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感和扩张性:双系模型中的组织寿命分析



       对组织寿命的分析是一项颇有挑战性而又十分重要的工作,因为外部环境的威胁使得组织在建立的初始便会始终面对生存的危机。对于组织以及组织内部的成员及其利益相关人而言,维持组织的存活具有首要的意义,组织的生存是决定个体生存境遇的第一要素。在畅销书《基业常青》中,作者柯林斯在考察了      提出:企业(即经济组织)获得可持续性生存支撑和发展动力依赖于其在高瞻远瞩战略基础上引领、驱动市场的能力。

        但是,《基业常青》最大的局限性在于将分析目标聚焦于企业的生存,虽然获得了理论分析的精确性,却丧失在更广泛的层面上对影响组织生存的本质性因素进行考察的视角。因此,本文试图拓展这一组织领域的界限,在更宽广的研究视角中考察不同类型的组织维系其生存发展的结构性因素。

        在对单位社会的研究中,我曾引入双系模型这一分析框架对东北单位社会的演变历史提出了一个关于组织的生存性命题:即单位组织的生存取决于其对外获取经济资源的能力和对内运用文化资源的能力,及其在不同的环境演变中将经济资源与文化整合搭配运用的方式。作为一项铺垫性研究,这一结论意味着通过二项变量的划分就可以对组织生存的根本因素进行简洁的区分,进而划分出不同类型的组织形态。顺延物质供给与文化整合的分析进路,组织为了获取物质保障所进行活动所表现出的扩张性和凝缩了文化整合所表现出的成员内心的信仰感便在本文对组织寿命的研究中获得了分析的中心地位。

扩张性:资源系统的供给性生存

        任何组织的生存都必须获得必要的物质条件作为保证,获取物质的能力是维持组织寿命的核心要素。组织所能够获得的资源越多,就越能够获得足够的生存空间,在面对外部环境的威胁的时候就可以更加自如的应对威胁所带来的挑战。因此,为了获得足够的物质保障,扩大自身的生存空间,组织必须具备扩张性,在生存平稳的时候积极提高获得物质保障的能力。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中,组织自身的扩张性往往是以其它组织相应能力的下降为代价的,这就产生了所谓的“零和博弈”现象。

       在历史上,有两类组织是扩张性表征明显的典型——教会和盈利性企业。在基督教发展的历史中,教会组织经历三次爆炸式的扩张历程,完成了从发源于巴勒斯坦地区走向全世界的历程。第一次大的扩张是圣徒保罗为代表的耶稣弟子在耶稣去世后对教义的传播和正式组织的建立。第二次大的扩张则是在伊斯坦丁堡大会上基督教被确立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后在帝国全境的扩张以及伴随着十字军东征在近东地区设立了相应的教会组织。第三次大的扩张则是地理大发现以后伴随着殖民主义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扩张,并在今天真正成为了拥有10亿教徒的世界第一大宗教组织。基督教会之所以能够存在2000年之久,最核心的要素之一就是传教士和骑士们所进行的极具扩张性的行动,极大的增强了作为整体的教会组织抵御外部威胁的能力——即使某些时候其他的竞争性宗教组织可能会侵占基督教传统的势力范围(这样的事情曾在历史中多次发生),但是没有任何组织和力量能够从根本上消灭基督教会。扩张性给基督教会所带来的多元性成为了一个永恒的根基。

        盈利性企业是现代社会中最常见的长寿组织之一,在分析诸如GE、P&G、IBM这样的拥有悠久历史的盈利性企业的时候,一个基本的发现就是这些企业的发展历史具有很强的扩张性。虽然,他们拥有的可能只是不引人注目的开始,但是在扩张的道路上却不断的兼并、融资、开设新的分支机构,直到将触角伸到世界各地。在这样的扩张过程中,企业吸取了大量的资金、人员、物流、信息和管理能力,以滚雪球的方式将企业规模迅速扩大成为市场上的领导者。而缺乏扩张性的企业和组织则往往由于资源供给的不足导致其发展的执行能力不足,最后便不能成为幸运的“存活者”。

信仰感:文化系统的整合性生存

        同获取物质资源所表现出来的扩张性一样,维系组织生存的另一个要素是信仰感,即组织成员对组织目标、使命的笃信程度,组织要将其目标和价值观有效传达给组织成员,使组织及其成员具有共同的利益认同。在资源扩张性的基础上,文化信仰的整合将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有机整合在一起,保证了组织的有序运行。

       教会依然是高信仰感意义下长寿的典型组织。通过对教义的宣讲,教会组织将教义的精神完美的转变为教徒的精神信仰,教徒在精神上所产生的依赖感使其心甘情愿的为教会组织服务,不断调整自身目标以适应教会的发展要求,特别是当教会面临外部环境威胁的时候,义无返顾的成为教会的有力后盾。在十字军东征的过程中,基督教徒和伊斯兰教徒同样表现出了高度的宗教信仰,战争的结果是两大宗教通过对方的威胁性存在完成了内部的文化整合,成为了其能够至今仍然存在的必要条件。

        同教会类似,另外一个因为拥有高度信仰感而获得长寿的组织类型是大学。在现代大学体系的发源地英国,最早的大学牛津大学创始于1096年,已经910岁了;在中国,从1895年创办的北洋大学堂算起已经经历了110多年的历史。在现代的大学体系中,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甚至是普通的工作人员往往尊崇真理、自由等精神,在面对外界纷繁复杂的环境的时候仍然可以保持稳定的发展方向,而不至于在各种各样的诱惑面前迷失自我。可以说,高度的信仰感使得大学的使命便得十分单纯,依靠这样单纯而明确的目标大学及其它教育机构往往可以回避很多不必要的风险,并因此获得长寿。

双系模型:寻觅长寿组织的秘密

        综上可以发现,扩张性和信仰感是对组织寿命影响最大的两个正相关变量,这种二维分析法为我们理解、分析组织寿命长短提供了一个简洁、有效的框架。一个组织的扩张性越强,便越能获得充足的资源维持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在面对外部环境的时候就获得了更高的抵御风险的能力;而组织一旦获取资源的能力下降,则必然会导致组织自身的生存难以维系。同样,一个组织的信仰感越强,便越能够通过文化整合的方式保持组织内部的稳定性和延续性;而那些缺乏信仰感的组织即使依靠强大的外部强制力实现了整合,其整合的范围和深度也必然是极其有限的,因此组织的生存便不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

 信仰感和扩张性:双系模型中的组织寿命分析
       下面分别列举了四类具有典型特征的组织形态。教会组织由于具有强扩张性和高信仰感,所以成为了历史上最长寿的组织类型。企业和大学(即教育机构)虽然只具备扩张性和信仰感的一个突出要素,但因为可以在其特长方面保持优势,因此同样可以成为拥有较长寿命的组织类型。而与此相反的是,在现代社会中,独裁统治既没有能力在根本上完成高速的物质性扩张,也无法将自身的精神价值转化为成员的信仰,因此难以获得长寿。种种现象足以说明,以扩张性和信仰感为分析框架的双系模型在解释组织长寿的原因时具备有效性。

扩张性和信仰感:一对权利与义务的范畴

       事实上,资源供给所展现出的扩张性表现出了组织对组织成员的义务,组织有义务通过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为成员提供良好的生存保障;同时,组织也有权利要求组织成员保持对组织的信仰,从而为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基础。正是因为扩张性和信仰感表现出了一对权利与义务的互应关系,所以组织才获得了一种内部结构的均衡性,这样的自我均衡的组织结构在面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时候具有最优的灵活性和稳定性,因而可以表现得更加卓越,也就破解了组织长寿的秘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06483.html

更多阅读

怎样认识《蜘蛛侠:破碎维度》中的四位蜘蛛侠

本人爱玩游戏,更爱了解游戏自己的文化。《蜘蛛侠:破碎维度》的宣传标语中就有一句“四个蜘蛛侠总比一个蜘蛛侠给力”(当然,这是我根据英文翻译的)。那么今天,就带大家认识一下这四位蜘蛛侠吧!怎样认识《蜘蛛侠:破碎维度》中的四位蜘蛛侠——

永和大王:成为中式快餐品牌的典范

      创业之初,永和大王就以贴近顾客口味的产品、先进的管理模式,优异的产品品质以及标准、亲切的服务,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迅速成为上海市老幼皆知的知名品牌,现在的永和大王经历十几年的发展磨砺,已经成了中国人家喻户晓的中式

文化身份感适应性策略 企业国际市场营销中的文化适应策略

     (一)文化适应的提出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国际市场营销中的文化适应是指,企业在制定国际营销决策时,通过对目标市场文化环境的了解和体会,在营销中充分考虑其文化特点,使决策在实施中不但不触犯当地的文化传统、生活习俗、宗教

声明:《信仰感和扩张性:双系模型中的组织寿命分析》为网友傲氣逼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