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业现状 中国金融业“走出去”不宜“勇闯”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化的今天与在世界金融市场日益动荡的今天,走向世界的中国金融业又一次受到广泛关注。因此,在行文之前,我要说两句话:一是对于中国金融业“走出去”一定要支持,二是对于中国金融业“走出去”一定要慎重。有了这两句话,下面的话就好说了。

自从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国际金融市场就没有消停过,次贷危机最终演化成为一场严重的金融危机。从前段时间的“两房”出事到最近的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对前段时间过热的国际金融市场来说恰似秋后算帐。的确,在前些年国际金融市场上充斥过剩的流动性之时,风险意识或成为人们的笑柄,许多金融资产价值越来越被高估。当然,只要能够升值,谁还在乎所购买的金融资产是优质资产还是劣质资产。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走出去”的呼声也日渐高涨,而“走出去”自然也包括金融业的“走出去”。客观地说,由于对资本项目的开放要比对经常项目的开放相对滞后,中国金融业“走出去”的时间也不是很长。关键的问题是,中国的金融业“走出去”的第一步就要迈过较高的门槛。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你要收购人家的金融资产,可是人家金融资产的价格已经被炒得高高在上,你去了只能够帮人家“举杠铃”。黑石让我们吃了亏,两房让我们吃了亏,雷曼兄弟又让我们吃了亏。在资产定价普遍高估的时代,要区分优质资产与劣质资产难度确实很大。事实上,在这些金融资产没有出问题之前,连这些金融资产所在国的投资者都认为这些金融资产质地优良,外来的投资者谁又能够分得清楚他们是不是真优质呢?除非是神仙。可是,每一个买主当初都认为自己的决策并无不妥。否则,他们也不会出手。不仅中国的金融机构是这样,其他国家的金融机构也是这样。其实,即使中国的金融机构果真是具备了火眼金星,去发掘出了真正优质金融资产,可面对着与“优质”并存的“优价”,是否买得起这些金融资产也是个问题。退一万步讲,即使当初勉强买得起真正的优质金融资产(假定中国人十分幸运地没有买到假冒伪劣的金融资产),谁又能够保证这些优质金融资产定价在这波金融危机中不会缩水?刚刚从电视听到的报道,现在道琼斯股票指数是自2005年11月以来的最低点。

金融业本身就是一个风险比较高的行业,完全没有风险的金融投资是没有的,更何况是要在境外收购资产。按理说,收购境外资产时,我们并不具备占先优势,在规制和信息方面我们都处在相对劣势状态,一定要小心翼翼才好。我们经常说,要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保值总是要比增值更重要。正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言下之意:青山留不住,何言有柴烧?因此,中国的金融业在“走出去”的时候,在投资行为的选择上一定要体现出风险厌恶取向,而非选择风险中性取向,更不可以选择风险偏好取向。对于学习过金融知识的人来说,这些都属于ABC的东西。即使对金融知识一窍不通,总知道.“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这个道理吧。现如今,中国金融行业的知识层次相对比较高,用人才济济来形容并不为过,是什么力量让他们“越是艰险越向前”?

实际上,在滚滚人流的涌动之下,每一个人的行为往往不由自主,只能够去随大流。否则,前些年的庙会里就不会发生踩踏事件了。中国的金融业要不要“走出去”?当然要“走出去”,而且要大踏步地“走出去”。事实上,如果金融业不走向世界,仅仅依靠实体经济,任何一个国家都很难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舞台之上扮演好“主角”。中国的金融业要“走出去”,但不能够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去“勇闯”。说实在的,我不喜欢“勇闯国际市场”这个说法,因为“勇闯”本身就有蛮干的意思。如果一定要“闯一闯”的话,最好用“智闯”这个词。就中国的金融业“走出去”而言,怎样“智闯”,我看,首先要选对时机。

 中国金融业现状 中国金融业“走出去”不宜“勇闯”

中国金融业“走出去”是一个长时间的大过程,绝非一天两天就可以完成的临时性任务。在这个大过程中,买到并且持有境外资产当然属于“走出去”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没有买到但跟踪境外资产价格走势也同样是“走出去”这一大过程中必要的“子过程”。我们到菜市场买一棵白菜还要看一看新鲜程度才掏钱购买。那么,在一大堆白菜中挑选新鲜白菜的过程算不算买菜过程?当然算。即使因没有挑出新鲜的白菜或者因白菜太贵而最终放弃购买,也算去买菜了。

风物长宜放眼量,只要抱定风险厌恶的取向,中国的金融业总会等到在境外捡“便宜货”的时机。例如,截止纽约时间上午9月17日9时,纽约证券交易所综合交易牌显示,摩根士丹利的股价已连续第8天下跌,下跌1.84美元,跌幅达8.5%,至19.91美元。有消息说,美国华盛顿互惠银行等金融机构也正在寻找买家。俗话说:上赶着不是买卖。对于正在走向世界的中国金融业来说,别急。况且,如果仅仅看收购价格,现在接手这些境外金融资产看起来好像是捡个便宜,背后的负债又有多少,也需要下功夫搞清楚才可以。

应当看到,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时间相对比较晚,而且中国的金融自由化尚未达到“纯粹”的程度。从有关媒体陆续报道的消息大致可以看出,相对于欧洲、日本等国家的金融业来说,中国金融业持有境外金融资产基本上属于“轻仓”,亡羊补牢不仅是必要的,也是有可能的。可是,“轻仓”只不过是相对欧美国家的有些大型金融机构而言的,对刚刚走上发展之路的中国金融业来说,受到的负面影响确实是不容回避的,不仅造成财富缩水,而且也造成信心受损。更令人难以平静的是,对于金融机构来说,这“堆”美元很可能就是显示器上的一个符号,一敲键盘就可能到达大洋彼岸,而换取这“堆”美元不知道还要出口多少集装箱衬衫,还要全中国多少打工者流多少汗水。

静下来后,仔细想一想,经验教训不能忘记,但不能够因噎废食。接下去,我们还是要发展的。尽管前面还会有各种各样的困难,中国金融业“走出去”的步子并不是要停顿下来,而是要克服这些困难,一步一个脚印地去走稳。为此,今后在寻求境外金融资产的过程中,要更加体现出风险厌恶取向,而不能以“大炼钢铁”的心态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一窝蜂地去“勇闯”。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06970.html

更多阅读

中国企业走出去 做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第一站

     2013年是中国银行俄罗斯子行落户(以下简称“俄中行”)俄罗斯的第二十个年头。俄中行是中国银行在俄罗斯境内设立的全资附属行,也是中国在俄罗斯设立的第一家金融机构。在中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越来越密切,双方合作越来越广泛的

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 成都市实施“走出去”战略初探

     “走出去”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做出的重大决策,是发展开放型经济、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重大举措,是实现我国经济与社会长远发展、促进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走

海尔swot战略分析 中国移动“走出去”的SWOT分析及其战略选择

     一、中国移动“走出去”的战略尝试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移动”)早从2005年就开始尝试进行海外扩张,但成效甚微。2005年,中国移动首次尝试竞购巴基斯坦电信有限公司26%的股权,但最终被阿联酋电信以高出几乎一倍

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 企业走出去的“后发展大国”逻辑(1)

  文·王跃生    岁末年初,回望2009,在全球经济都处于金融危机之中的灰暗底色下,中国经济可说是少有的亮色之一;而在中国经济总体复杂困难的大格局下,企业走出去进行跨国投资、收购兼并,又可说是特别突出的亮点之一。据说,许多发达国

声明:《中国金融业现状 中国金融业“走出去”不宜“勇闯”》为网友拂風一身满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