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套现资金进入楼市 股市楼市陷入危机



   中国的股市与楼市已双双陷入下滑的危机之中,这一势头如果继续下去,中国赖以支撑社会平稳的实体经济会面临大困局。

    世界经济处于危急时刻。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声称,美国正陷于“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9月15日,在国人欢度中秋佳节的时候,重磅金融消息纷纷出炉。华尔街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公司面临破产清算危局,证券业巨头美林证券公司被收购,全球最大保险公司美国国际集团可能出售资产。今夜,华尔街血流成河。

    当天下午,中国央行宣布,从2008年9月16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其他期限档次贷款基准利率按照短期多调、长期少调的原则作相应调整;存款基准利率保持不变。从2008年9月25日起,除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暂不下调外,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下调1个百分点,汶川地震重灾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2个百分点。两项政策相加,大约能够增加市场流动性约3000亿到4000亿人民币左右。

    上述两个信息传递出非常明确的信息,华尔街信用紧缩周期仍在谷底,全球经济衰退已是不争的事实,全球经济衰退,中国无法独善其身。中国从紧的货币政策至此正式告一段落,有关方面对实体经济、资本市场下挫的担心暂时压过了对通胀的忧虑,对经济判断出现方向性转折。

    中国央行降息的实质在于,让我们认清一个事实:经济下行周期开始,货币变少,价格上升。通胀是表,经济紧缩下行是里。

 

股市哀鸿

 

    先看资本市场的危机。普通民众希望楼价下挫而股指上涨,这样他们可以左手获得财产性收入,右手以低价保证自己的住房。

    这样的梦想违背了最基本的金融学原理,楼价与股价属于资产品价格,当楼价或者股价大幅下挫时,另一个绝难独善其身。所谓以宏观调控手段将价格稳定在一个区间,不过是个美丽的肥皂泡,是某些经济学家给民众投射的一个幻相。

    从06年开始,中国股市经过长达五年的熊市后,进入了“股改牛市”行情,股指从1000点左右窜升到6000点左右。面对资本市场社会呈现分裂的矛盾心态:一方面陶醉于中国股市市值赶英超美,认为中国叩响了资本市场的大门,终于挣脱了国有股减持制度性熊市的长期阴影;另一方面,害怕节节上升的股指会让中国股市高处不胜寒,中了外资拉高中国资本市场股指、在奥运期间出货的阴谋,使得中国越来越大的通胀风险、虚拟财富泡沫变得不可控制。当时叫得最响的是互相对立的两种声音,一种是沪综指“涨到八千不是梦”,另一种是小心日本和东南亚金融危机在中国重演。2007年5月30日,政府用突袭法提高股票交易印花税,以此为标志,控制股票市场拉开序幕。

    由于07年初爆发的次贷危机到年底时影响深刻地波及世界经济,全球资本市场下滑而通胀风险大幅上升,此时,恰逢国内市场股改最严重的后遗症“大小非解禁”爆发,政府控制资本市场价格的行为与信贷紧缩行为、人民币升值行为相互叠加激荡,诸多紧缩政策不费吹灰之力就改变了股市的预期,股指调头直线向下,中间除了稍作反弹之外,几乎没有稍微像样一点的防御帐,一直跌破2001年6月2245点的高位,目前,最悲观的预测已经看到1500点,这实际上低于股改前的最低点998点。

    在此期间,包括三大证券报、央行机关报《金融时报》、《人民日报》、新华社都发表了唱多股市的文章,认为“过份看空股市不理性”,七评股市的“新华社”甚至被投资者称为股评社。

    趋势一旦形成就难以逆转,市场对维稳行情毫不买帐。此时有关方面才知道打压股市要比提振股市难得多。迄今为止,A股市场跌幅全球第一,总市值已经蒸发20万亿元人民币以上。证监会不得不推迟新股上市计划,几十家公司已经过会而无法上市,股市丧失融资功能,8月份银行的存款直线上升,这表明资本市场的融资失效症状已经影响到金融领域的各个方面。

 

楼市“一地鸡毛”

 

    有人说,万科疯了。王石去年率先提出房地产行业拐点论,今年9月不惜让营业部被砸也要在杭州等房价向来坚挺的市场大幅度降价,35%的降价幅度震惊银行界,因为压力测试显示房价下跌40%将使房贷不良率增长40%。

    王石想成为房地产界的乱世枭雄,在房地产低谷期压价回笼现金,志在充当吞噬其他中小房地产的鲨鱼。全部房地产贷款占据大陆银行贷款的30%左右,如果房地产行业整体降价30%,达到目前深圳房价的下跌幅度,人们担心中国式的房贷危机很快爆发。

 股市套现资金进入楼市 股市楼市陷入危机

    一系列迹象毫无疑问显示房地产行业在过严冬,无论从各个地方的交易量、从深圳开始蔓延到上海、天津的降价,还是房地产上市公司的高达70%以上的负债率,都在显示这一点。

    目前我国银行赢利虽然增加,但逾期贷款也在增加,主要拜制造业与房地产业等所造成。房地产行业是大陆事实上的支柱行业。从2000年以来,我国房地产投资一直占GDP5%以上的份额,2006年、2007年连续两年超过10%,占固定资产的25%。房地产业的产业链条很长,直接相关的就有建材、钢铁、水泥、家居等56个行业,关系到整个经济的发展状况。目前,以房地产行业下降为先导,我国的有色金属、钢材等行业,价格跟进下降,进入8月份后,我国许多钢材企业开始亏损,而房地产钢使用量占据半壁江山。前高盛经济学家梁红、瑞信陶冬都指出,房地产稳定对中国经济稳定的重要性。房地产业快速进入下行周期会拖累其他行业,带累整体经济,认为房地产业下滑不会影响中国经济是不现实、不客观的说法。

    更要命的是,卖地已经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源泉。加上房地产开发环节的营业税及其附加、所得税、土地增值税等直接税费,两者合计约占地方财政收入的27%,27%是个保守估计,若考虑相关建材、建筑等行业,贡献的收入就更大了。除非大陆地方政府寻找到其他可与房地产媲美的财政增长点,否则,房地产地位无法替代。

    民众终将认识到,实现社会住房公平的最好办法是推出经济适用房与廉租住房,而不是让政府控制房地产市场抑制市场价格。

    股市与楼市前后脚大幅下落,一些经济学家开始以香港98年的历史提醒内地民众,房低下挫无助于普通人买房,因为经济景气周期下降、股市下挫都将削弱消费者的薪水、投资收入与消费能力。但购房者现在一腔意气,根本听不进去这样的忠告。

 

实体经济下滑警报

 

    更大的风险在于,股市信心、楼市下挫风险蔓延到实体经济。由于次贷危机导致国际消费市场缩小,资本市场急剧下挫与中小企业近十万家破产潮导致金融风险加大,很多人相信,资本市场的下挫不是资本市场的事,恰恰是实体经济基本面转向负面的标志。

    企业才过初冬,严冬还在后面。今年上半年我国出口实际增速为11%,低于去年同期20%的增速。上半年的出口名义增速下滑不大,主要是因为去年定单起到支撑作用,今年上半年新增定单下降,这与固定资产投资反应的情况是相同的,今年企业新增计划投资数量下降,上半年受在建项目影响,包括房地产在内的投资额居高不下。从各地的情况来看,新增项目同比大幅减少。对于企业而言,高位的PPI意味着企业的刚性成本支出将增加,国际资源价格的回落给中国资源价格的市场化调整赢得了难得的时间,市场对于资源价格调整的预期,使企业的成本与通胀的担心持续存在。国家统计局12日公布,8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幅为12.8%,该增幅将是2002年8月以来的6年新低。这导致了投资者预期悲观,继续减仓。

    另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的官员11日表示,中国8月发电量较去年同期仅增长5.14%,为八年多来最低按年增幅,主要原因是经济增长放缓,以及奥运相关的企业停产抑制了电力需求。但他随后又表示,“发电量增幅已连续第三个月下滑,有三分之二的省份用电量出现下降”。发电量下滑是经济滑坡的前兆,甚至比GDP数据更准确地反映了工业增速的下降。

    目前的企业倒闭与就业数据让人怀疑,江浙许多家庭作坊式的企业不纳入统计口径。一些经济学家预计我国到年底创造就业岗位1200万个,并没有考虑今年我国经济出现剧烈的波动状况。更重要的是,我国的就业数据遗漏了农民工新增就业岗位。张五常先生在东莞调查的数据是,最近这半年,因为人民币升值,加上新劳动法,差不多5%的工人开始回家耕田去了。以中国的情况来说,再增加10%,二十几年农民转换工人的身份转制成果就差不多还回去了。

    央行的货币政策雪上加霜。虽然“从紧的货币政策”的提法消失,以前每月一调的存款准备金率已有两月没调,对“三农”、中小企业等领域的信贷也有所增加,但这不意味着货币政策会放松。9月1日,央行在其网站上挂出了一篇文章。在文章中央行表示:“当前需要保持必要的总量调控力度。”9月11日,国家统计局宏观经济数据发布后,央行行长周小川暗示货币政策不会放松,因为央行的主要责任是“控制通胀”,导致市场更加惊恐。

 

结论

 

    实体经济应该立刻、马上放松调控,给企业转型提供喘息之机。

    紧缩的经济政策相当于在扼住企业脖子的同时,鞭打企业要求他们加快转型与创新的步伐。最近决策层放松对中小企业的信贷额度是远远不够的,也难以保证这笔专项信贷款会足额、及时用到中小企业身上。我国金融与资本市场向低效率企业输送经济的状况得不到改变,中国的实体经济缺乏流通的血脉。

    大中小制造业日子难过,是经济结构失衡、国内市场化不充分、央企融资便利的结果。继续实行从实体经济到资本、投资市场的一系列紧缩政策,中国经济将成为次贷危机受害较重的国家。

    把道德与技术混为一谈将犯下严重错误,并有意混洧国内政策风险与国际次贷风险的不同矛盾,无助于厘清事实,将使政策一紧再紧,对于资本市场的定价系统一扭再扭,并使政策回到政府投资主导经济的老路上去。

 

注:9月初为亚洲周刊写的文章,现在看看,经济确实在下滑。虽然很多人不愿承认,但市场会教训盲目的自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06543.html

更多阅读

李嘉诚套现800亿 李嘉诚下步仍瞩欧洲

     李嘉诚的下一个投资集中地,很显然仍然是欧洲。如果不出意外,通过欧盟执委会的批准后,11月份和黄收购爱尔兰电信的交易就将达成。瑞银预计,和黄分拆屈臣氏之后套现的资金,仍将继续投入到欧洲的电信以及基建资产并购。  对欧洲

高管套现 高管套现无关道德?

   现象  三月以来,上市公司高管开始大幅套现“改善生活”。统计显示,3月A股有103家公司发布了股东减持公告,累计减持数量达到5.71亿股,减持金额为61.28亿元。在高管净减持榜上,海康威视股东龚虹嘉本月减持了5.8亿元,华丽家族三位股

质押融资:大股东套现、掏空新暗道

     质押如今似乎渐成上市公司大股东进行股权融资、甚至变相套现的潮流,然而其中激进、甚至涉嫌违规的做法,在挑战制度漏洞或盲点的同时,可能带来潜在的严重后果。  融资胜景下的自利危机  中投信托最近推出“鼎盛系列(1期)

周科竞:荣智健巨量套现的启示

香港股市传来消息,中信泰富前主席荣智健通过配售股票巨量套现15亿港元,不禁让内地投资者羡慕。按照很多人的理解,如果A股某公司的董事长被调查,那么他应该没有精力去卖出股票,而如果卖出股票,资金也应该不能自由支配,但这一切却都在荣智健

缺钱么分期可以套现吗 富豪套现排行 李兆楠史玉柱很缺钱?

编者按:一说套现,相信大家肯定就会想到没钱的人才会这样做,那些小职员在经济紧张的时候就会把信用卡的里钱套出来先救济。其实每个人都有资金周转不开的时候,胡润富豪榜上大款们套现能力比平常人还勇猛,一出手就上亿,平安保险股东李兆楠

声明:《股市套现资金进入楼市 股市楼市陷入危机》为网友傻子也說愛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