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物价 股市天生具有“促进经济增长,保持物价稳定”的功能



科学发展观呼唤中国的发展经济学(二)

一提到“发展经济学”,很多人马上会想到“长期投资”,因为传统的发展经济学可能着重于资本形成与固资产投资。而一想到“长期投资”,又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凯恩斯的名言:“从长期来说,我们都死了!”言下之意,“发展”属于长期供给问题,而“宏观调控”属于短期需求的问题,二者基本上不相干,但是,有了一个相当规模的资本市场之后,长期的资本形成可以短期内(在资本市场)通过IPO和再融资完成,而短期的宏观调控措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长期的资本形成有着立竿见影的影响,因为他们影响股市。资本市场的最大功能在于资产定价,任何上市资产都有即时报价,不论它的具体形态是建筑物机器,还是品牌专利,或者一纸合同(股票债券期权期货都是合同)。

因此,一旦资本市场的规模达到与GDP的规模相当的水平,经济体系的性质就发生了本质的变化,长期与短期的差别变得模糊,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差距可以迅速调整,前提是(商品服务资产资金的)价格信号没有被扭曲。这便是我们经常说“资本市场是市场经济核心”的内涵。以猪肉涨价为例,如果没有股市,要增加供应满足需求可能要三五年时间,因为现有养猪场的扩张会很慢,新的生产者加入更慢。而以我们现在的股市规模,只要扶持几家养猪场上市就够了,生产规模的扩大可以比以前快许多倍。再以石油价格为例,如果完全放开成品油价格,内燃机车的增长速度会下降,燃料电池汽车的前景看好,其生产商可以在市场上大规模集资,加快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因此,经济转型的关键在于资本市场与GDP和CPI之间的良性互动。

资本市场的作用如果得到充分发挥,产业结构调整的速度会大大加快,资源分配的效率会大大提高,可以在短时间内增加对短缺商品的有效供给,同时减少对过剩商品的有效供给。这就是说,资本市场天生就具有“促进经济增长,保持物价稳定”的功能。问题在于,资本市场本身的波动比商品市场和GDP的波动要大得多,对宏观政策的反应也要灵敏得多。因此,当资本市场发展到现在的规模,政府对于商品市场的调控和投资领域的控制可以放松,但对于资本市场的发展和稳定反而要更加重视。我们可以看到,美国政府不会对任何一种商品的价格波动感兴趣,即使是油价涨了十倍也无动于衷,但是对于股市的不正常波动则极为敏感,当通胀与股市发生矛盾的时候,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股市。减息,美联储直接借钱给华尔街,限制沽空金融股,等等,都是与传统经济学教条背道而驰的。

美国为什么要“倒行逆施”呢?是因为普林斯顿大学的经济系主任伯南克不懂芝加哥大学弗里得曼的货币数量论吗?应该不是的,记得有一年,布什总统还专门飞到芝加哥为弗里得曼唱“祝你生日快乐”,派了无数高帽,只差没有当场拜师了。我想美国这么做,是因为他们明白股市具有“促进经济增长,保持物价稳定”的功能,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他们认为股市是“青山”,而商品市场是“柴”,而我们的经济学家们认为商品市场是“青山”,股市是“柴”。在我们的经济学家们看来,几头猪的价值远远超过十万亿的市值(都成金猪了)。问题是,央行把银行的钱都抽起来锁到保险柜(准备金+央票)之后,养猪场哪有钱养更多的猪呢?过分紧缩流动性的结果是,股市不见了十万亿,猪肉也没多吃,目的只为了梦中的,来自远方芝加哥的“流动性过剩”!

对资本市场的不了解,对资本市场在经济体系中的作用不了解,成了绝大多数中国经济学家的短版,也成了中国经济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的死结。中国的发展经济学,必须包括资本市场的发展及其在中国经济运行和发展中的作用这一部分,这是中国经济学家的必修课,也是每一个关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所希望了解的。当年日本和韩国在经济“起飞”阶段,资本市场也是飞速发展的,但物价并没有飞涨,关键就在于资本市场与GDP和CPI之间的良性互动。中国的GDP如果按美元来计算,今年的增长率可能达到30%,也就是说,中国已经进入了“起飞”阶段——从人均2,000美元到10,000美元的发展阶段,在此之前是解决温饱问题,积累人力资本和实物资本,是粗放式的发展;在此之后,则需要技术创新和管理模式的创新及相应的社会变革才能更上层楼进入发达社会。

中国的经济改革到今年整整三十年了,也该轮到我们了。有道是“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07701.html

更多阅读

声明:《稳定物价 股市天生具有“促进经济增长,保持物价稳定”的功能》为网友记忆清除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