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反对的声音如何强烈,地方政府救楼市势在必行。
综合各地的房地产救市举措来看,差不多已经触及到信贷、土地付款、税收等前期房地产紧缩政策的底线,这是一次大反正。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问题,如果现在需要进行如此大张旗鼓的救市政策,是否意味着去年的紧缩政策缺乏前瞻性,如果要给目前的救市正名,是否意味着房地产行业仍然是目前拉动固定投资与内需的关键行业。而给某一个行业贴上不道德的标签,适足以说明前此的行业发展路径出现了偏差?
房地产业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毋庸置疑,实际上,打破2003年经济紧缩周期桎梏的,就是房地产行业,而房地产行业作为拉动中国经济的主要行业,其地位的奠定远在2003年之前,从商品化之初的邓小平时代就开始了。
但是,短期的经济政策加上房地产行业普遍存在的权贵化倾向,使得房地产成为权贵资本的象征,引发巨大的民意反弹,同时形成对房地产行业的路径依赖,投资、基建等无不依赖于房地产行业的大发展。可以说,中国经济已经形成房地产必须、只能上涨的态势。如果打压房地产行业,我们就得忍受经济下行的痛苦,在打压之初,各方对此就应该有明确的结论。从前两年地王频传的现象可以看出,房地产一级市场与房地产税费,已经成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房地产行业被不恰当地赋予拉动经济、解决地方财政困难的重任,这绝不是房地产行业本身的错误,甚至也不是房地产市场化的错误,而是决定中国经济引擎者,出现了短期的盲点。更严重的是,房地产不彻底的商品化,使这一行业成为行政权力、地方金库、官员腐败的集聚地,要解决这一问题,依靠政府打压楼市,是错上加错,最终将断送房地产行业市场化的前景。
从这个意义上说,笔者认为,政府推出保障性住房,维护住房的公益性质,是正确的,但政府对房地产行业的行政压制是错误的,目前的反正证实了这一点。
笔者已经说过,政府救市乃不得不救。根据数据分析,中国经济有很大的风险进入下行周期,事实上,投资、出口两驾拉动中国经济上升的主要引擎动力大减,而此时拉动房地产是拉动经济的捷径。房地产占据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四分之一,与50多个行业直接相关。钢铁、建材价格直线下挫,从6月以来,中国的钢材价格一路狂泻,迄今仍无止跌迹象。龙头品种6.5高线在6月初创下6100元的历史最高价后,目前的最新价竟然是3300元,跌幅接近50%,回到15年前的价格。我国钢材年产能5亿吨以上,每吨跌去2000元,企业收入就减少1万亿元,企业亏损的幅度将是一个天文数字。节后一周,北京市场建材价格累计跌幅18%,达800元/吨,建材商们叫苦不叠。截至今年6月末,国内上市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款规模1.39万亿,个人贷款规模3.335万亿,其中个人贷款的绝大部分是按揭贷款,两者加在一起,约占上市银行贷款总额16.23万亿中的30%。
以往的打压房地产市场是实用主义的短见之举,因为要消除资产泡沫、降低通胀风险,并且房地产拉动内需的边际效用递减,反而高价房抑制其他行业消费的负面作用越来越突出,民意对高价房的大声抗辩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现在的救市同样是应急之举,为了应对经济的下挫,为了抵御投资与基础产品价格的下降风险,为了避免地方政府破产。无论抑市,或者救市,我们都没有看到对于房地产发展规律的尊重,也没有看到对无力购房者、已购房者利益善加保护,更没有见到正确的预期,而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临时改弦更张。
从短期来看,为了挽救中国经济下挫,笔者认同救市,但是,从长期来看,中国的房地产行业必须进行刮骨疗毒式的大改革,推动房地产的市场化进程,解决税费无度与一级市场的垄断问题,同时将保障型住房纳入政府的公共产品,根据每年的需求量,及时、足额提供。
可怕的不止是高房价,而是批高房价的时候挟裹了批市场化的私货,是将前期的失策贴上了民意标签,试图打倒某个行业和某个商人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