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顾各行各业,似乎是“红海”一片,若是股市,恐怕大小股东们一个个会笑得合不拢嘴,可惜这体现在市场营销领域,带来的更多是焦虑。
靠价格难有出路,于是,差异化行销成为更多企业的理性选择。只是,差异化说来简单,关键是如何做到?想必这个问题曾经困扰了现在仍然在困扰不少的人。
从长远发展的战略眼光来看,产品创新永远很重要的。但这并非意味着,差异化就一定只能盯住产品本身来做文章。跳出产品,着眼于客户需求与市场,你会发现有着更广阔的创新空间。
多年与企业打交道的过程中,本人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一谈到产品,更多的企业总是会想到从原料、工艺、功能、质量几个方面来做文章。当然,在这些方面,确实也有一些取得了成功的案例,如食用油行业的鲁花“只采用第一道花生原汁”(原料);乐百氏的“二十七层净化”(工艺)、“专治老胃病”(功能)的葵花胃康灵等。
但其实在产品本身,也还有众多的差异化创新空间。第一个可以创新的方向就是品牌名称,好名字对于一个产品行走江湖是很有帮助的,如本人多年前参与的一个案例“克咳”,以及最近有一个叫“感叹号”的感冒药;第二个可以创新的方向是包装,包装方面创新的空间是比较大的。以白酒为例,可以在瓶型、容量、瓶标、瓶颈吊牌、材质等方面进行组合创新;第三个可以创新的方向是使用方法,如三精蜂王浆冻干含片“含在嘴里就行了”;第四个方面可以使用后的效果,如玉兰油的“7天给你白嫩肌肤”等。
以上所有种种创新的方向,不外乎都是寻找不同的角度,提炼出产品最独特的那个点。当然,其中有些工作其实是在产品正式出来之前就开始策划好的。错误的做法是:先把产品做好了,再来找所谓的“卖点”,做销售与推广。这样一来,一是有可能造成产品与推广两张皮,二是有可能是已经是“泯如众人”后,再非要来编个所谓的“概念”。
如果说上述创新的思维是一种“细分”的思维方式的话,那么,另一种思维方式,即“整合”思维有可能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椅子”与“皮球”有什么关系?
顾客喜欢花但不会养花怎么办?
……
碰到此类问题,传统的“细分”思维是无济于事的,此刻需要的是整合的思维。“沙发”的发明与“租花模式”的出现,就是整合思维在发挥作用。
其实上述几种差异化创新方式,并非只可以用在产品上,还可以演绎到服务、顾客、需求、渠道、商业模式等各个方面。各个要素之间,更存在着多种多样的组合可能。如风靡全球的Ipod 与itunes在线音乐商店,是商业模式、产品、服务、传播、品牌等各方面综合创新的典范,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市场奇迹。
世界没有两片树叶是完全相同的,同样,世上也没有两个企业是完全一样的,充分放开思路,寻找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不断探索未知的世界,你会发现其实到处都是“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