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金融危机已经席卷全球,很多金融机构都已经成了牺牲品,面对这种金融市场的突变,理解其中的原理,对于应对当前的危机形势,以及未来金融业、银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对次贷危机的认识 (一)次贷危机形成的原因
![融资工作的想法与建议 次贷危机引发的对按揭贷款与融资租赁的一些想法](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9571814798811.jpeg)
在危机之前,美国房地产市场通过按揭贷款的方式,即购房者以购买的房产作为抵押物向银行贷款,从银行融资来买房,以未来收入按期归还贷款本息,按揭贷款使得美国房地产市场一度繁荣,并且专门出现了向次级信用,即信用记录较差、收入水平不高的借款人贷款的机构,而这部分贷款就被称为次级抵押贷款。 零首付的按揭贷款使得任何人都可以买的起房,买完房子后,借款人(次级信用群体)一方面拥有资产房子,一方面拥有负债按揭贷款,这时资产等于负债,资产的一端是影子货币,它随价格的变化而不断变化;负债的一端是固定值,它不会发生变化,除非债务人归还债务。当资产价格上升时,债务人的资产值不断增加,而债务不变,债务人资产大于负债。相反,当资产价格下跌时,资产值小于债务,此时,债务人如果收入不够的话,就会还不起借款,这部分贷款的风险也就随之加大。因此,银行为了规避自己所负担的这部分风险就通过资产证券化的方式,将债权衍生为次贷债券,并通过投资银行的包装及评级公司的评定,在交易市场将其售给愿意承担危险的人。 随着近年来美国调高贷款利率,一方面造成购房者,即借款人产生了还款压力,可能对这种债券违约风险;另一方面,房地产市场也因此降温,房地产市场价格下降,造成这种债券抵押物的变质。由此就沉重打击了抵押债券的价格,直接造成了持有抵押债券的投资者的巨额亏损,而这种亏损发生在金融市场内的金融机构身上就连续造成了资金链的断裂,一家机构无力偿债,紧接着就影响了他的债权人,另一家机构也失去了偿债能力,由此就引发了金融市场的恐慌,金融市场是建立在各种信用基础上的,无法偿债的信用危机无限蔓延就造成了今天的金融危机了。 (二)次贷危机的根源 此次金融危机,银行等初始机构通过衍生品将次级贷款的风险转移,因此,所受影响较小,然而回视危机,如果投资银行不承担这份风险,那么银行就会因为次级贷款的存在而持有大量的不良贷款,倒霉的就是商业银行了,可能这样的结果会更加糟糕,所以要解决这次危机或者防范这种危机的根本在于改变次级抵押贷款的本质。 二、对按揭贷款与融资租赁的分析 (一)按揭贷款 按揭贷款就是购房者以所购住房做抵押并由其所购买住房的房地产企业提供阶段性担保的个人住房贷款业务。从银行角度,这是银行的一项贷款业务,是银行的债权资产。但凡是债权都有风险的,尽管这份债权还附加有不动产的抵押权,而这次次贷危机的根源就是这份债权发生了危险。 (二)融资租赁 融资租赁,是指实质上转移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或绝大部分风险和报酬的租赁。资产的所有权最终可以转移,也可以不转移。它的具体内容是指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租赁物件的特定要求和对供货人的选择,出资向供货人购买租赁物件,并租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则分期向出租人支付租金,在租赁期内租赁物件的所有权属于出租人所有,承租人拥有租赁物件的使用权。租期届满,租金支付完毕并且承租人根据融资租赁合同的规定履行完全部义务后,租赁物件所有权即转归承租人所有。 融资租赁的本质属于出租人以租赁的方式为承租人进行融资,同时兼具融物、贸易销售等市场作用。而且租赁物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彻底,承租人拥有使用权,出租人拥有所有权,这对作为融资者的出租人来说更加安全。 (三)比较 按揭贷款和融资租赁存在着相似点,在形式上可以实现转换。二者都是一种融资方式,并且在融资过程中,银行等金融机构都为使用者支付了大量款项,而使用者以分期付款的方式对该融资项目进行偿付,在偿付结束时,该项资产也都归属于使用者,即完成了最终交易。 然而在本质上二者存在着明显的区别:融资租赁当中,资产在实质上和法律形式上均属于银行所有,并且这项资产的购置也是由银行完成的,可以说该项资产一直处于银行的所有之中,然后通过使用权的租赁让渡到使用者手中;而按揭贷款中,银行仅完成了融资行为,属于纯资金的操作,未直接涉及到资产的控制,并且这是一种贷款形式,它只以贷款抵押的形式间接控制了资产。 所以,按揭贷款的实质是一种贷款形式,银行只能发挥融资的作用,形成一项贷款业务与一项抵押权利。而融资租赁是一种租赁方式,银行实质占有房产资产,使得银行能够在资产购置时更有主动权。 三、抵押贷款与融资租赁转换的意义 在抵押贷款方式下形成为危机的原因主要是: 1)房价容易受宏观市场因素波动:在次贷危机中,正是因为利率上调造成了消费者购房成本上升,影响了他们的房产需求,最终致使房价下跌; 2)银行贷款业务的风险性:房价下跌造成银行贷款的抵押物减值,同时借款人的违约风险也相应出现,银行本身就脆弱的贷款业务便不堪一击了,之后通过一系列的风险转移途径就把本来是银行不良资产的风险转移到整个金融系统当中了。 而融资租赁正是在这两个危机产生的开端堵住了危机产生的途径: 1)银行参与融物环节:融资租赁的实质是银行在帮助使用者买房,因而可以将银行理解为买房代理商。由于银行参与了房产购置,也就是说银行直接与房地产商交易,这时银行就有足够的讨价还价的能力来降低和控制房价。同时银行也为房地产商提供融资,还可以保证银行更早的控制房产。即便产生了宏观的需求供给变化,银行还可以通过自身在供求中间的角色进行调节。 2)变贷款为租赁:贷款是银行利润的源泉,但也是银行的风险根源,在房地产市场,尤其是次级贷款市场,银行的风险会因为贷款数额的巨大而成为一种致命的打击。所以在房地产市场这种大额融资的领域,银行很难保护其贷款资产业务的良好发展,而通过融资租赁,变贷款业务为租赁业务,降低了银行贷款业务的风险性,同时却并没有影响银行的盈利性。 当然融资租赁业务也不是一定安全的,租赁款同样会出现违约问题,在这一点上和贷款业务也是一样的,但是银行同时还占有房地产的实质资产,而不会受抵押标的物的减值而造成资产贬值。总的来说,通过融资租赁并不能杜绝危机的发生,但让银行更多的参与到交换环节,对于其稳定市场价格,保证资产优质,防范危机的扩大都有好处,对解决此次由于房地产抵押贷款债券所引发的金融危机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四、展望与研究 当然,在现阶段我国银行分业管理体制下,由银行直接参与融资租赁尚须时日,但通过与租赁公司的合作,采用融资租赁的模式,改进低收入群体(如福利租房)或次级信用借款人的贷款模式值得期待。然而这种方式是否会存在类似的或者其他的潜在风险,是否真正的能发挥期望的效果,是否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归于失败,则又需要更多的研究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