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列专题:《企业和人生膨胀的十倍速法则:蛇吞象》
郭台铭称“鸿海”是“四流人才、三流管理、二流设备、一流客户”,他要做的首先是选客户。为了达到目标,他在美国曾经自己开车,住12美元一夜的汽车旅馆,跑了美国的32个州,跟世界大厂商做生意。进入个人电脑领域,鸿海的客户就锁定了IBM、英特尔、康柏、戴尔等国际一流大厂。为了拿到康柏公司的订单,郭台铭索性在康柏总部旁投资建了一个成型机厂,康柏只要有新设计,当天就能看到模型,最终获得了康柏的长期订单。为巩固与这些大厂商的关系,郭台铭坚持不做自己的品牌,只做零件供应商,可以说正是这些大厂的订单成就了鸿海今天的格局。据说,现在全世界每5台电脑中就有一台装有鸿海的零部件。 但光有客户还不行,郭台铭背后依靠的还是自身的硬功夫。自创业后,他就是不折不扣的工作狂。郭台铭认为,他应该是第一个上班、最后一个下班的人,因而他每天坚持至少工作15小时。即使晚上下飞机,他也会马上赶到公司,加班到深更半夜。 “将提高服务客户能力放在首位”是鸿海职工时刻谨记的厂训,也是鸿海成功发展的秘诀。为了在竞争激烈的世界高科技产业中求得生存与发展,郭台铭创造出CMM的运作方式,从“自制零件、零件模块化、快速物流”的组装,再加上e化的信息流联结全球客户,从而达到“交货准时、品质好、成本低”的境界。 如今,“鸿海”已成为全球最大的PC连接器、PC准系统的制造商。郭台铭凭借自己的霸气、大胆、自信与努力从一个“新手”直至跻身国际舞台。每一个见到他的人,都很容易感受到他旺盛的精力与好强求胜的意志。 拥有几十亿美元身价的郭台铭为人十分低调,一直恪守不接受采访、不参加公开演说、不任意拍照的“三不”原则,每年只在6月一年一次的股东大会上露一次面,为记者、投资法人、外资企业上一堂“电子业未来前景与布局”的年度大课。 作为一位商界强人,郭台铭每天都在拼命地工作着,好像永远也不知道疲倦。对共同奋斗的兄弟,郭台铭有福同享;但对竞争对手,他则一律以敌人视之,难怪台湾科技界都称他为“枭雄”,并以“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来形容他。 从创立“鸿海”的第一天起,郭台铭的目标就很明确,即把公司发展成为台湾第一、亚洲第一、世界第一的企业。现在,郭台铭依然在努力雕琢自己的人生。他说:“阿里山的神木之所以大,4000年前种子掉到土里时就已决定了,绝不是4000年后才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