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注定是风云变幻莫测的一年,对于中国人来说,也是喜忧参半的一年。这一年是改革开放的三十周年,也是百年奥运梦想得以实现的一年。但同时在这一年中,我们国人也遭遇到了百年未遇的南方冰雪灾害及汶川大地震的苦难。这些喜和忧让我们流了太多的眼泪,也绽放了太多的笑容。然而,这一年在美国兴起的金融危机风暴,迅即席卷全球,先是房地产领域引发的次级债危机,然后就是波及美国整个金融界的金融运行链条断裂而引发的大批金融机构破产倒闭。一时间,作为世界财富发源地象征的美国华尔街,成了灾难的代名词,一些著名的老牌金融机构接连出事,就连华尔街最为著名的五大投资银行也未能幸免。尤其是不久前,拥有百年历史的著名投行、在华尔街排名第四的雷曼兄弟公司因债台高筑而被迫宣布寻求破产保护,随后更为著名的美林集团、大摩集团、高盛集团也先后遭遇危机,四处寻求救助,最后都被迫放弃了独立的投资银行地位,遭遇到了被人收购或回归传统银行业、从而全军覆灭的悲惨境地。有评论称,这是美国及整个世界自上世纪二十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之后,世界遭遇到又一场最大的金融危机,美国以及整个世界将面临一场空前的挑战。
由于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高度国际化、全球化的时代,这是一个资讯高度发达、信息无处不在的时代,世界上发生的任何好事、坏事,我们都会在第一时间知晓。于是,近一个时期,危机四伏的美国金融界的糟糕局面以及世界各地的连锁危机反应,无比清晰快捷地展现在了国人面前。坦白地说,这样一种我们此生从未经历过的世界性大危机,带给我的感觉就是一种恐怖的感觉。我不由得想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不是国际化和全球化,这样的恐怖感还会有吗?当然不会,因为我们的命运与世界其他地方发生的事情无关。而由于搞了国际化和全球化,我们就不得不因为在那些地方发生的危机而和老外们一起担惊受怕。好在我们中国的国际化进程还没有那么快,尤其是在金融领域的开放方面,我们政府采取了相对滞后的保守策略。人民币至今并没有实行完全可兑换,还不是国际硬通货,因此正如前央行副行长吴晓灵所言: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动荡对中国金融业和实体经济的影响有限,金融动荡对中国的实质影响远远小于心理影响,因为中国金融业涉及国际金融市场问题产品的资金量是有限的。
那么,如果因为中国金融系统的开放程度有限,因而没有遭受这场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毁灭性的冲击,就由此得出结论:国际化、全球化是洪水猛兽,今后也不能完全实现真正的金融开放了。我认为,事情当然不会如此简单,任何事情都有利弊两个方面,金融开放也是一把双刃剑,开放之后的国家金融既会遭遇各种来自国际经济大环境的挑战,同时,也可更多分享世界性的经济资源和开放成果。从一定意义上说,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一种客观必然,世界上没有那种光想谋取好处、不去承受风险的便宜事。尽管我们由于尚未完全纳入世界金融体系,因而此次中国金融乃至中国经济因这场金融危机而受到的挫折和劫难可能是比较有限的。但“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啊,我们国家的一些重要金融机构已经在进行着国际化经营的尝试,我们的外汇储备巨大,并且已经着手在进行着跨国的资本运营。因此,损失是必然的,好在仅仅是部分,仅仅是在尝试,这种损失凭我们目前的国力是完全可以抗得起的。
我觉得,中国已经进入了日益市场化的改革进程,这个进程是不可逆转的。尽管我们在国际化运营的进程中,还很缺乏经验,也已经或继续付出着比较昂贵的学费。但这些都是必须的代价,作为一个普通的国民,能够经历这样一场国际性金融风暴的洗礼,从成长的角度上说,是一种难得的经历,是人生的一种幸运。在经历了许多这样的历练之后,我们就会增强自身抵御各种国际性市场风险的能力,经历了如此急风骤雨考验的中国经济,今后的路也一定会行走的更加稳健、更加从容不迫,更加充满了中国人独有的那种坚强和自信。因为这种面对风险的心理承受能力,是一定要亲身经历才可能逐渐适应并有效增强的,毕竟一个未来将对世界承担更多、更大责任的国家的国民,在心理素质上是不应该露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