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企业和人生膨胀的十倍速法则:蛇吞象》
1981年,罗忠福搞了一个家具展销会,又在中央电视台播广告,“沙发大王”更名噪一时。精明的罗忠福并没有被成功冲昏头脑,他还时刻关注商业活动,有一次在外地时听说在开办服装展销会,就带着几岁的女儿进去看,当时,罗忠福的女儿穿着一件很洋气的连衣裙,这是罗忠福在美国的姐姐送给孩子的礼物,结果被很多人围着问:裙子在哪里买的?罗忠福灵机一动,立即借了一个单位的展览摊位一角,将女儿穿的裙子当作样品高高挂起展示,结果引来众多商家要求订货,罗忠福当即又从参展的服装厂里选取几家合作伙伴,委托对方按照这一裙子的式样进行加工生产。罗忠福通过这次展销会,不仅赚了一笔,还迅速建立起自己在服装生产和销售两个环节的网络,此后,罗忠福就经常让美国的亲戚寄回一包包的服装,然后再按照这些美国流行的款式在遵义生产。

赚钱多了,他又在遵义闹市区开了几家商店,办起了服装厂、工艺装潢厂、贸易公司等企业。到1986年,他的资产已超过百万元。 一直订有十多份报纸、具有异常商业敏感的罗忠福,1986年在珠海特区开办之初、到处还是一片空白的时候,亲自到珠海考察了几个月,做出了舍掉在遵义创下的基业及别墅,“孔雀东南飞”,到珠海去创大业的决策。他带着100万元现金只身闯珠海,开始时靠倒卖家用电器,获利数十万元。但他认为此非长久之计,便招旧部,重操旧业,在珠海办起制衣厂、工艺家私厂和综合电器公司。罗忠福将自己的公司注册为黔海工贸实业公司。 罗忠福事业真正的飞跃是在1988年。1988年初,珠海公开拍卖国有土地使用权催发了罗忠福的地产意识,他深谙“世界上所有的富豪都离不开房地产业”的奥秘。他分析,中国是个人口大国,人均占地少,住房面积也相应地减少。人要生活,就必须先有一个安定的住处,经济要发展,房地产的开发必定会随之活跃。对中国而言,安居乐业是头等的大事,所以投资房地产开发肯定赚钱。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富豪都打过漂亮的房地产仗。 于是他计划以工业和房地产业“两条腿”走路,以立于不败之地。搞房地产需要大量资金,怎么办?头脑机灵的他没有像有些人那样找银行去贷款,而是经过大量工作,经批准,开办起了广东省第一家典当行,开业不到半年,便集资200万元,罗忠福“借鸡生蛋”的梦想变为现实。 当他打听到拱北海关的选址时,毫不犹豫地将手头“买了写字楼和汽车、注册了公司之后仅剩的5万元”作为定金,买下了当时谁都没注意的一块芦苇荡,当拱北海关兴建的时候,这块地就盖起了21层楼高的福海大酒店(现在已值3亿多元)。1989年,他婉言谢绝妹妹让他到美国去出任一家公司总经理的邀请,反而动员海外亲友回国内来投资。1990年,趁着中国房地产处于低潮,他以低价一次性买下白藤湖33万平方米的地皮,并抓紧兴建“湖中湖别墅区”。1992年,房地产升温,罗忠福将“湖中湖”第一期120多栋别墅在香港推出,一举收回2亿元。1999年下半年,房地产又刮冷风,当他人纷纷下马时,罗忠福却指挥他的几项大工程开工。从1993年起,他投资完成的项目,每年为他带来2亿元的纯利。 同时,罗忠福还抓住机遇,完成了几项对民营企业来说的“高难动作”:1991年5月,经珠海市体改委批准,“黔海”改名为“福海”,成为珠海第一家民营股份制集团公司;1992年6月,“福海”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成为珠海市最早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之一。 当罗忠福看到一些政策仍束缚私营企业发展影响其发展后劲时,他采取了“化私为公”的“变性改制”——即在本来是私营的企业里,注入了国营、集体以及外资等多种经济成分。这样一来,企业发展不但不再受到束缚,而且可以灵活运用多种“优惠政策”,此举不难看出罗忠福的过人之处。 罗忠福坦言其致富的秘诀道:“我有今日,全靠邓小平改革开放政策。另一方面,我不讳言,我会用政策。早在1979年,我还在一家国营企业任组长时,我的工资只有42元,我却订了十多份报纸。我关心时事是因为我出身资本家家庭,国家政策如何与我有切身关联。社会有什么变革,我认准了风向就会抓住机遇而上,毫不畏惧!”“许多钱并不是靠我的经营才能,而是靠政策赚来的。” 可见罗忠福今天取得的成功是他善于抓住契机、善于经营的结果。其实生活中每个人的命运都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关键是看你如何把握,生活中有很多的机会都会促使你成功,关键是看你如何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