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人力资源管理 对战略预备资源的探讨



   资源预备有两个不同的使命:第一是延长和恢复竞争行为,第二是应付意外情况。第一个使命以逐次使用资源能取得利益为前提,因而在战略范围内不可能出现。把一部分资源调到即将不具备优势和能力的时、点去,这显然属于第二个使命的范畴,因为在这里不得不进行抵抗,是没有充分预见到的。优秀的策略人员都会在起策略书上加入一笔:不可预见事宜及对应资金,就是例子。如果一个企业的一些资源仅仅为了延长竞争战而被留下来,被配置在直接的竞争行为范围以外,但仍然受这次竞争行为的直接负责人领导,那么它当然是战术预备队,而不是战略预备队。 

  但是,在战略范围,也可能需要准备一定的资源以防意外,因此,也可能需要有战略预备队,不过只是在可能出现意外情况的条件下才是这样。在战术范围,人们多半只能通过观察来了解竞争对手的措施,人们必须经常在某种程度上准备应付意外情况,以便在以后可以加强整个部署中过于薄弱的环节,总之,要能够针对竞争对手的情况调整我方的资源部署。

 

  在战略范围也必然会由现这种情况,因为战略行动同战术行动是有直接联系的。在战略上,有些部署也只有根据观察和每日每时获得的不很确实的情报以及竞争行为产生的实际效果才能予以确定。因此,根据情况不确实的程度保留一定资源以备以后使用,也是战略指挥上的重要条件。大家知道,在防御中,特别是在反并购防御中,会不断出现这种情况。但是,战略活动离开战术活动越远,这种不确实性就越小,当战略活动接近政治领域时(我已经在以前的章节谈到过了),这种不确实性就几乎完全不存在了。

 

  我们的竞争对手把资源调往什么地方去进行大规模的竞争行为,这只能通过观察去了解,竞争对手将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进行竞争性的营销行为或股票操纵,这可以从他事前暴露的某些准备措施中来了解。至于竞争对手可能从哪个方向介入,通常还在其一事未做以前,所有的媒体就已透露了。措施的规模越大,人们就越难做到出敌不意。时间是如此之长,空间是如此之大,产生行动的各种情况又是如此明显而很少变化,以致人们或者有足够的时间来了解它,或者可以确切地推断出来。 这点在股票市场也是如此。

  而另一方面,措施越涉及到全局,战略预备资源(如果有的话)的作用也就越小。

 

  我们已经知道,部分竞争行为的结局本身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只有在整体竞争行为的结局中才能看到一切部分竞争活动的价值。 

  但是,即使是整体竞争的结局,也只有相对的意义,这种意义的大小,取决于受影响的资源在其全部资源中占多大的比重和有多大的重要性。一个零售企业单店的失利可以用一个区域公司的胜利来弥补,甚至一个区域在竞争活动中的失利,不仅可以由一个更大的地区公司的胜利来抵销,而且还可以转败为胜,这是任何人都不能怀疑的。但是,受影响的那一部分资源越重要,胜利(整体竞争行为的胜利)的重要性也就越有独立的意义,竞争对手通过以后的行动来挽回失败的可能性也就越小,这一点也同样是很清楚的。至于如何进一步明确这一点,我们将在其他地方进行研究,在这里,只要读者知道这种关系无疑是存在的就够了。 

  现在,我们在上述两点以外再加上第三点:如果说在战术上资源的逐次使用总是使决定性行动推延到整个行动的末尾,那么在战略上同时使用资源的准则却几乎总是使主力决战当然不一定是最后决战(事实是企业的竞争行为的确有大会战的实际现象特别是在并购行为中)在一次大规模行动的开始就进行。这样,我们根据这三点结论就有充分的理由认为:战略预备资源的使命越广泛,战略预备队的必要性就越小,好处就越少,带来的危险就越大。 

  要指出从哪里开始战略预备资源的存在就变得不合理了,这并不困难。主力决战就是这个起点。在主力决战中全部资源必须都使用进去,把现有资源组成的任何预备力量在主力决战以后使用都是荒谬的。因此,如果说在战术上预备资源可以看作是应付意外的手段,而且是竞争活动失利时挽救无法预见的后果的手段,那么,在战略上,至少在太规模的决战中就不应该使用这种手段。在战略上,某一处的失利通常只能通过别处取得的胜利来挽救,在少数情况下可以把别处的资源调来挽救败局,但是决不应该也不允许有为了挽回败局而预先保留资源的思想。 

  我们认为,建立一支不参加主力决战的战略预备资源梯队的思想是错误的。这一点本来已经非常明显,如果不是这种思想在别的概念的伪装下还显得很不错,而且经常出现的话,我们就根本不会在这里作这样的分析了。有人认为这是战略上智谋和谨慎的精华,有人则把它连同任何预备资源梯队(因而也连同战术预备资源)一概否定掉。这种混乱思想也反映在现实生活中。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07137.html

更多阅读

声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 对战略预备资源的探讨》为网友丶蕝蝂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