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回购是救股市性命也是救自己的命,证监会终于放弃审批实行备案制,这些救急的手段要留存长远,还要用强硬的办法惩处违规者,惩罚不兑现回购承诺者。
股市跌红眼了,管理层给跌急了,在大小非和融资左右掣肘的情况下,只有号召已经上市的公司发扬牺牲精神,积极回购。否则,股市融资功能丧失,大家一块儿倒霉,然后影响上市公司赢利,陷入恶性循环。
9月22日,证监会发布“关于《关于上市公司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股份的补充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规定上市公司在二级市场回购股份不必再经过证监会的行政审批,备案即可。此前,证监会于8月28日公布新规,允许控股股东12个月内增持不超过公司已发行股份的2%可以“先做后说”。
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日前表示,国有企业尤其是央企要成为推动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积极力量,国资委支持央企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增持其所控股上市公司股份,支持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回购股份。证监会与国资委联手托市,可见,中国股市中那200多家央企,是撬动股市的真正杠杆。
近两个月来,数十家上市公司发布股东增持信息。回购是好事儿,公司将回购的股票作为“库藏股”保留,不参与每股收益的计算和分配。既要拿出真金白银回购,还不参与分红,这次的让利于普通投资者,算是见了点儿真章。
不过,面对突如其来的大方,投资者还是听其言而观其行,小心乐过界。
如果上市公司承诺回购迟迟不兑现,到那时,乐陶陶投资这些股票的人找谁说理去?股改的时候,一些上市公司就演过这样的戏码,承诺优质资产注入,结果不尽然。股民到法院讨说法,被告知不予受理,因为“这样的承诺不具备法律效应”。2005年,回购试行版出炉,最终被形容为“虚晃一枪”:邯郸钢铁(600001,股吧)回购约750万股,仅占其计划回购数量9000万股上限的8.33%;华海药业(600521,股吧)回购的38.26万股仅为其回购数量1000万股上限的3.83%;华电能源(600726,股吧)最终一股也没有回购。
在我们这个市场,推出政策时,最好先考虑怎么有效处理违规者、不守信者,否则,投资者心里不踏实。上市公司回购有“三公”要求,必须满足信息透明的要求,也有购买时间的限制,《新公司法》以库存股的方式,解决了上市回购必须注销等法律障碍,但就是没有解决承诺者拿承诺当废纸的痼疾。更让人担心的是,控股股东借助优势地位高抛低吸怎么办?这种担忧也并非小股东杞人忧天。
李荣融先生还有一句至关重要的话不能忽略了,“也希望得到金融方面的支持”。今天央企托市,明天信贷与资本市场就得托央企,这是一笔交易?而我们注意到最近给国企大非立规不许抛售的重庆和上海,都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整体上市或者核心业务上市,利用资本市场盘活当地国资。
为防范小回购圈大钱,证监会留了一招,规定“上市公司回购股份期间不得发行股份募集资金”,但这样的举措从来是防君子不防小人,股价上去之后大小非要跑,谁也不能说个不字;地方政府部门和国资委要推出新的上市公司,要并购重组整合,谁能奈何?
注:此文写于国庆前,所以对回购还有指望,现在看来,是奢望。不想改,立此存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