万润南到中国风险投资之父牟其中;从巨人奇迹的缔造者史玉柱到爱多神话的创立者胡志标。当他们因种种原因或落败或退出江湖或重出江湖的时候,无一例外,社会都是从经营上去总结他们的荣辱得失。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对照与他们同出于沼泽而今终于功德圆满的少数幸运者,我得出的结论恰恰相反。他们大多并非输于经营,而更多死于没有首善、不能适应“生态环境”,并随之调整和使自己进化,而幸存者则恰恰相反,他们能够审时度势,随时根据时局和市场调整自己的步伐。首善定存亡! 我们看不出后者在经营上有多少能超出同辈的绝活,但在生存智慧上他们无一例外都是智者和大师。若论企业生存之道,一样是“功夫在诗外”。 但说一千道一万,法则纵多,万变终归难离其宗。这个“宗”就是规律。至此我们可以把中国经济的草莽英雄们和商界风云人物的生存智慧、博弈实践理出一条清晰的轨迹。 4 地:因地制宜,求之于势
![第66节:首善行为模式(9)](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9555635622010.jpeg)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易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孙子兵法》对于地利也特别注重,其中第十一篇《九地篇》专门论述在不同的情形下如何利用地形作战的原理。 “地者,高下、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地利,就是道路远近、位置险易,地盘大小,外境逆顺的地理条件,意思是说要知地利,因地制宜。 良好的地势有助于形成强大的兵势,造势成为用兵的法则,所以,孙子说:“善战者,求之于势”,“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