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正当竞争行为 企业经营行为是一个竞争与间歇过程



事实是,企业的经营活动跟战争又有着莫大的区别的,战争的目的是旨在于相互消灭的行为,而企业的经营的目的更多的是旨在于对生存环境的适应而已,也因此就必然认为,双方一般说来都是在采取积极的竞争行为的。但是也同样必然认为,就某一时刻来说,只有一方在采取积极的竞争性行为,而另一方一定在被动的采取防御性的竞争性行为。因为双方的情况决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或者不可能是永远相同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可能变化,因而当前这个时刻对这一方就会比对另一方有利。假定双方的企业家或是最高的经营者(如:ceo或是总裁)都完全了解这一点,那么,一方采取积极行为的根据同时也成为另一方采取防御性行为的根据。因此,在同一个时刻双方不会都感到积极性的竞争行为是有利,也不会都感到防御性竞争行为有利。在这里,双方不可能同时抱有同样目的的原因不是一般的两极性,而是双方的企业家(特别是董事会)和企业的饿最高经营当局定下决心的根据实际上是同一个情况,也就是情况改善还是恶化的可能性。 

即使双方的情况完全相同,或者由于企业家或是企业的最高经营者对对方情况了解不够,误认为情况是完全相同的,仍然不可能产生间歇,因为双方的经营(他事实已经结构成企业的政治层次的内核了)目的是不同的。从企业的经营层面(也就是政治的层次)上看,双方必然有一方是积极的带进攻性的竞争者,双方的企图如果都是防守,那就不会发生竞争现象了。进攻的一方抱有积极的目的,防御的一方只有消极的目的;进攻的一方必须采取积极的行动,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积极的目的。因此,即使双方的情况完全相同,积极的目的也会促使进攻的一方行动。

 

根据这种想法,企业的经营行动中的间歇严格说来是同企业的竞争本质是矛盾的,因为两个方面是两敌对的因素,任何一方必然在不停止地要求对方对自己本身不会结构成威胁,达不到这种局面,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就决不会停止。但是,我们对两个摔跤者长久地扭在一起僵持不动的现象又如何解释呢?企业的经营行动本来应该一刻不停地进行,就象上紧发条的钟表一刻不停地运动一样。但是,不管企业的竞争行为的性质多么暴烈,它总还受人的弱点的限制,人们一方面在追求危险和制造危险,同时却又害怕危险,企业的饿竞争中有这种矛盾,人们是不会感到惊奇的。

 

如果我们浏览一下企业的发展史,往往可以看到问上述情况相反的现象,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为了达到目标并不总是不停顿地采取积极的竞争行为,间歇和停顿是的基本状态,而积极的竞争性行为却是例外。这几乎使我们怀疑上述观点的正确性。但是,尽管企业的发展史上的大量事实所证明的是这样,最近的一系列事件却恰好证明了我们前面的观点。近期的安然德隆不断并购的行为充分表明了这个观点的现实性,也充分证明了它的必然性。在并购中,特别是在安然公司的各次并战略布局中,企业的饿竞争的进行达到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力量的程度,我们认为这是暴力的自然规律。这样看来,企业间的竞争行为达到这种程度是可能的,既然是可能的,也就是必然的。 

当然,我在我的一篇文章中就表述过这种行为,把企业的饿经营行为绝对的军事化的谬误:   

“ 我曾就这个问题向营养学和生物学方面的专家求教过,他们告诉我:过度的暴饮暴食或比停歇的进食(比如经常性的零食)危害性往往比一整天不进食还具危害性。他们告诉我这不是深奥的道理,这仅仅只是常识而已。

我有一个生物学的教授朋友,他硕士念的是物理学,而后他将力学引入了他的课题里,他跟我讲过,食物的摄入与消化本身存在力学运动关系,他说整个本身应该存在一个间歇,而这个间歇是非常有必要的,是对摄入本身的肯定和巩固。我也试图把它引入经济学里。

我试图给出一个定论,那就是企业的经营行为本身就是一个竞争与间歇的过程。也就是说我们的饿企业必须懂得食物的摄入的重要性,同时还应该懂得消化吸收的重要性。当然,当前跨国公司的兵临城下,企业需要占领一个致高点,也就是必须储备一定量的食物这也是必要的,正因此我曾向我的老板和我的客户推销我的所谓的“野牛战略”,就是象野牛一样,在敌人还没有到来之前大量的摄入食物而后在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或时间下间歇下来,反刍、消化、吸收。”

安然还有德隆们的失败与一味的只知道食物的摄入而不知道食物的消化的重要性是相关的,因此我的观点是:企业的饿经营并不是绝对的军事化的竞争,它不是要求对立的双方必须彼此消灭,而应该是彼此的适应,至多应该是一种食物的获取的冲突而已。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介绍,我们的企业在经营中不是以消灭竞争者为原则的,而应该是以获取资源和更大的生存空间为目的的。

关于这个原则的总的方面,我们就谈这么多,现在再来谈谈它在现实中的变化,当然,这里只是指事物性质决定的变化,而不是指一些具体情况所引起的变化。 

 不正当竞争行为 企业经营行为是一个竞争与间歇过程

  

在这里必须指出引起变化的四个原因,它们是内在的牵制力量,可以阻止企业间的竞争行为这个钟表走得太快或无休止地走下去。 

  

第一个我们已经在上面做过表述了,那就是企业竞争的本质的原因,那就是它不是以消灭竞争者为目的,它的目的是旨在于获取资源和生存的空间上的。

第二个原因是人本性上的怯懦和优柔寡断。它使行动具有经常趋于停顿的倾向,因而是一种抑制因素,它是精神世界中的重力,但不是由引力引起的,而是由斥力引起的,也就是说是由害怕危险和害怕负责任引起的。

 

在企业的经营的烈火中特别是激烈的直接的竞争中,一般人会显得很笨重,因此要持续不断地运动,就必须有更强大的动力不断地推动他。仅仅有企业经营目的还不足以克服这种重力,如果没有善战和敢作敢为的精神(这种精神在企业的饿经营活动中就象鱼在水中一样适得其所)作主宰,没有来自更高一级的巨大责任的压力,那么停顿就会变成常事,前进就会成为例外。 

第三个原因是人的认识和判断都是不完善的。我曾在我的一篇文章里有过表述:    我曾在我的文章里,强调过,对世界认知的有限性,当时我基于的论点基础正如我的一篇文章里说的: 原理的基点:人的理性是有限的

人类与自然和环境甚至与人本身的关系是复杂的,是相互影响的.目前人类的智力本身对现象世界本身是不可能求解的,原因在于人类智力本身的有效性上,但我们无可否认的事实是,人类在追求理性的可能和实际的行为意义.人类本身的智力也遵循自然法则在发展,那就是进化论学的用进废退原理了.但,我已经在前面说过,人类与自然和环境甚至与人本身的关系是复杂的,是相互影响的.人本身在发展,同意自然环境人类种群甚至人类个体间都是在发展和变化的,是在相互适应的,也就是说,人本身在进步,而整个自然界也是在随同这种进步在起变化的,也因此人类永远将处于认知的过程,永远处于追求理性的路途,因为,在现象和本质的世界里,人类永远都不可能求解.当然,在这里我必须强调的一点是,我的观点不是人类本身是非理性的,我试图说明的是,人类是追求理性的,但因为认知力的局限,人类的行为本身是追求理性但事实不可能理性,也就是我说的理性的有限性这一点.

正因为有限所以,人类对事物认知本身也就存在了太多的非理性在内里了,

但显然这是不足够的,但一时又拿不出有力的证据来,这让我颇为神伤的,但很幸的是今天读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引论》一书,在一定程度,他很证实了我的推论,那就是人对事物认知本身的有限性和非理性。

他的学说,最主要的内容应该是无意识学说,弗氏把心理过程分为三个层次:意识、前意识、无意识,无意识又称潜意识。 他认为,意识是与直接感知的有关的心理部分;是理性主导的。前意识是介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能 从无意识中召回的心理部分;但他指出人还存在无意识层面,这是个包括个人的原始冲动和各种本能以及这种本能所产生的欲望,而被风俗习惯和道德压抑到意识阈界下所不明白的心理部分。是非理性的部分,弗氏认为,无意识是精神分析的主要内容。

但他的思想真正内核所在是人类行为的动机往往是由心理因素起决定性作用的,无论是经济行为抑或是政治活动,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一种行为学。

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人类对事物的认知是有限的,这基于:

一:人类与物质世界的从属性,决定了人类对其认知的绝对滞后性。

二:人类的行为是由其本身的意识决定的,但人的意识中的无意识,本身就是非理性的。

综上述,我们的结论是: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知是绝对有限的,并且是非理性的,虽然人类这个主体对认知物质世界这个客体的主观意识上是追求理性的。

这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也是显得那么突出,因为人们很难每时每刻都很确切地了解自己的情况,至于竞争者的情况,由于是隐蔽的,所以只能根据不多的材料加以推测。因此,常常会发生这样一种情况:实际上等待只对方比较有利,但双方却都认为对自己有利。于是每一方都认为等待另一个时刻是明智的。

 

第四个原因是防御比较强而有力。它象钟表里的制动装置一棒与会使行动时时停顿下来。甲方可能觉得力量太弱而不能进攻乙方,但不能因此作出结论说,乙方就有足够的力量进攻甲方。防御能够增强力量,因此,如果一方不进行防御而采取进攻,那么他不仅会失去这种力量,反而会把它转给对方。形象地说,就是a+b和a一b的差等于2b。因此,双方不仅同时都会觉得无力进攻,而且实际上也是如此。 

  

这样,人们就为谨慎小心和对巨大危险的害怕在企业的饿经营艺术中找到了立足点,证明它们是合理的,从而抑制企业间最直接的竞争行为所固有的暴烈性。 

 

企业的竞争活动越是这样不伦不类,必然性就越少,偶然性就越多,建立理论就越缺乏必要的根据和基础。

  

但是,即使在这样的竞争活动中,才智也是能够发挥作用的,而且同在其他的竞争行为中比较起来,它的表现形式也许更为多种多样,它的活动范围也许更为广泛,就象赌金币的赌博变成了小买卖一样。

  

从上述所有的原因中可以看出,一次大的经营活动中的竞争行动不是连续不断的,而是有间歇的;也应该是有间歇,也必须得有间歇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06888.html

更多阅读

自由竞争与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界限 不正当竞争行为

自由竞争与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界限《判案研究》2013年第21期——北京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诉上海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不正当竞争纠纷案【案例】北京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诉上海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不正当竞争纠纷案【简要提示】由

点评2014年互联网不正当竞争典型案例 社区矫正典型案例点评

2014年6月18日,北京市第一中级法院针对“涉互联网不正当竞争案件”发布十大典型案例,互联网巨头百度、腾讯、奇虎等均涉其中;典型案例主要涉及域名抢注、搜索引擎排名、商业诋毁、恶意插标等企业竞争行为。对此,互联网法律专家、北京市

康师傅与统一比较分析 康师傅、统一血拼升级涉嫌不正当竞争

     平静许久的方便面市场,因两家龙头企业的恶性竞争打破了整个行业的和谐。  康师傅控股(0322.HK,以下简称“康师傅”)和统一企业(0220.HK,以下简称“统一”)两个企业互相指责对方借“钓鱼岛事件”中的反日情绪,策划抵制事件,打击

久坐的危害与对策 浅谈拍卖业不正当竞争的危害及对策

          自《拍卖法》颁布实施以来,全国各地拍卖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快速发展起来,它表明拍卖的兴旺发达,同时也证明拍卖这个新兴行业已被社会各界所认知。但随着拍卖业的过热发展,在我们行业内部也出现了不尽人意的地方,无序

声明:《不正当竞争行为 企业经营行为是一个竞争与间歇过程》为网友秋海棠的思念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