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营业网点推行中台控制管理机制,是提升操作风险防范和控制水平的客观需要。如何提高营业网点中台控制管理成效,应当:
一、明确中台控制的概念与范围是基础
要使中台控制管理收到应有成效,必须首先充分认识推出中台控制管理的目的意义,明确中台控制的概念与范围。建立中台控制管理工作机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为了营业网点进一步加强操作风险控制,尤其是通过建立、健全业务高风险环节合规操作的控制流程,并强化营业现场管理,规范员工操作行为,把各项规章制度和防案件、防风险的措施落到实处,真正实现风险控制的“关口前移”。首要的是提高全员操作风险控制意识,并通过明确规范要求、落实相互监督机制,切实把风险控制贯穿在各项业务办理的过程之中。
中台控制是指在办理某项业务过程中,对该业务进行事中复核、审查、审批、授权等实时控制管理的活动。各专业的业务产品,事中处理需换手控制完成的(指临柜复核、业务审核、业务授权、贷款审查与审批等岗位)均属中台控制范畴,必须制定操作规范。由此可以看出,中台控制是一整套环环相扣的操作风险控制管理体系,其工作重点是要确保员工在业务操作的重要环节执行规章制度行为的规范性、有效性和到位性。因此,中台控制管理不是事后 “亡羊补牢”,而是事中 “扎紧篱笆”;中台控制管理办法也不是“旧酒新瓶”,而是“机制升级”。
二、把握中台控制的主体与客体是前提
在中台控制管理的实践中,要让网点每一个员工都明确自己在中台控制管理活动中的角色定位相当重要,这就要求员工对中台控制的主体和客体有一个正确的把握,并明确自己的工作对象和内容。
1、中台控制主体。经办人――初审后,主动提出、上报并接受授权(复核、审批、审查)人的审核和确认,并同时对授权(复核、审批、审查)人的履职到位性进行监督;授权(复核、审批、审查)人――对授权(复核、审批、审查)的业务事项进行认真审核和确认,对不符合中台控制规范的业务操作行为予以规范或终止;营业经理――除直接充当授权(复核、审批、审查)人角色外,还必须对营业现场中台控制的规范性、有效性和到位性进行监控,对发现问题落实整改,并及时组织学习和贯彻执行中台控制的各项规定,促进员工中台履职能力逐步提高;网点负责人――作为内控防案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必须亲自落实网点操作风险控制尤其是高风险点防控的职责与措施,通过检查、考核、评价营业经理与柜员的中台履职情况,不断提升网点中台控制管理水平。
2、中台控制客体。客户――客户是业务和潜在风险的关系人,对于重要业务来说,应该把准确了解客户的业务述求、核实确认客户身份放在首位。如果疏于了解、复核,就会造成办理业务前提条件的错误,往往导致重大风险隐患;正在办理的属中台控制范畴的某项业务内容及相关证明文件等资料――经办人、授权(复核、审批、审查)人必须各自对其进行实时、逐一审核,做到不遗漏、不走过场,要防止现场把关不严,事后发现补救的被动局面;中台控制的各项规范――严格按照中台控制规范的步骤与要求执行到位、履职到位。
三、落实中台控制的责任与考核是关键
中台控制是一个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操作风险管理流程,环环相扣,需要各岗位分工协作,共同抵御风险。营业网点强化中台控制的关键在于员工岗位职责、考核评价的落实,并以此推动和促进中台控制管理成效的持续提高。制定考核细则,通过实行严格的现场管理和检查监督,促进员工按章办事、合规操作,严防事故案件和风险差错,杜绝操作漏洞与隐患。
四、抓好平台内容的学习和培训是保证
组织开展教育培训,是提高员工参与中台控制主动性、自觉性和提高他们中台履职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营业网点不断提高中台控制管理成效的重要保证。营业网点要利用“三会”及时组织和布置平台内容的学习培训,使员工明确控制范畴、熟悉操作规范。为帮助员工更好地理解、掌握中台控制的重要性与实质,强化全员参与中台控制管理的责任意识,切实提高中台控制的及时性、规范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