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竞争力 创新驱动中小企业的竞争力
新时期的创新、创业 访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吴晓波 企业家不仅要学习,还要“忘却学习” 《中国经营报》:中国经济目前正处于从高速发展到中速发展的时期,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也面临着很重要的任务。你怎么看待当下宏观经济环境和走势?这会给企业生存环境带来哪些影响? 吴晓波:从宏观方面看,中国经济经历过前30年的高速增长,现在已到了整体经济发展速度过拐点的新时期。过拐点意味着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有节制的增长。整体经济过了拐点就预示着企业的生存环境和其自身的生产方式要发生质变。这个变化中一个很典型的现象就是从短缺经济下的粗放型要素驱动增长,转入到以创新密集、精细化管理、资源集聚整合、企业兼并重组为主基调的新阶段。未来5至10年,企业兼并收购重组将进入高潮。而在此阶段,另一个很重要的新现象是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全球科技创新环境的革命性变化。信息技术的网络化创新革命所带来的企业价值创造和分布式经济发展方式所带来的质变,即所谓“第三次工业革命”。其实质是互联网智慧平台与能源系统、制造系统的全面对接。中国正处在双重环境的挑战与机遇之中:一重环境是中国自身经济发展过拐点;另一个是全球互联网经济环境。它标志着企业竞争力基础的支柱或生态系统正在发生革命性变化。 与此相应,我们可以看到整个经济系统越来越从集中式向分布式体系发展。那些平台型的、能“聚沙成塔”的企业会在更短时间内成为大企业,而更重要的意义是它在“聚沙成塔”过程中造就了成千上万的微小企业,这是过去没有的现象。最近蓬勃兴起的各类“微业务”就意味着众多“微企业”的迅速崛起。成千上万网商的兴起,阿里巴巴余额宝短短20天可以有260万用户,诸如此类现象都标志着新的创新驱动下小微企业的崛起。显然,架在互联网平台上的创新驱动创业型小微企业正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发挥更大的作用。 从创新、创业的方向上也能看到一些新的端倪,中国在下一轮发展中,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将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高潮,就是城镇化建设。这将是建立在信息化、智慧化平台上的新型城镇化,它将催生更多的基于全球智慧即插即用的创新型小微企业。另外,中国在今后10年的发展中,预计将有5亿至6亿人口会成为中产阶级,老龄化进程亦会加快。这意味着在文化、教育、健康、保障等领域会有更大的创新发展空间,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一个结构性的转变。 作为国民经济中最灵活、最具发展潜力的实体,中小企业在国计民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长期以来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诸多瓶颈与挑战,那么如何靠创新驱动提升中小企业的发展竞争力?日前,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兼浙江大学全球浙商研究院院长、国际中小企业联合会(ICSB)高级副主席吴晓波博士就此接受了《中国经营报》记者的专访。 《中国经营报》:中国的整个经济要转型,要调结构,江浙一带的企业一贯是领风气之先的,现在是否已经出现了转型升级的趋势?哪些方面已经显现?你怎么看企业的难题和困境?对地方政府有何建议? 吴晓波:我认为,江浙一带新的产业链分化和重组的浪潮正在迅速地崛起,像过去的大金融格局可能会被颠覆,未来越来越多的是“小的”甚至是“微的”,比如微信贷、微支付会是一种新力量的崛起。用新的模式来整合产业的企业会崛起得很快,而资产比较轻的公司能够牢牢地抓住产业链中几个重要的环节,并整合打通。浙江走在前面的优秀企业所呈现的转型升级趋势是很明显的,比如制造业的服务化。另外,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兴起。如阿里巴巴和淘宝网所做的融资,他们已经给中小企业融了很多正规银行所无法融的钱了。 关于目前企业遇到的难题和困境,我觉得有些企业表面上看是融资难,但实际上就是它的竞争力或者是它的供应链的整体有效性所面临的挑战。我们相当一部分企业的竞争力、它的市场的有效性是体现在对外贸易上,靠海外市场供货求生存。它们基于劳动力密集的出口竞争力本身就很脆弱,特别是加上汇率的变动,还有欧美海外经济体本身经济的下滑,还有一些来自于海外市场对中国崛起的警惕带来的双反越来越多等,这对中国企业肯定是种挑战。关键是我们如何来解决它的发展之道。比如说内需市场的发展,这是很重要的出路。另外一个就是要加强创新驱动的内功,把你的竞争力支柱从廉价劳动力转移到要利用互联网相关的新产业生态体系里面来。由此,中小企业可以利用互联网中全球智慧即插即用的特点,大大加快从模仿转到创新的步伐。 与此相应,地方政府应该看到下一轮发展所需要的新要素。如支持互联网经济的各类平台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其中一个重中之重就是新型应用型人才队伍的建设。如浙江50亿元以上交易额的产业集群有300多个,它们的转型升级太需要应用型专业人才了,窝在大城市里大学城里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全脱离了这些集群企业的庞大需要。我的建议就是要建集群大学、集群技术学院。其次,地方政府应该通过改革来拆除众多阻碍要素重组兼并的藩篱。此外,对于陷入“互保”等问题的困境企业,政府要改变简单的、片面的、低水平的直接挽救方式,应该更多地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等第三方机构的作用来协商解决这类问题,而不是简单地用法律或行政的刚性手段,由此避免企业的互保恶性循环。要首先把陷入互保危机中的优秀企业拯救出来,把坏汤的老鼠屎先拣出去。 政府要推动要素的重组,企业要加强创新驱动的内功 《中国经营报》:近年来,温州民营企业老板接二连三地“跳楼”,引发了关于国内商业环境的讨论和反思。据悉,浙大管理学院在京曾发布《中国企业健康指数报告》,可见中国企业的现状。这个研究成果对于引领中国民营企业未来发展有什么指导意义? 吴晓波:关于《中国企业健康指数报告》,从我们的“企业家精神、企业行为、企业环境”三层次测评来看,目前企业环境指数表现最差。说明中国民企下一轮发展中,体制机制的改革会变得非常重要而急迫。民营企业经营环境的恶化并不只是由政府行为所造成。其实很典型的一个原因亦是企业自身在扭曲的环境下做了很多扭曲的事情,最后害了自己。有些企业通过扭曲的行为在环境中似乎捞到一些便宜,但这个便宜最后还是害了他,因为这个环境会变得越来越恶劣。这个健康指数报告内容很丰富,它通过简洁而系统的分析,对政策的设计,包括企业制度、经营方式的转变,指出了下一步改进的方向。这对于引领民营企业的未来发展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对政府如何改进它的工作绩效,包括环境如何更加可持续健康发展都会有借鉴的意义。
《中国经营报》:我们注意到你长期从事竞争力研究,目前还兼任浙江大学创新管理与持续竞争力研究中心的主任。在你看来,如何提升中小企业的发展竞争力? 吴晓波:企业持续竞争力说到底就在于创新。现在企业创新与以前不一样。过去创新体现在市场、产品等方面,今天更多地体现在商业模式、服务、战略等方面的创新。在这个转变提升的过程中,我想企业家不仅是学习,有时也要“忘却学习”。过去学习中形成的核心能力是有路径依赖的,会形成惯性。当环境发生大变化,特别是质变时,这种惯性会开始抗拒。此时就要忘却不足以支撑现在和未来发展的、以前的成功经验,重新学习。 忘却有时也是痛苦的,要自我否定,否定过去成功的做法而寻求一种新做法。但企业家不得不做,也必须做这样的事。这在从制造转向“制造+服务”的更新和提升中表现得尤其普遍。比如杭州的“聚光科技”,2002年成立时是一家做环保检测设备的民营企业。后来聚光科技由专业提供环保检测设备,上升到环保解决方案,盈利水平也提高了,这就是商业模式创新带来的绩效。企业需要持续创新自身价值创造模式,才能提升竞争力。 那么大量的中小企业该怎么做?目前来看最基本的一个态势就是转向网络化,通过网络化平台将它们更好地聚焦于一个细分的专业化市场。中小企业在细分的专业化市场的成功依赖于跟其他互补者的一种网络关系。比如在浙江苍南,全世界大部分徽章都是那里做的。它的成功就依赖于做每道工序的家庭作坊或小企业的配合。怎样配合?这就是一种网络关系问题。这种网络关系现在由于有了信息系统的支撑,效率又有更大提升。很多企业家跟他的客户、供应商间的联系互动,就是通过QQ、微信这样的平台。所以新的信息技术的运用,是非常大的一种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和提升的力量。但企业家不要只把它简单地看做一种工具,它还会改变你的经营模式。可以相信,随着互联网相关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中小企业运用资源的边界正在迅速拓展,整合利用全球的优质资源已经不是跨国大企业的专利,中小企业发挥其灵活性的深度和广度都在发生极大的变化,运用全球智慧于创新的能力正在得到极大的提升。
更多阅读
企业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今天,中国的国际地位与日俱增,但中国企业的日子却越来越难过。我们的传统优势正在失去。解决方案是实施“创新驱动”。创新本身不是问题,只要增加创新方面的投入,什么东西都能创造出来。对企业来讲,能赚钱的创新才有价值。创新有成本,也
2014紫荆之巅:中国中小企业的未来的发展出路在哪里?
2014紫荆之巅:中国中小企业的未来的发展出路在哪里?独立政治经济评论人:蒙玮。前沿提示:2012年,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是史上最具创造性、创新力的“中国天使投资元年”!2013年则是中国互联网金融产业全面爆发并快速成长发展的一个具有划时
经济危机下中小企业的生存之道(一 企业的生存之道
当金融界风暴席卷而来时,国内企业遭遇了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挑战。而此次受到影响的不仅仅是互联网企业,传统企业同样不能幸免。面对资金紧缺、资金链断裂、市场不景气等难题,大企业已然举步维艰,而中小企业的境遇更加艰难。如何生存并且
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申报 盲目创新是中小企业的灾难
我们知道,我国中小企业目前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规模,成为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我们也清楚,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管理的差距比较大,处在低层次的水平上徘徊不前。这种“量”的增长与“质”的提高的严重不同步,原因有多个方面,但有一点往往被大家所
中小学生减负政策 中小企业的逆袭神器——产品和政策
据2013年官方统计,中国的中小企业数量几乎占到了中国企业总数量的99%,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可想而知。但近年以来,中小企业的生存现状却不容乐观,从外部看,融资难、税负重、市场竞争残酷,越来越使得中小企业苦不堪言;从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