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担忧银行的未来盈利
央行终于下了一剂猛药。9月15日,中秋小长假的最后一天,央行宣布同时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和降低贷款利息0.27%。
此次央行采取的货币动作,有两大背景考虑。第一个背景,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产,表明次级贷引发的美国金融市场动荡继续加剧,国际金融环境处于风雨飘摇的境地之中。第二个背景是,自2007年11月以来中国A股已经连续下跌将近一年时间,累计跌幅已经接近70%,A股即将跌破2000点,回到1000点时代。
在这样一个关键的时刻,央行大抵可能考虑的是通过适当增加货币供给,激活资本市场,避免中国金融市场受到更大规模的冲击,保卫2000点。
然后事与愿违,9月16日,A股大幅度低开,两市更是一路大幅下跌,两市最终收盘一举跌破2000点大关。
央行的货币政策没有迎来市场的暴涨,却引来了市场的暴跌,和央行此次政策的限制性条款有着很大的关系。央行的本次货币政策调整,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邮政银行不在本次存款准备金下调之列。央视大致传递出了这样一种信号:中小企业资金紧缺,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阶段,是目前央行重点照顾的对象。而出于对通货膨胀问题的担忧,我国银行体系的主体构成部分——四大国有银行和交通银行,邮政银行并不在救助范围之内。
市场用大跌回应了央行货币政策所传递出的信号,表明市场并不认同央行对目前金融市场乃至实体经济的看法。那么市场的看法是什么样的呢?
国有商业银行的盈利主要来自国外和国内两个方面:国外主要是购买一些金融衍生品盈利,而这样金融衍生品是此次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的重灾区;国内主要通过存贷款的利息差盈利,并无其他更多创新性的盈利手段。此次货币政策调整,只降低贷款利息,而不降低存款利息,压缩了银行在国内的盈利空间。而在如今风雨飘摇的国外金融市场环境中,走出去盈利更是一件天方夜谭般的事情。市场如此担忧,A股暴跌也就不难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