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武汉冷得特别早,让我想起了1月碰到的那场60年不遇的大雪,很冷很冷。今年全球的经济也同样如此,真的是冬天,虽不像天气那样60年才遇到,在我短短的二十多年生命历程中,有幸还是不幸就见到了经济的如此寒冷呢?这一周的股市全球狂跌,任何政策或者措施,难以立竿见影。经济的缓慢是首要原因,而人们不断动摇乃至丧失的信心,或许是更重要的因素吧。
在这个时候,节衣缩粮地抗御寒冬是很多企业的选择,具体到广告行业里,又想到这个问题:你的广告费,到底哪一半浪费了呢?这就涉及到广告监测或衡量效果了。这是我目前特别不懂的一块,因为没有任何经验,即便学术论文很多,可是实践性的案例有限,而且包装性太明显。最多的或许就是各种广告监测的软文广告或者宣传:一些研究机构,都说自己拥有着多少个城市和渠道?多少个观察群体?多少个样本?多少种监测方法?多少个厉害的科研人员?多少公正、独立和客观的立场?可事实上了,广告主仍在担心或者疑问:我们的广告,效果到底如何?尤其是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
在美国,有四种方法进行广告效果监测:曝光率;第三方监测系统测试;到达率、频次、广告占用时间、点击与否以及广告是不是改变了受众的行为;另外还有由专业公司来调查消费者看广告前后的态度——而这一切的基础是行业组织的规范作用。这都是可以量化和数字化的,也可以得到数据,但是数据的有效性、真实性能保证吗?尤其是在比较急功近利的中国互联网市场。
在投放互联网广告的时候,无论是选择网站,还是观测效果,流量都是一个重要的指标,但其可信度也需要我们慎重思考了。很多人选择运用ALEXA等第三方流量统计工具,找出各频道流量的比例,从而推测出各频道流量的大小,再投放广告到相应的频道去。前一阵一个著名IT论坛传出某知名IT网站,利用三级域名做假,把娱乐与色情流量隐藏到三级域名,因为ALEXA只能观测到二级域名,这个网站就隐蔽地用娱乐流量去冒充商业流量,骗广告主的钱(此案例转自:http://www.nogod911.com/article.asp?id=752,对其真实性保留意见,却值得参考)。这就需要投放互联网广告的人需要不断学习与观察,有丰富的互联网知识、经验来做出判断。
或许浪费的那一半广告费,就在这些不诚实和欺诈的消耗中了。从广告的选择渠道、投放方法、投放数量、广告质量等,也存在浪费广告费的可能。盲目地不计成本铺天盖地似的宣传,或许会有短期的爆炸似发展,可从广告周期的中长阶段看,效果并不那么理想;盲目地选择人流量很大和人气很足的网站,而自己的产品或服务目标群体并非这些人,又或者投放的广告与浏览在这里的用户、网站的页面内容没有太大的相关性;广告质量很差,文字不够吸引人,图像或视频不好看,这些主观性判断很强的感受和体验,都会带来广告费的浪费。
写这样一篇文章的目的,并非在于解决问题,而仅仅在于提出问题,提醒自己关注广告行业的时候,需要站在对方的立场、需要从结果和效果导向出发、需要倒立着思考,这是一个需要时刻考虑着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