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个很让人瞠目结舌的新闻,标题为《河南裴城农民割玉米须办证每亩收费500元》,大意是这样的: 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裴城镇的许多农民投诉,称收割玉米须先向镇政府缴费办证。9月初,镇政府每天派人派车赶赴该镇的所有村庄宣传,要求每亩玉米地缴费500元,农户在办理“砍伐证”、“准运证”后才能收割,否则将“给予严重处罚直至追究刑事责任”。每村的田间地头,都有一群身着迷彩服的人在巡逻。一男子透露,他们大多数都是镇政府聘来的,发现有人“无证收割”,就要把他拉到镇政府处罚。 文章最后的记者评论评论很有意思:

长期以来,河南、河北一些地方的农民一直采用收割完玉米后,就地放火焚烧的传统方式处理玉米秸秆,不但严重污染空气,也不利于土地生态环境的保护。为此,相关部委出台了禁烧秸秆的规定,同时积极提倡和引导农民采用秸秆还田的科学做法。 毫无疑问,禁烧是对的,我们也不怀疑政府要求农民办证的良好初衷,但一个没有法律依据,而且不办证否则就处罚的做法,却让人难以接受。 难道老百姓千百年来便捷省力的收割方式,如今靠简单的行政命令就能奏效?难道政府还管农民是站着掰玉米还是割倒秸秆掰玉米吗? 不知怎么,看见500元就想起了前段时间在网上被口诛笔伐的网店新规了,都是五百块,都是准入证,何其相似啊。 我们可以这样来比喻,电子商务市场就和农民的地一样,毫无疑问所有权是属于国家的,但是地里有多少收成,不是老天给的,也不是国家给的,更不是这些收费的部门给的,是农民们辛辛苦苦种出来的,这个裴城镇政府和我们的北京工商局很像,都是看着这么多往这里面扎,看着收成好像好些了,就迫不及待的想分利益了,难道就没想过,把人吓跑了,土地会荒? 就算是觉得农民的一些做法不对,也可以采用别的方式来规范,为什么一想到的就是收费呢?这难免会让人觉得是在找理由收钱,就像是网店新规一样,网上交易有风险,不规范,完全可以想想如何规范,如何引导,难道你收了钱就能规范,就杜绝了风险了啊?再说了,就像新闻里面评论的那样:难道政府还管农民是站着掰玉米还是割倒秸秆掰玉米吗?国家相关部门应该注意的是网上交易的风险本身,未必还非要就按照网店新规这种根本经不起推敲的办法来防范才算是合法的?未必淘宝拍拍们自己做的诚信体系就是非法的? 在这个讲和谐的时代,这个强调民心民意的大环境下,我们有的部门为啥就老是要做这样的不顾民意只顾利益的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