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毫不怀疑管理层救市的决心,也相信股市会有反弹,在救市热火朝天的阶段,持股过节是个不错的选择。
让人担心的不是救市,而是救市的方法。救市如救火,必须进行,而不恰当的救市方法如扬汤止沸。我听到、见到甚至参与数次救市争论,实际上,许多人争议的不是要不是救市,而是以什么样的方法救市——是剥夺少数人挽救大多数人,而是将纳税人的权益拱手奉送给少数人?这与目前美国正在争论的救援方案性质完全一样。
央企增持的办法可能导致股市进一步成为央企大股东的天下,中小投资者被进一步边缘化。我在以前的文章中写过,中国的股市主要不取决于证监会,而取决于国资委,此次救市充分印证了这一点。汇金是准平准基金,最后托底人是政府;央企大股东增持,其实是国资在左右手互倒。人们担心,增持行为可能导致大股东高抛低吸,人为把股价稳定在某个区间,每一轮救市,都将增加大股东的权利,导致市场公平的基础更加倾斜。但必须指出,这是目前经济发展模式的状况所决定的,我们可以要求改善,却无力在一夜之间改变现状,因此,对资本市场目前定位质疑的人,其实应该退出资本市场。
央企增持是有条件的,那就是获得金融支持。从中报来看,绝大多数公司的现金流都很紧张,能够拿出大笔真金白银来增持的还是少数,因为上市公司通常信奉规模扩张战术而不是提高内部战术,在资金有保障的情况下,做大总比做强要轻松得多,也更容易显示成绩。国资金主任李荣融在鼓励央企增持和回购时,提到金融支持。央行在今年4月中旬到6月底发行中期票据,规模远超公司债和企业债。证监会也对一些大型公司发行公司债大开绿灯,如果央行以中期票据向大型央企提供资金支持,公司既获得了低廉而畅通的融资渠道,也可以增持股份待价而沽,对于央企大股东是极大的利好。实际上,相当于央行以扩张政策,通过央企控股股东之手为股市托了底。
另外,救市会导致创新手段以救市之名推出。股改只是在理论上解决了全流通的问题,实际上一股独大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在这样的情况下,推出股指期货或者融资融券都是不合适的,这不过是放大了资金杠杆,一些人认为推出做空做多双向机制,可以让市场恢复平衡。错了。如果大资金掌握市场控制权,还可以运用资金杠杆,那么,他们就有决定市场是多还是空的权力。一些人天真地认为,股市大资金之间有分歧,不会一味做多或者做空,那是对整体市场,保险和基金、QFII和资金之间是有分歧,但对于个股,由不同的大资金盘踞,他们之间的分工合作十分明确,做多或者做空也有默契。
早在一年前,融资融券风传一时,当时笔者提出,技术上存在盲点。由于控股股东掌握数量如此之大的非流通股,也就是可以出借的券,因此,控股股东可以成为市场的主导者,要建立公平的融券机制,防止被大股东操纵,必须动用国有股储备。无论是大小非的问题,还是融资融券的问题,关键就在于国有股部分。这个问题不解决,推出融券除了造就国有非流通股这个最大的庄家,给券商提供占利润比例10%(美国券商数据)的利息收入以外,对于市场而言,不是一箭三雕而是满盘皆输。如果国家队下场保持公平,市场可能既丧失了活力,也失去了公平。
笔者重申,支持救市,也赞赏政府的救市决心。但对于救市的办法持保留意见,认为增持不如回购;央行向央企输送资金,不如直接取消印花税,施惠于所有投资者;用强制现金公红的手段,至于融资融券等手段,如果在目前情况下推出,可能过两年就会悔不当初。用自有资金回购的办法,我们可以筛选出诚信与优质的企业,这些企业可以保护投资者度过寒冬;取消印花税对所有投资者都公平;强制现金分红与融资挂钩,可以迫使上市公司认识到诚信与回报的重要性。至于融资融券,不说也罢。
注:假日之前,还得工作两天。在达沃斯有什么心得,会与大家分享。
进入休息期,不会有规律地每日写专栏。 可能与朋友相聚两天,6号再见。 祝朋友们节日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