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企业与差企业的区别在哪里?那些生产出高质量产品和提供优质服务企业的高明之处地方在哪里?为了在一个市场不断国际化的竞争环境下保持竞争力,企业应用与时俱进的视角审视自己的管理方式,积极探索任何能够提高产品生产率和质量的途径。
在寻求这些问题答案的过程中,美国《财富》杂志曾经研究了美国十个最好的企业(包括AT&T、GE、IBM以及HP等在内),看看这些企业之间有哪些共同的优点。
答案之一是在生产流程中都采用了当今最流行的管理方法,撤除生产设计和制造部门之间的门槛,消除两者之间常有的摩擦和敌意,设法让它们从一开始到最后都参与其间,不是按照“先后”次序,而是“共同”在完成产品的生产任务。
答案之二是创造一种让员工愿意积极提高产品质量的工作条件,诸如任何一名员工都可以暂时中止生产线运行,直到将缺陷消除后再重新启动。也就是说,企业是把每一个员工都变成了质量视察员。据说为了让员工明白自己的质量使命,有的企业甚至将竞争对手的产品醒目地摆放在车间地板上,以便大家时刻意识到对他们利害攸关的地方。
这两个答案初看起来并不高深复杂,可真要照例进行仿效实施,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牵涉到企业生产管理流程的重大改革,其程度丝毫不亚于汽车变速箱之从机械档改装为自动档或无极变速,因此绝非一个缺少丰富管理资本的公司所能为。
企业的基本目的是经济产出,但为了经济产出首先得有经济投入。经济投入“土地、劳动力和资本”三要素之说由来已久,从现在的眼光来看,土地的重要性虽然没有很大的改变,但劳动力和资本正在逐渐变得非常重要,劳动力不再是生产线上挡车工不断接断纱这类毫无变化的辛苦活,雇佣劳动力的说法也逐渐被应用劳动力的说法代替;同时,资本的概念也从纯物质资本转化为涵盖物质和智慧两方面在内的综合资本。
物质资本我们毋需多言,还是来说说后者吧,在这方面,我觉得国外学者提出的智力资本、人力资本和结构资本思想很有意义,智力资本是组织的神经中枢,它被整理成明确的、可传递的形式,就像一份软件或文件;人力资本是员工的人际关系及知识的价值体现,结构资本则是指组织进程、政策和系统中内在的经验和专业知识,虽然这些东西很难量化为具体可见的资本形态,但你不能否认它们是企业发展的无形资本,也是当今经济的真正驱动力。
智力资本承认企业奠定竞争优势的关键在于它拥有的知识和如何利用它所知的及学习新事物的能力,人力资本更多取决于情感、文化背景、伦理观念甚至基础的生理学,结构资本是指企业能不停工作下去的知识,它同样也是由各种要素(包括企业的流程、系统、政策以及许多人多年积累的经验教训)组成的集合体,而这些资本(尤其是结构资本)也都是管理资本的一部分。
管理资本是需要积累的,一个无人知晓租金如何支付、电话号码如何分配等问题的新组织,我们可以说它完全不具备管理资本,只有经过许多年的经验积累,才能建立有效运作的基层组织并逐步发展。
在管理变革过程中,企业的管理资本受到持续的观察和试验。尽管同其他资本形式一样,管理资本也面临短时期内过时的风险,不过在一般情况下,管理资本的根基是比较牢固的,它虽然可以成为妨碍管理进步的绊脚石,可是更多的时候,它是企业管理之树频发新枝的主干。
对一个成熟企业而言,其管理资本在大多数现职员工受雇之前其实就已经定型了,到了这个时候,关键的问题就是看有没有大批勤奋、诚实、高效的管理人员来实施那些非常具体的管理与指导。
举个例子说,别看“日本版”国家资本主义的经济效率颇高,好多国家在仿效过程中却产生了广泛的腐败与经济滞胀,其原因正是由于他们那里缺少大量勤奋、诚实、高效率的官员。如果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兴许会对日本企业家大野耐一的话有进一步的理解。
“丰田生产方式固然重要,但丰田人的创造力、努力和实际能力,则是丰田生产方式的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